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曲丽洁,兰凤英,王 健,魏 东
(1.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2. 河北省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北方学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课程思政”目前已在全国范围高校得到广泛推广[1]。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更要遵循教学规律,凸显专业课的学科特点。只有专业课这个课程思政的承载体站稳了,其承载的思政内容才能有效着陆;专业课教师只有保证专业课程的含金量和吸引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好育人作用。因此,有必要在保证专业课授课质量的基础上,探索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2014 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2]。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3 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 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 课堂。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其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1 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且在考核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3]。
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反映学科积累、专业性强,往往又涉及较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或是复杂的公式推导和试验原理。在打造“金课”的背景之下,专业基础课更是需要“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4]。传统的授课方法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国外的一些教学方法,如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但中国学生每学期选课多,分配到每门课的时间有限,而专业基础课难度较大,学生自己预习很难把握分寸、容易受挫,而且可能导致学生疲于应付课程讨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不牢固,影响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
对分课堂肯定了教师课堂讲解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应该是在教师讲授的知识框架内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传统课堂教学模式[5]。但在小组讨论时,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对分课堂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进行培养,在课后自学部分,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结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时少、难度大的食品专业必修课“食品毒理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改革、有效实施对分课堂,需要进行课程前端分析,选择思政元素纳入课后自学环节,设计“课堂导学- 课后自学- 课堂研学”三步。
对分课堂实施流程见图1。
实施课程思政,教师首先要明确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一切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因此,课程前端设计的第一步是编写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大纲。其中,思政目标需要在学校课程思政目标和专业思政目标的大目标之下,制定该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和具体的每堂课课堂教学小目标。而这两级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课程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适当挖掘。
在教学大纲修订的基础上,其他教学文件,如PPT 和教案,以及授课计划均需同步修订。同时,在考核方式里明确规定成绩组成。将全部教学文件都上传到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上,不设置任务点一次发放。使学生对课程既有总体的认知,又能直接跳转到小组作业部分进行提前准备和学习。
PAD 分组在课程开始前,预先设计好组数和每组对应的任务,并将小组编号对应的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契合点文件上传到学习通,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从而完成小组作业。
课程思政不是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简单拼接,而是两者的有机融合和无缝对接。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对教师提出较高的政治理论基础要求,该课程在前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的基础上,挖掘了15 个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6]。此次教学改革对象为2019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90 名学生,分成15 个小组,每组6 名学生,负责一个契合点的案例和资料收集工作。
在第一次课上,讲述清楚PAD 小组任务组织和完成形式,并组织学生通过学习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加入到对应组,完成分组。
2.3.1 课堂导学
对每一节专业知识进行“课堂导课”,采用引导性的、框架性的讲授方法,构建知识框架,梳理重难点,讲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从具体的知识点引出思政元素,并发布该节课相关的思政元素契合点小组任务单。
2.3.2 课后自学
“课后自学”环节,要求与该节课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相关的小组,作为“任务组”,负责收集案例资料,制作PPT,并利用手机录屏的方式,将PPT 录制成视频,并结合课程大纲要求,针对其他学生发布课堂研学任务单;PPT 的制作需要厘清上节课的专业知识点,并按照契合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到知识点中。其他学生则需学习任务组视频,复习与内化上节课知识点,根据任务单为下次课课堂研学做准备。此过程任务组选定一名组长统筹规划,并与教师实时沟通,由教师把控任务组作业的完成质量。
2.3.3 课堂研学
下一次课程进行“课堂研学”,由任务组主持,根据任务单开展小组讨论,讨论完成后由教师答疑和总结。最后,任务组成员通过学习通平台进行组内互评,而其他学生对该组表现进行组间互评。
该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按照学校对所有课程的要求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进行。总评成绩由过程成绩(40%) 和期末闭卷考试成绩(60%) 两大部分构成。其中,过程成绩总分100 分,包括考勤10 分,课堂表现10 分,小组作业成绩30 分,实验50 分。
过程成绩的小组作业成绩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契合点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另外,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增加一道课程思政相关的题目,以便量化判断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掌握程度。
该课程在对分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对传统的对分课堂组织形式进行了创新,在课后自学环节以任务组为主要完成组,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该课程资料收集的工作量。部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掌控,形成师生“对分”课堂的格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课堂的学习热情。课后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特点自主安排,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解,课堂讨论时做到有备而来、有感而发,也可以避免传统的讨论式教学课堂讨论冷场的尴尬,教学效果良好。
学生在思政元素契合点小组作业的准备过程中及对其他小组任务单的完成和讨论与评价中,不断强化专业知识点与思想政治类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强化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分课堂的出发点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负担必然减轻,教师可以回归到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正确定位上,同时保证了知识传递的系统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分课堂虽然减轻了教师教学中的机械性成分,但本质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迅速提高,会“倒逼”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另外,在对分课堂在专业课思政教学改革的实施中,也需要注意以下方面: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专业培养方案,了解专业课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对课程和每堂课提出合理的思政目标;教师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了解已修思政类课程,找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思政点的挖掘需融会贯通,避免生硬,注意控制频率,防止引起学生逆反;小组作业时,教师需控制质量,特别注意前3 组的组织和完成,开始形成示范作用,在后续的课堂中形成良性循环;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PPT 的制作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前修课程的支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