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杂交稻主产区种业特征与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4-05-23

刘春青 景琦 程长林

(1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2 北京物资学院经济学院,北京 101149)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决定着一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赢种业翻身仗”,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种子市场潜在价值巨大,尤其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病虫害日趋严重、极端气候频发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种子承担着保供、保质、稳产、稳价的重要作用。随着品种审定绿色通道制度的实施,近年来农作物品种爆发式增加[1]。由于杂交水稻种子品种多、品牌多,种子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双季稻主产区,早、晚稻种植面积调减明显,种子需求明显下降。企业虽相应调减制种面积,但受库存高和杂交稻转常规稻种植现象增多等因素影响,杂交稻种子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供大于求的状况。原因在于,随着农户种粮积极性持续减退,种子需求有所减少。随着消费市场对米质优、口感好、安全无公害的水稻品种需求量增大,多抗广适、高肥效、低农药使用、低重金属吸附的绿色品种、优质品种价格将继续上涨,优质优价趋势将进一步增强[2]。因此,对于未来种业发展还需要引入经济学中的供需要素匹配及产业思维提高发展质量,但我国关于种业经济方面的研究成果少、理论分析弱、定量分析范式不足等,种子产业发展的全面系统性研究则更少。基于此,本研究以杂交水稻种业为例,采用产业经济学中经典的“结构-行为-绩效”(SCP)范式,对我国杂交稻主产区种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为杂交稻种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受种植结构不断调整、药肥等物化成本增加、种粮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华南稻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长江中上游双季稻区和西南中稻区的杂交稻制种收获面积、总产、单产和种子质量总体均下降态势[3-4]。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杂交水稻制种收获面积121 万hm2,同比减少约17 万hm2,降幅达12.32%,生产种子1.68 亿kg,平均单产139 kg/667 m2。从杂交稻制种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14—2020年,经营本企业商品种子的种企数量由280 家增加至338 家,年销售额由85.12 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24.26 亿元,2020年又跌至85.08 亿元。杂交稻种企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及广西等地区。

1.2 SCP 范式构建

SCP 范式作为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观点,由“结构-行为-绩效”共同构成。本文之所以基于SCP范式的理论框架,从产业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等方面研究我国杂交水稻种业发展,其原因在于三者之间互为融通、交互影响[5-7]。杂交稻种业的行业特点恰恰反映了特有的市场结构下,企业价格行为、市场布局、经销体系、运营模式及渠道建立等各有特点,既有行业的复杂性,同时也符合产业行为的一般规律[8]。种业绩效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交稻种业市场集中度、空间地理格局的影响,杂交稻种企的营收、规模化水平等皆与“行为-结构”息息相关。因此,应用SCP 范式分析我国杂交稻种业运行特征、发展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同时,也更加有助于反映杂交稻种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与问题,为优化杂交稻种业发展提供依据。

2 杂交稻种业特征

2.1 产业结构分析

2.1.1 产业规模

选择种企数量和销售额来分析我国杂交稻种业规模。从种企的数量上看,截至2020年底,我国经营本企业商品种的杂交水稻企业共计338 家,已经步入种企大国行列,主要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和高质量政策的驱动[9]。从销售额来看,我国杂交水稻本企业商品种销售额在种企规模扩增的基础上也随之大大增加,在2018年底已达124.26 亿元。杂交稻种子用量除海南和江苏两省因杂交稻种植面积微涨外,其他区域杂交稻总用种量均不同程度下降。华南片区,2020年广东省早、晚季杂交稻种植面积合计约1 500 万hm2,需种量约1 500 万kg;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湖南省2020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 130 万hm2,需种量为5 042万kg,但早稻种子市场缩小明显,中、晚稻种子供大于需;长江中上游一季稻区,江苏省部分地区扩大杂交籼稻种植面积,2020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457 万hm2,需种量约415 万kg;西南中稻区,四川省杂交水稻用种量出现下降,大田种植面积2 689 万hm2左右,需种量约2 481 万kg,而市场总供给量3 300 万kg 左右,全省种子剩余800 多万kg,杂交稻种子市场整体供大于求。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杂交稻种业规模基本处于结构性调整阶段。

