时间:2024-04-24
□木匠
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活跃在明末清初画坛上的四位僧人画家(四)
□木匠
国破家亡这种事,如果是发生在普通人身上,已足够悲惨,假如不幸你还是一个前朝的皇亲国戚,那就更加地不幸了,能活下来都很不容易。“四僧”之一的石涛,就不幸是这样一个前朝的皇亲国戚。
四、石涛
石涛,本名朱若极,石涛是他的字。出家后,法名原济,又名道济,号有苦瓜和尚、大涤子、零丁老人、济山僧、瞎尊者等。
和八大山人一样,石涛也是明宗室子弟,不过他的身份比八大山人高多了——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大明的第十一代靖江王,也就是说,如果明朝不灭亡的话,他就是大明的第十二代靖江王,而八大山人只是宁王的九世孙。
只可惜在石涛还是一个幼童的时候,崇祯皇帝就被李闯王逼得在煤山上了吊。但李闯王还没把龙椅坐热,原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把清军引入了关……
一时间,天下大乱,各地藩王纷纷打出“复明”的旗号,建立了一个一个的小朝廷。石涛的父亲、第十一代靖江王朱亨嘉在诸藩王中,实力本居下游,手上也没有多少兵,竟也想“争天下”,就给自己封了一个“监国”名号。他这一自封“监国”不要紧,瞬间惹恼他的同宗——唐王朱聿键。实力雄厚的唐王立刻起兵杀到靖江王的地盘,以“造反”的罪名,囚杀了靖江王朱亨嘉。但在城破时,小王爷朱若极却不见了。原来是被一王府内侍背在身上,九死一生地逃出了城……
这名内侍带着小王爷一路逃到了武昌,不得已出家做了和尚。从此这世间就少了一个小王爷,而多了一个小和尚。这个小和尚就是石涛。石涛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而且天赋惊人。《石涛传》说他10岁时就喜欢搜集古帖,每天都要临上几个小时的帖,尤其喜欢颜真卿的字。后来,有人对他说:董其昌的字才是当下最流行的,他又改学了董字。除喜临帖外,他还喜欢画山水、人物、花卉、鱼鸟。渐渐的,向他求字、求画的人越来越多,而他在得到钱以后,就会马上花掉,从来不留任何积蓄。
一晃数年,明王朝也彻彻底底地灭亡了。吴三桂等前明的降将因担心朱家人哪天再打回来找他们算账,对像石涛这样的前朝“余孽”一个赛一个的狠。他们不断上书清朝皇帝,要“除恶务尽”。在这种形势下,石涛虽已披上袈裟,跳出了三界外,仍不能完全安心。20岁以后,石涛开始沿湘江、长江和松江不停地旅行,饱览了黄山、庐山、天台山、洞庭湖等名山大川。
在松江,他拜了一代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旅庵本月不但精通佛法,还善诗文,工书法,石涛追随了他两年,获益匪浅。
但此时的石涛依旧对自己的身世讳莫如深,而且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个名号。他用过的名号极多。比如他在南京一枝寺时,就叫“枝下僧”;待在山里时,就叫“济山僧”;佛经念多了,又自称“小乘客”;胸中怨愤难平时,又自称“苦瓜和尚”。相传石涛很喜欢吃苦瓜,不但餐餐不离,还把它供于案头,早晚朝拜,这可能也是他对自己身世之苦的一种感怀吧。
在云游四海中,石涛的画技越来越高。他的画师法自然,创作十分丰富。他曾在黄山住了一个多月,看虬枝横空的古松、云雾缭绕的山峦、怪石林立的奇峰,画了多幅《黄山图》,并在画上题了同样的话:“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他还总结出了一句名言,这就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石涛虽自幼出家,可是他的心却好像从未远离红尘。因为两次接驾——清朝皇帝的驾,又和不少满清王公贵族打得火热,故使其人品一直颇受争议。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经过南京时游一枝寺。当时石涛正好就在寺中,并与僧众一起迎接了圣驾。
1689年,康熙皇帝再次南巡,竟又与石涛在扬州平山堂相遇了。当时,康熙皇帝还一口叫出了石涛的法名,并称赞他有大智慧。这使石涛受宠若惊,还专门以《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为题,作了两首七律记录此事。诗曰:
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
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
松风滴露马行疾,花气袭人鸟道攀。
两代蒙恩慈氏远,人间天上悉知还。
甲子长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
圣聪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万岁颜。
自愧羚羊无挂角,那能音吼说真传。
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祥云天际边。
诗中流露出对康熙皇帝的感恩戴德和对自己能迎接圣驾这件事的得意。差不多与此同时,他还画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在画上题了如下的诗句:“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芜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凤台重见凤凰鸣。”落款署“臣僧元济顿首”。由此可见,此时的石涛早已忘了自己的出身,而以清朝的臣民自居了。
就在第二次见驾后不久,石涛更是满怀期望地来到了京城,结交了不少上层官吏,如大司马王骘、辅国将军博尔都等。为了和这些上层人物拉关系,应酬、作画是必不可少的。时在京城的王公贵族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他送的画。
京城之行,可以说是石涛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一方面,他的画艺已臻巅峰;一方面,他还是未能达到自己“欲向皇家问赏心”的愿望。在京期间,他频频出入王公贵族的高宅深第,画画赋诗,然而真正能体察他心思的人,却几乎没有。
后来,他终于看清了自己的身份,在那些王公贵族眼中,他不过就是一个“乞食”的僧人而已!失落中,石涛回到了扬州,从此定居于扬州。在离开京城时,他还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
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
58岁时,石涛遇到了74岁的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和他一样是明朝宗室子弟,同样在明亡后遁入空门的,也同样擅长丹青。但八大山人所经历过的忧愤、折磨要比懵懂无知时就失去了一切的石涛要多得多。
在见过八大山人后,石涛深深地为他的气质、作品所折服。这时,他又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号:大涤子,并将自己的居所也命名为了“大涤草堂”,以示要对自己的过往做一次彻底的清洗。他不仅公开承认了自己是大明皇族,还第一次在画上使用自己的真名——若极,甚至还重新留起了头发,还了俗,从此以道士的面目示人。
60岁以后,石涛开始闭门不出。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结识、影响了一个少年--高翔。多年后,高翔成为了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从石涛到“扬州八怪”,再到近代的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潘天寿,一路下来,影响一直都在……
参考:《石涛传》、百度百科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