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盐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查

时间:2024-05-23

徐航波/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盐城市盐都区家庭农场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积少成多的历程,呈现出经营范围差异化、经营功能复合化、经营效益多样化的发展特点。

发展现状

至2018年11月底,全区家庭农场652家,经营面积11.33万亩。从示范类型来看,全区现有省级示范农场19家、市级示范农场26家、区级示范农场92家;从经营品种分类统计情况来看,现有粮食种植427家,经营面积74089亩;园艺96家,经营面积14827.4亩;水产养殖79家,经营面积16890.2亩;畜牧18家,经营面积465亩;种养结合32家,经营面积7035亩。从调研抽样的20家家庭农场样本运行质态来看,有园艺类2家、畜牧类1家、水产养殖类2家、种养结合1家、种植业14家。其中,经营时间在4年以上的4家。目前,20家农场经营效益良好,有一定的融资需求,希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

存在问题

目前,盐都区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有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数量偏少、层次不高。由于家庭农场位置相对分散,农场“小、散、弱”的现状突出,加上产业链较短,不利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壮大。创办和领办家庭农场的职业农民偏少。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劳力大多务工经商和从事三产服务业,现在在家务农的农民往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业职业意识相对薄弱。部分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和接受先进知识的能力有所欠缺,能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数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和家庭农场的培育壮大。

土地流转难度较大。随着国家持续加大对种植农户的补贴力度,部分农民抱有惜地情结,参与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当前外出就业创业环境变化,半工半农现象仍然存在,推动土地长期流转的动力不足,导致土地流转难度加大,也制约着家庭农场稳定发展。

农场经营运行的门槛较高。家庭农场主主要是农户,其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从调研抽样的20家家庭农场经营投入来看,有着不可回避的困难。首先是土地租金成本高,以100亩土地规模计算,租金约10万元左右,然后是基础设施投入成本,最后还有农业生产资料成本。若起初没有一定规模的启动资金,这些农场的后期运营会很困难。其次,现阶段银行贷款门槛较高,造成家庭农场融资渠道少,一旦经营不善,只能被迫转让他人,影响着农民土地流转金的稳定实现。

农场经营风险较难控制。许多家庭农场受资金投入能力的限制和设施条件的制约,加上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科学的生产管理,特别是从事粮食、畜禽、水产等规模化种养殖的,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供求、生产资料成本等因素冲击,不仅风险大而且难以预测,直接关系到家庭的规模经营效益。

配套设施服务不够完善。受生产条件、政策扶持、项目补助等方面影响,目前盐都区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相对较少,大部分还处于粗放经营的低层次发展阶段,未能积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生产配套设施来看,许多家庭农场生产所需的农机具仓库、粮食晒场等比较缺失,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也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些滞后,未能覆盖生产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亟待健全。

对策建议

盐都区将大力营造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双提升”,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加大宣传力度。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率的重要载体。因此,要切实加强宣传,着力提高基层干群对发展家庭农场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全区积极营造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加强职业农民培育。职业农民是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力量。发挥好区农干校平台作用,通过人社、农业农村局等积极争取农民技能培训计划,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来领办、创办家庭农场。

健全服务体系。加强镇(区、街道)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深化农技、农机推广体制改革,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等职能,建立新型的农技、农经、植保、农机、人力资源等专业服务队,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资连锁、商品化集中供秧、农机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农业保险、农产品营销等农业服务业。

强化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建议上级财政部门设立家庭农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创建补助、项目补助和不可预测的风险补助。优先安排家庭农场申报适宜的农业项目。探索建立承包经营权流转补贴制度,对转出农地的农户进行补助,引导部分农民转出承包地;对一定经营规模以上的家庭农场实体进行补贴,引导农民创办家庭农场。二是落实家庭农场建设用地扶持政策。建议用地比例放在3%~5%,主要用于农场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用房、大宗农作物晒场、仓储用地等。三是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问题。建议改革政府财政支农方式,由直接给予项目资金支持改为向家庭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政府贴息。建议区、镇财政每年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内部日常经营的机耕道路、桥梁闸站、排灌水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满足家庭农场的基本生产条件。

抓好示范引领。在加强家庭农场培育认定基础上,围绕省、市、区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标准,认真抓好农场的规范化建设。重点在生产规范、管理有序、效益较高、带动作用明显上下功夫,鼓励农场集聚发展、抱团取暖,与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和联合,共闯市场,实现互利共赢;鼓励农场着眼盐都都市现代农业定位,根据市场需求和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订单销售和农超对接,更好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农户合作经营、同闯市场、共享利益,实现家庭农场小经营主体和社会大市场的无缝对接;鼓励农场加快转型步伐,探索发展“互联网+农业”“农业+旅游”等新模式、新业态,在延伸产业链条中,拓展多元增收路径,实现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