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与食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

时间:2024-05-23

李小平,范 欣,任 田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

从1991 年我国设立首个专业学位起,专业学位种类不断增多,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食品工程硕士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是以食品工程教育为特色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的食品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1]。如何培养这样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以满足食品产业发展需求,成为当下食品专业学位研究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素质教育理念,重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2]。当下,面对食品工程硕士创新能力不足、实践经验欠缺、就业难等问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实现食品工程硕士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近年来国内高校在提高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例如,修订了培养方案,把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纳入教学体系,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重视企业工程实践、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学生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企业需求、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前提等[2-7]。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养成。然而,梳理近年来创新创业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有关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研究报道极少,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实现途径[8-9],因此优化和构建课程体系使之与食品工程硕士的专业课程相融合是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为此,首先分析了近年来食品工程硕士培养中所采取的举措、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构建与食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1 食品工程硕士培养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1.1 注重工程实践为食品工程硕士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平台

基于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目前食品工程硕士的教学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科研训练为辅助,以工程实践为重点。因此,大多数高校为食品工程硕士提供了校内外工程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一方面高校依托食品科学学科优势,将食品加工中心等工程类科研平台创建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食品工程硕士可在校内实践基地中参与实习实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一点,高校通过与食品企业建立校外产学研互助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要求食品工程硕士参与企业内的顶岗锻炼或企业产品研发、改造和升级的工程实践环节,且企业工程实践时间一般不小于6 个月,也是食品工程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环节。首先,在企业工程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考验,参与性得到锻炼,其实践工作能力、综合多学科分析能力有了极大提高[5];特别是通过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产品改造升级等实践环节,食品工程硕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其次,通过企业工程实践,学生可学习到一些企业管理知识和企业的运行过程和企业文化等,为其将来进行创业提供知识积累。此外,企业工程实践还密切了高校、学生与企业的联系,高校可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更有针对性[10],而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的自觉性也得到提高,在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食品工程硕士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现企业、学校和工程硕士的合作共赢[5]。

1.2 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使食品工程硕士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指导

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的重要管理举措和保障措施,而双导师制是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区别于学术硕士所采用的导师体制,通过设立校内和校外导师,对研究生分别进行有侧重性的指导。目前,国内高校制定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联合工作机制及条例,明确了双方的职责与义务。食品工程硕士的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理论学习、论文指导、职业素养训练等,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资源优势,更多地关注研究生的科学创新研究,帮助学生提升个人专业修养及科研创新能力。校外导师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及其对市场需求、企业运作的深入了解,经过他们的指导,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学生对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了解[6],为有创业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学习企业运行相关知识的机会。因此,相比于学术型硕士,双导师制的实施可使食品工程硕士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指导。

1.3 研究课题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前提,利于成果转化

食品工程硕士的企业工程实践一般主要是依托于与校内导师联系紧密的企业进行。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可直接参与校内导师的横向课题或与企业的合作项目,这些课题或项目大多以解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企业的试验平台测试研发产品在投放市场前的中试、放大等环节,找到适合产品的工艺流程,促进科研项目更快进行转化和推广[5,10];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设备改良、产品质量控制、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具体工作,将在学校学习到的基本科研精神和研究流程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可有效提高食品工程硕士的业务水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此外,学生通过实习了解企业情况,企业也可以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通过实习使双方相互增进了解,最终能够达到双向选择的目的,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

2 食品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课程学习时间短,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未引起重视

目前,各高校食品工程硕士学制设置各不相同,长则3 年,短则2 年,理论课程的学习时间一般只有半年到1 年,学习时间比较短[10]。因此,理论课程如何设置在食品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一些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和研究生普遍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课程体系中缺乏创新创业的理论课程设置。一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在理论学习阶段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未能有效落实。部分设置该课程的高校,也主要是为本科生设置,本研混合,即使设置了专门课程,通常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设置课时短。由此可见,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并未引起足够重视[8],而创业创新的课程体系庞大、理论知识多,授课教师无法系统讲述创业创新的相关理论,影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培养[1]。

2.2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成熟,未与专业课程相融合

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11]。一方面,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设置少,与专业课程缺乏融合。一些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不衔接。另一方面,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高校没有把食品工程硕士的创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也就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脱节[2]。另外,目前各高校尚无系统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只是把学科创业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实践锻炼的需求[12]。