图1 产业运行的内在机理

2.1.2 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反映产业结构状况的又一重要指标。借鉴CRn 指数的原理,选用近5年位于前10、前30、前50 及前100 名的企业销售额门槛及杂交水稻本企业商品种销售额占市场总额之比的数据。排位前端的企业销售门槛越高,杂交水稻本企业商品种销售额占市场总额之比越大,则说明市场集中度就越高,竞争程度越小。相反,则说明市场集中度越低,市场竞争程度越激烈。2020年我国前10、前30、前50 和前100 名的杂交水稻本企业商品种销售额占市场总额之比分别为41%、62%、74%和89%,而2019年分别为41%、60%、70%和85%,表明前10 位杂交稻本企业商品种销售额的市场份额调整幅度极小。考虑到种子市场区域分割属性强的因素,整个杂交稻种子市场已经处于较高的市场集中度水平。从动态角度来看,2014—2020年排名前10 企业市场份额有较大幅度提高,第11~30名和第30~50 名企业的份额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排名第51~100 名的企业市场份额相对稳定,表明处于前10 名之后的企业在杂交稻种业市场中的竞争性不断加强。此外,前30 名与前50 名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分布格局基本稳定,前100 名企业与前10 名企业的市场销售份额分布差不断缩小。

2.2 行业行为分析

2.2.1 运营行为

运营行为是指种企管理者为了追求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开展的一系列以营销为主的企业活动,种子营销渠道主要分为一、二、三级分销渠道。一是“公司+县级总经销+乡镇经销”的三级渠道为主导,但该渠道占比正逐步下降;二是“公司+乡镇经销商+种植大户”的二级渠道,这种渠道具有扁平化的销售体系,利润分配简化,比重呈上升趋势;三是“公司+种植大户”一级渠道,即种企直接进村入户,直接服务种植大户,形成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受种企利润下降的影响,种子经销代理商的利润空间也被大大压缩,为保持市场占有率,经营方式和营销方式发生较大转变。首先,经销渠道下沉,销售路径缩短,由分级销售转为直接面向农民销售,代理商或批发商进村直接与农民交易,向一级模式转型。其次,营销方式由传统的以电视广告、品种观摩会、脱粒测产会、购种送礼品、扫码送红包等方式,向团购优惠、预订优惠、下乡入村上门销售、网上销售等方式转变,培育种植户购种需求。再次,代理模式发生转变,由原来的多品种销售策略向代理多家种企多个水稻品种方式转变。最后,服务向乡村推进,在宣传、培训、销售、送货的同时,大力开展线下推广活动,增强农户的购种粘性。

2.2.2 育种行为

育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旨在整合各种资源,以种子为中心,有效连接上下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它是促进各种资源协调发展,最大限度促进种业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建立完善的育种体系来支撑种业高质量发展。育种体系可分为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具有动态性、协同性和集聚性的特征,内部体系指的是种企和育种机构之间形成的系统,外部体系指的是由种企、科研机构和农户之间形成的系统。内部体系成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可以为种企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种子资源,提高育种效率和成活率。外部体系建立的合作关系,对种企打通上下游,解决自身研发和销售问题提供了便利。种企在育种体系中扮演着枢纽角色,一是帮助种子资源在育种体系中快速流通,二是将私有异质性资源与育种体系提供的公共内外部资源相结合,实现自身发展目标。随着种业的快速发展,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与育种机构、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建立联系,整合各种资源,促进种子培育和创新。

2.3 市场绩效分析

2.3.1 杂交水稻种子价格

2.3.1.1 华南片区种子价格整体表现平稳,优质稻品种价格上涨 2020年,海南省早季杂交水稻种子销售价格区间在40~60 元/kg,均价为51 元/kg,晚季杂交水稻种子销售价格区间在50~70 元/kg,均价为60 元/kg。广东省晚季杂交水稻种子销售价格稳中略降,普通杂交稻品种零售价45~70 元/kg,优质稻品种零售价75~90 元/kg。广西地区种子市场整体表现平稳,优质稻品种价格有所上涨,零售价达80~120 元/kg,普通品种零售价30~70 元/kg。

2.3.1.2 长江中下游和中上游双季稻区种子价格普遍下降 2020年,江西省种子市场价格继续下调,杂交早稻销售价格在30~45 元/kg,较2019年下降10%~20%;杂交中稻价格40~65 元/kg,较2019年下降15%~20%;杂交晚稻种子价格30~55 元/kg,较2019年下降10%~15%。福建省种子市场总体运行平稳,零售价普遍下降,杂交中稻种子价格在40~110 元/kg 之间。2019年,江苏省主要的两系杂交稻品种种子零售均价为92元/kg,同比下降3%左右,三系杂交水稻种子价格基本持平。湖北省春播种子价格总体相当或略有下降,杂交中稻种子价格在40~110 元/kg。

2.3.1.3 西南中稻区种子价格稳中有升 四川省杂交水稻种子价格在40~120 元/kg。重庆市杂交水稻种子总体均价为107 元/kg 左右,同比上涨10 元/kg,涨幅为10%左右。

