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金 娜/江苏省价格研究所
东海县网红主播在花卉大棚内现场直播推销鲜切花 张正友/摄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国内多地生鲜农产品滞销问题又有抬头,农产品卖难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农产品滞销不仅影响农民的“钱袋子”,而且可能使部分农民面临因“疫”致贫甚至返贫的风险。面对生鲜农产品市场供销不畅情况,如果能够顺势而为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从根本上化解滞销这个“老大难”问题,那么脱贫奔小康的质量会更优。
众所周知,农产品滞销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以往农产品滞销多是由于产销脱节等因素所致,疫情下更加放大了这些不利因素影响,一些生鲜农产品甚至在田间地头滞销,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销售渠道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生较大分化,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崛起,但上游一家一户经营个体仍不在少数,这些农户往往依赖经纪人或者中间商批发走货,销售渠道比较单一,面对疫情突袭造成的产销断链显得被动无措,因此受疫情影响也最重。
供应链较脆弱。受客观条件制约,我国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发展长期滞后,面临流通环节多、信息不对称、违约风险高等一系列的问题,这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较为脆弱。在以战“疫”为首要任务的背景下,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部分地方采取“一刀切”式的交通管制措施,甚至个别农村直接阻断道路。这种“硬核”的防疫方式,在阻断疫情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切断了本就脆弱的农产品“供给线”,使不少生鲜农产品出不了村、进不了城。
应急保障滞后。疫情防控期间,在生鲜农产品流通遇阻情况下,应急物流应该承担起应急保障的特殊使命。然而我国的生鲜农产品应急物流建设较为滞后,在关键时刻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具体表现为缺少统一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绿色通道”机制不够健全、“田头市场”物流设施落后等。
纵观历年的生鲜农产品销售市场,由滞销引发的“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农业管“丰产”,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管“丰收”,“丰产不丰收”,除了销售渠道偏窄外,还有其他多方面原因。
生产销售信息脱节。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主要以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和小型生鲜专卖店等为载体,形成“生产者-批发市场—零售商—消费者”为主的流通模式。在这种多层级的流通模式下,远离市场的生产者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加之缺乏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往往是看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看难卖亏钱又一哄而散,因此使得生鲜农产品市场陷入供需“大小年”怪圈。
产品量多而质未优。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存在“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政策导向,都注重追求产量的增长,后来对农产品质量升级逐渐重视起来,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这就导致一方面大量缺乏市场销路的生鲜农产品被生产出来,另一方面市场迫切需求的高品质生鲜农产品却供应不足。
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起步晚、进展慢,特别是落后地区缺少预冷库、保鲜库、冷藏车、电子结算等基础设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分级、分选、包装仍需人工完成,这使得生鲜农产品在“最先一公里”无法很好地进行初加工和错峰错季上市。
破解生鲜农产品滞销难题,让农民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需要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发挥多方合力。
发挥引导作用,避免生产“盲目化”。首先,搭建权威供销信息发布平台,引导农民与市场有效对接,瞄准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其次,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对接服务农户,发挥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指导作用;第三,结合地方实际,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地方特色农业品牌,形成农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
转变农民生产理念,促进产品“优质化”。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供给已经进入到结构性过剩阶段,开始转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买方市场,生产环节需要围绕消费者需求来重新定标。农业生产者要与时俱进转变理念,通过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来实现农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
搭建农超对接平台,打造销售“直通车”。随着大型连锁超市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不少地区已经实现了农超对接。必须积极探索推动生鲜农产品“农超对接”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开展洽谈会、展销会等形式,畅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通道,形成产销一体化链条,从根本上破除农产品卖难“痼疾”。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产品“进城路”。首先,在培育本土化电商人才的同时,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等群体参与进来,破除农村电商发展人才壁垒;其次,对接京东、淘宝、每日优鲜等电商平台,帮助农户解决开店、上架、推广、销售等一系列问题;第三,发挥电商技术优势,与地方政府、农户一道,把打开生鲜农产品销路的工作做在前面,从源头和过程中消除滞销“隐患”。
补齐交通流通短板,破除流通“肠梗阻”。首先,补齐冷链物流短板。加快首尾两端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设施短板。引进和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冷链物流发展铺平道路。其次,补齐应急物流短板。完善应急情况下的生鲜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机制,建立应急物流分级响应和保障体系,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专业化优势,提高包括快速运转、冷链物流在内的应急物流快速响应和保障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