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曹爱兵 姚 瑶 邱兆义/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
南通市兴东镇绿色高产水稻基地示范方
绿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色调,是大势所趋。作为农业大省,江苏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己任,不断探索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添绿增金”。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主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绿色发展,2018年江苏省率先启动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活内生动力,为全面推进江苏农业“绿色革命”先行先试。
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准确定义农业“绿色”内涵,主流学者认为其内涵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丰富,是一项呈进阶性且不断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涵盖了去污、提质和跃变三阶段。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夯实“强富美高”新江苏农业基本盘,江苏省在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进程中多方摸索,成效显著,给出了江苏的“绿色”解读方案。
农业绿色发展的“提质”难题。2019年,江苏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总量规模快速增长,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全省绿色食品企业1522家,产品3319个,居全国第3;有机农产品企业76家,产品124个。“点”上成效显著,却仅占全省农产品的6%左右,“面”上不稳定、不受控的风险仍然存在。如何推动面上分散农户参与绿色生产,实现面上产品安全和品质受控,这是现阶段的“提质”难题。
为破解这些“提质”难题,尽快推动江苏绿色农业“跃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江苏率先启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组织分散农户,践行四个协同,统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摸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苏农业绿色发展新经验。
2018年9月,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规范性文件《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启动基地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全新的农业绿色工程去探索,主要基于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设想,准确把握“绿色”阶段性内涵和任务,紧扣现阶段“提质”难题,按照“纵向生产不断链,横向部门不缺位”的建设思路,系统化、全程化、集成化推进江苏农业绿色发展。目前,全省认定基地455个,批准建设基地201个,面积共1700余万亩,产品覆盖粮油、蔬菜、果品和茶叶等主要作物,涉及农户近800万户。
区别于常规单一技术推广和应用基地,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时刻进行动态化监测与管理,努力打造一个能够融合转化各领域绿色发展成果,全域全程受控发展的平台,搭建全省农业绿色“提质”的初步框架,整建制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绿色农业发展框架已基本成型,基地容量初具规模,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0%,今后将主要巩固当前的发展成果,再针对区域差异大、产品落地难、协同力度弱等难点,立足绿色发展,找寻突破口,寻求进一步“优化”升级。
2020年2月,江苏省政府《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在前列的意见》要求支持各地加强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可以说,基地建设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一次创新性摸索,也是尽快实现绿色“跃变”的重要出路,计划以基地“优化”为重心,进一步明确基地作为农业绿色融合发展平台的功能定位,按照“前道有规范、中间有控制、后道有验证”的受控式发展思路,对于“为切实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基地,以及如何建设”的关键问题给出更为精确的解答。
明确农药、肥料双减受控的绿色、优质定位,联合植保、耕保等部门和科研院所编制农药肥料减量使用准则和规范,包括基地三级用药使用准则,解决绿色用药缺乏依据问题;建立绿色用药进入和退出评估机制,解决抗药性难题;参照浙江化肥定额制,以安全和营养为主,指导基地有机肥料合理施用。
重点聚焦投入品管控体系建设。强化源头管控理念,明确不同区域实现“重点受控、相对受控和绝对受控”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基于现行农药管控成效,兼顾区域发展差异,总结推广苏南多品种定点受控、苏中主要品种全域受控、苏北单一品种重点区域受控等分级模式。
从安全监管到质量监管转变。编制基地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评定规范,引入一次性多品种高通量全项扫描技术,更科学快速地评估产品“绿色”,构建质量安全评估体系的自我优化机制。优化产品检测手段和方式,以乡镇为节点,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机制,为绿色优质农产品安全性背书,建立健全产品贮藏、运输和初加工等环节风险防范机制。
试点“质控”工程,促进基地产品尽快落地。计划2020年实施一批基地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工程,尽快落地全域全程受控的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产品,着手构建全新的“产地即绿色、产品即优质”的江苏绿色优质农产品证明机制,让更多的老百姓实实在在能享受全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成果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