2.3.2 品种结构区域格局凸显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因而不同区域杂交水稻品种生态适宜区也不尽相同。华南片区品种结构由单纯追求产量高向品质优、抗性好、易种植的优质稻方向转变。广东省优质稻品种市场需求旺盛,杂交稻品种以丝苗米类和泰国香米类品种为主。广西自治区抗性好的优质稻品种销量增加较快,杂交稻品种以野香优和中浙优系列组合为主。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品种结构由常规品种向优质高产、口感好、再生能力强的杂交水稻品种转变。长江中上游双季稻区品种结构向综合抗性强、出米率高、适宜轻简化栽培的优质稻品种转变。安徽省杂交稻主导品种以两系杂交稻为主,在兼顾产量的同时,品质优良、口感食味好的品种增加。湖北省则以多抗广适、高肥效、低农药使用、低重金属吸附的绿色优质品种为主。西南中稻区品种结构向抗性高、米质优、口感好的优质品种转变。

2.3.3 杂交稻种子成本收益

受整体供大于求环境影响,各种企制种面积缩减,销售价格下降,加上人力成本的高位影响,制种收购价居高不下,企业利润受到双重挤压。种企经营方面,由于杂交水稻种子不能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库存积压严重,此外种子赊销行为激增,终端经销商预付定金购种的方式越来越少,直接影响种企资金链。随着国家、省级审定品种增多,绿色通道和联合体试验开放,杂交水稻新品种审定数集中爆增,而能给企业带来市场经济效益的品种则减少,市场认可度日趋降低,使用周期大幅缩短,难于跟上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产业链延伸方面,种业向米业延伸更加聚焦新品种研发、种子繁育推广和稻米精深加工等全链条集成,但种业要转型升级依然受资本、资源和市场的制约,种企需要综合考量市场风险能力。因此,种企在根据品种铺货及销售态势的基础上,及时调减生产面积,去库存与扩销售并举,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种子质量管控力度,并在营销方式上创新,严格以销定产。在优质品种推广方面,消费市场对米质优、口感好、安全的稻米品种需求量大,绿色品种、优质品种市场价格高,“优质优价”趋势将进一步增强。

3 促进种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为积极贯彻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的相关精神,以“转方式、优关系、促增值”为主线,健全杂交稻种业上游与企业、合作社、基地结合的产业支撑体系,强化中游与现代服务主体的平台创新服务联通体系,拓宽下游和多元渠道的品牌渠道客户开发体系,塑造集商贸流通、信息互联、科技引领、金融引动和政策支撑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提出完善育种体系、协调种企渠道、管理水平提升等三大优化路径(图2)。

图2 杂交稻种业发展路径优化机理

3.1 完善育种体系,加强资源整合

育种体系作为企业创新活动中种质资源的载体,应以市场为主导,通过企业拓宽渠道,提供技术标准与金融资金,带动合作社和农户学习技术、执行标准与互动推广,科教机构给予战略支撑、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构建以科技为核心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完善育种体系,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加强体系内的交流与合作,互相依托优质资源,达到各个主体共赢的目的。政企合作是种业创新、完善育种体系的关键,应该积极发挥其推动作用,制定鼓励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10]。例如,通过机构股权参与和战略合作等方式,健全育种体系,实现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为企业成长和发展提供必备的资源。

3.2 协调种企上下游渠道,促进业内合理分工

种企的发展离不开科研院所的创新支持,需其帮助增强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加强与当地政府、大米协会和加工企业等合作,建立产区水稻分级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要与销区政府、企业、协会、媒体合作,共同构建安全食品联盟,促进产地与销区无缝对接,实现产业链下游增值。与此同时,种企通过投资建设加工、仓储、交易与物流中心,引导政府、科研机构等单位建设渠道展示中心和科技研发中心,实现科技价值链、产品价值链和服务价值链的三链融合和跨区域服务增值。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委员会,吸引科技人才和企业代表加盟,企业能够为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对成果市场需求进行反馈,进而提高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水平。

3.3 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适度引导种企集群发展

种企是种业的中心,为经销商、农户等提供要素和服务,培育与引导育种企业的集群,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相互联结。聚智引资,引进高素质人才,把种业塑造为集标准引领、品牌增值、生态助力、文化聚核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产业内核,将是引导种企集群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该通过提高招聘门槛和工资薪酬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强在职培训和轮岗培训,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另外,种企可以通过向管理人员提供股份的方式来减少管理人才的流失,多措并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