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陈砚墨 陈 琳/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农业农村局
南京市栖霞区以“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年”为契机,加强“服务”“推动”“布局”三方面创新,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全力以赴实现9个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完成当年总投资1.6亿元。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当前稳增长、长远增后劲注入强劲动力,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下大力气解决规划、土地、政策等要素制约,促进重大项目精准突破。
坚持规划引领。将重大项目建设与栖霞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发展规划等相衔接,整合八卦洲、龙潭、西岗桦墅村三大片区乡村生态资源、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科创平台等核心要素,在产业规划图上叠加项目布局图,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聚力打造重大项目承载地、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示范区、美丽宜居乡村样板区。
坚持政策引导。优先保障农业用地,每年优先单列新建土地指标的5%专项用于支持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1年共为重大项目争取产业融合用地69亩。加强政银企对接,充分宣传利用“金陵惠农贷”“惠农快贷”等涉农融资产品,有效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扶持、贷款贴息、担保费用等问题。至2021年底,紫金农商银行等共为重大项目等提供5000余万元信贷支持。
坚持精准引入。聚焦“美特精优”发展定位,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项目为重点,全面提升项目招引精准度、契合度。常态化开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依托江苏省重大项目管理系统,明确重大项目筛选、申报、储备、验收等要求,建立省、市、区三级储备库,做到“一月一上报、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更新”。
在组织保障、责任分工和上下联动等方面创新思路,建立领导挂钩、区街联动和财务保障三项机制,加强调研、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凝聚各方力量,为重大项目建设营造最优环境。
建立领导挂钩机制。成立农业农村重大项目领导小组,建立“1对1”挂钩服务机制,实现区领导挂钩、局部门负责、街村配合、工程单位对接的责任体系。定期召开座谈交流会,针对重大项目实施推进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主动会商、精准施策,及时解决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骛推进项目建设。
建立区街联动机制。制定出台区级农业项目管理办法,以制度推进重大项目规范化管理。街村每月梳理上报项目进度,区级层面每月组织对街道签约项目转化、开工项目推进、项目竣工验收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对街村无法独立解决的复杂事项或突发事件等,区级部门及时协助解决,通过上下联动,加速项目顺利建设完工。
建立财务报账机制。探索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类项目报账制度,工程完成总投资进度达50%以上即可由工程建设单位申请,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审批后,按进度比例直接将资金拨付到建设单位,不仅保障项目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中间环节,还预防资金被挪用、挤占、随意支出等问题。
立足本区优质蔬菜、特色花卉苗木两大主导产业,与农业大区错位竞争,在项目招引上主动对接、精心筛选,积极吸引质量效益高、生态效应好、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强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充分激活产业振兴新动能。
强化绿色发展效应。加快构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鲜明导向的产业发展体系。八卦洲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安全利用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亩、省市两级耕地安全利用示范区800亩。本区耕地安全利用融合高标准农田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方法在2021年省耕地安全利用推进区栖霞现场推进会上受到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赞赏和推荐。新建成的芦蒿等蔬菜基地亩均增产100公斤以上,农产品品质大幅提升。
强化产业融合效应。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八卦洲陌上花渡和龙潭“水一方”两大乡村休闲旅游核心区域。2021年投资6800万元对两个区域进行提升,丰富美食、民宿等农业旅游功能,让游客不仅愿意来、还能留下来、还想再回来,提升体验度和获得感。八卦洲陌上花渡以景区为核心,辐射沿线农业企业与宜居村,打造小江河水上路上双线贯通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外婆湾精品民宿集聚区、青春里美食集聚区。全区精品民宿从无到有发展到172张床位。2021年承办第十七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活动,1个月时间吸引游客52万人次,实现综合经济收入5600万元,通过抖音程序大数据统计,陌上花渡园区荣登南京市游玩榜第三位。龙潭“水一方”景区在万亩荷花水系美景中新建千米连廊栈道、水上有轨观光小火车和水上船屋等特色项目,让游客在清雅荷香中呼吸自然风光、享受浓郁醉人的“八大碗”美食。
强化科技创新效应。有40年种植史的八卦洲芦蒿是栖霞区蔬菜“明星”产品,近年因长期种植等原因引起种质衰退,为解决这一难题,八卦洲农业园区成立八卦洲芦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与扬州大学合作,在国内率先研究出芦蒿组培育种技术,2021年投资1000万元建立10亩芦蒿科创基地,重点对市民常食用的红芦蒿、青芦蒿、青白芦蒿组培苗进行中试孵化,可年产芦蒿组培苗200万株,实现芦蒿种苗提质增效和周年化生产。目前完成优质芦蒿种苗扦插15万株,计划2022年推广种植300亩精品“两无化”组培芦蒿。园区与南农大合作打造了华东地区最大的百合科研基地,保存百合种质资源418种,重点对功能性百合品种进行孵化,部分品种已在推广种植,预计亩产效益可达3万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