2.3 创新创业平台缺乏且没有被充分利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不足

目前,大多数高校为食品工程硕士提供了校内外工程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食品工程硕士进入企业实践的时间相对较短,有的学生实习内容与自己研究的课题完全不相关,有的仅是在食品企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无法得到真正的锻炼。主要因为大部分高校引进的教师长期接受教育是学术型培养模式,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学术导向型的,这些导师同时指导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对二者的培养计划和评价机制并不会做大的区分[10],校外工程实践平台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国家和各级结构及高校设置了多种创新创业项目和平台,如“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客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但这些平台主要针对本科生设置,食品工程硕士参与这些项目的比例非常低,这些创新创业平台没有被充分利用,食品工程硕士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不足。

3 构建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食品工程硕士的培养体系一般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等几个环节。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其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形成,及其在后期的实践环节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保持具有基础性作用。针对目前食品工程硕士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近年来在食品专业、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研究的相关成果[2,8-9],提出了构建系统且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课程、渗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专业课程和打造全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的三位一体的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和方法(如图1 所示),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实践课程模块融合为一体,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贯穿于食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整个环节。

图1 与专业相融合的食品工程硕士“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与专业相融合的食品工程硕士“三位一体”创梳妆打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见图1。

3.1 构建系统且层次分明的创新创业类课程

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前提是首先要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可归纳为:以创新创业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方式,较高的实践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企业管理经营才能,能进行工程应用和产品研究与开发,进行创新研发和创业实践。同时学生应具有较高的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进行创新创业所应具备的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多学科知识。

为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时,必须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增设创新创业类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模块,并且课程模块应系统且层次分明。首先,要开设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培养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基本概念及两者间的关系,创新的类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了解经济与商业、市场与企业、职业与创业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学习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塑造创新、创业心理品质,激发创业理想,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这类课程可开设为全校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类必修通识课程[2,8]。其次,为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开设创业基础与基本过程、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融资、商业模式、商业计划、新企业组建类普及课程,旨在掌握创办新企业和企业运行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创办新企业时的相关技能,培养学生具有成为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9]。此外,可为已经开展相关创业活动的学生开设企业战略与企业管理、经营风险与控制类高阶课程,旨在帮助初创期的创业者度过创业的初期阶段,提高初创企业的成功率[8]。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识和普及创新创业模块的课程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我国教学平台包括学银在线、超新尔雅、爱课堂等在内的中国MOOC 在线课程中有关创新创业课程进行对比、筛选出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加以使用,并将其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要求相融合[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方法,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使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PBL 教学法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制定适合某一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敏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建适合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任务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3.2 重构渗透创新创业类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

为了使食品工程硕士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持续培养并和专业知识、技能相融合,要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类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培养,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创新、创业元素,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设计、更新教学内容[2]。根据食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的特点与创新创业培养要求,结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内容,并借鉴焦铭等人[13]提出新工科背景下将学生所需具备的5 种思维、3 种能力、两大素养深度融合于课程体系的思路,初步构建了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类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中渗透创新创业类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培养,挖掘专业课程中包含的设计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性思维、数字化思维和创新思维元素,并指出了课程体系与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和素养培养的支撑关系。

课程体系设置与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素质要求的支撑关系见表1。

表1 课程体系设置与创新创业思维、能力、素质要求的支撑关系

课程体系的实施需要任课教师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设计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及时引入新产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实现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新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有效衔接,建设线上、线下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拍摄教学视频,建设在线模拟考试系统,开发网络教学课程,进行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等课程管理制度。

3.3 设置和引入融合于能力与素质训练的创新创业类实践教学课程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均认识到了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并加强了实践教学在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广度与深度。例如,①加强校内各级实验室如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校内中试工厂等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对食品工程硕士的开放程度,吸引学生利用校内平台开展“零食大赛”“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等学科比赛及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项目[4];②加强校企合作,创建食品工程硕士企业工程实践基地,通过企业实践的开展锻炼食品工程硕士创新创业能力;③设立校企两级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探索建立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创客工作室、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以项目为载体,激发食品工程硕士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然而,正如前文所述,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创新创业平台缺乏且没有被充分利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锻炼不足的问题。因此,一方面,需要深度挖掘创新创业类实践教学课程中的思维、能力、素养元素,与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实践平台的功能;另一方面,食品工程硕士的校内导师要提高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加强联系与校外导师的联系,让食品工程硕士的企业工程实践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校外平台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