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中华民族与农业文明的关系源远流长、高度密切。从历史维度观察,中国人很早就认同“夫农,天下之本也”的说法,历史车轮每向前移动一步,其背后都有农业经济因子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我国农村社会也形成了十分稳固、成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从现实维度分析,虽然中国工业实力不断增强、工业系统不断完善、工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农业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在最根本、最重要的“粮食安全”保障方面,农业价值不可替代。
立足乡村振兴背景,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制度及手段等已然无法满足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创新思维构建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要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客观上,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是经济振兴,即引领农业经济从单一形态向多元格局转型,持续优化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产业链环节,实现“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生态”等协同性,为助农、扶农、富农创造优质环境与有利条件。李倩兰、李青阳、白云编著的《农业经济管理》(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年8 月第1 版)一书采取“农业经济分析与农业生产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业经济管理要素展开深入分析,向读者介绍了农业经济管理的起源与发展、作用与特征、任务与方法等。同时,该书聚焦我国农业经济现状,指出当前农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等,主张打通农业产业链上的主要环节(包括经营主体、农业市场、仓储配送等)。总览全书内容,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具有指导与启发意义。
第一,《农业经济管理》一书主旨清晰、逻辑合理,向读者阐释了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该书采取“模块化”的内容编撰方式,每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方向,这样清晰地阐明了该书的研究主旨,即引导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颠覆性创新,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状态中脱离出来,打造全面分工、精细分类的运转机制。同时,该书在对各模块时序安排上,突出了合理逻辑,首先介绍了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农产品企业、农村物流等),再次提出农业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强调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应加强成本控制与效益扩张,最后提供了农业经济效益分析方法与评价手段。整体上看,该书不仅在农业经济管理学术层面有所建树,更强调如何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知识落实到现实层面。该书在模块1“初识农业”与模块2“农业经营预测与决策”两部分中,为读者展现了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目标,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促使农业经济理念创新,旨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实现农业经济对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带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而农业生产力现代化涉及到“人、技、物”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例如书中提到,提升农业生产力不能局限于农药、种子、化肥等微观因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制度创新也是不可或缺,针对农村局部地区优质劳动力大量外流的情况,需要从农业资源规模化、集中化整合入手,同时加强农村水利、道路及公共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其次,促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的矛盾缓和,让农业成为践行绿色发展观、生态文明理念、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思想的主体,书中强调各地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在进行农业经营预测、决策的环节,需要把“生态影响”考虑在内。再次,促进农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为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奠定基础。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方式长期处在单一结构状态,即农业经济收入主要集中于种植和养殖两方面,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建设要加强多产业融合,如充分利用优质农业资源禀赋开发“农业旅游”“农业文创”等。
第二,《农业经济管理》一书内容全面、分析入微,深度解读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结合该书模块2 到模块6 的内容,作者针对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市场、农业国内外贸易、“互联网+农业”及农产品仓储配送等方面进行了入微分析,深度解读了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彰显了3 位作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归纳来看,我国农村经济管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很大一部分原因具有“历史性”特征。首先,农业经济长期缺乏重视,尤其在“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的深远影响下,造成农村生产、生活设施过于薄弱,不仅严重落后于城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处在“平均线”以下。在历史积累问题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需要投入海量资源、漫长周期来“补欠账”,这又涉及到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尖锐冲突影响,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迅速产生经济回报,甚至一部分农村地区属于“赔本建设”,所以仅靠外部输血的方式是很难支持“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必须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倒逼农业经济产生“内生动力”。其次,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农产品很难形成有效溢价。该书通过对农产品市场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很弱,同时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的资源禀赋限制,如所谓水果区、蔬菜区、粮食区等,如果不能打破市场隔阂,则不利于农产品整体收益的提升。同时,我国经济始终保持着对外开放、对外合作的状态,近年来这一态势更加强烈,大量农产品进口也会对单一农业经济结构产生冲击。再次,农业人口流失严重,结合数据来看,我国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3.89%,放眼世界,城镇化速度与规模都堪称是一个奇迹。虽然城镇户籍身份不代表生产、生活方式彻底摆脱农业领域,但大量优质劳动力从农业领域脱离是客观现实,人员流失的背后则是大量农业生产资源的荒废,传统以家庭为最小农业经济单位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这也倒逼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必须加速完善。最后,农业经济自身方面也存在缺陷,突出表现为创造力不足,传统认知中一味强调农业要“增产”,但这不意味着农业经济方面必然“增收”,“谷贱伤农”现象仍不可忽视,因此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建立强大的农业产业链,尤其要加强农产品贸易渠道、仓储配送、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完善。
第三,《农业经济管理》一书方法具体、实用性强,系统构建了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该书面向农业贸易类专业人才编写,书中包含了大量经济学、管理学和市场营销学内容,可用来指导读者实施农业经济核算与农业经济效益评价,具有方法具体、实用性强的优势。立足乡村振兴背景,就“如何构建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这一问题,该书并没有直接给出建议,但从书中提供的“阅读与思考”“谈一谈”及拓展材料中,各模块主题下都提供了现代化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建设路径,归纳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农业经济主体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与传统的生产资料投资有着本质差异,主要是面向农村人口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传达“新农民”的职业理念,增强农民生产、管理、运营、销售等环节的实践能力。这类工作由地方政府主导,除了培训教育之外,还要结合当地农业资源、环境、市场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二是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机制的完善,这是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所谓“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加工管理、生态管理三个方面。生产管理方面追求高效率与高品质的统一,倡导现代化设备取代传统人力劳动,现代化企业取代传统家庭组织。加工管理方面旨在提高农产品价值,如书中在农业经济核算的部分强调,农产品加工不仅附加了劳动力、时间、资源等成本,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同时对于一些不利于以“初始状态”运输销售的产品(如水果、蔬菜),也可以有效减少浪费、节约成本。生态管理方面旨在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这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三是提高农业经济市场化水平,事实上,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依据,便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整体上处于“中下档位”,必须进一步谋求开放合作,才能保障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全方位对接,深度融入到世界经济运转框架之内。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是一个突破口,要求政府部门要减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良干预与过度控制,通过引导实现自主调节、激活市场活力。
通读《农业经济管理》全书,有助于对农业经济现代化管理形成全面了解,该书可作为农业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书籍,也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管理部门、乡村振兴服务中心等人员的指导用书,具有很好的可读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