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贾 娟,王林山,魏秋红,杨雯雯,傅 航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河南漯河 462002)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作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尤其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顶岗实习工作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2014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把握试点工作内涵,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7]95号)指出:坚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深化全日制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衔接,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4-6]。根据《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申报书》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学院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选择了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来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依据试点中探索的“工学交替、校企双室、实岗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六段三阶式模式)和课程实施的特点,学院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运行组织和教学方法,基本形成“政府、企业和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实训管理体系。随着现代学徒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保证其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进行探索性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7]。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同现代学校教育有机融合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方式,由学校和企业培养双方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学生在校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在企业学徒培训技能训练的相结合,即“工学交替、亦工亦读”方式共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形式。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第一,多方参与。由政府主导,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参与。第二,合理安排。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协商,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与功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第三,责任明确。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的责权利明确清晰,具有规范化和科学性[8]。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食品专业采用“六段三阶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认知能力培养(企业参观、暑期调研、认识实习)——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校内实验实训、校内生产实训)—职业适应能力培养(企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在第1学期,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认识实习,第3学期学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训初级课程,第5、第6学期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训中级和高级课程。实习结束后,合格的学生可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六段三阶的实习实训,做到单元技能反复演练,综合技能集中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极大的提升,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一般以知识性考核为主,而“现代学徒制”更加关注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职业素养形成和创新能力的评估。这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由学校、企业和行业一起共同商讨制定,并付诸实施。
“现代学徒制”将人文及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生(徒)为本,更加关注学生(徒)的个性化发展,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变革,其内在的运作流程与逻辑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现了人才培养过程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9-11]。
1.3.1 权威性原则
构建了一套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使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导向性作用,促进学校各部门、企业各职能科室重视学徒制教学开展,激发教师和师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从而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1.3.2 科学性原则
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要注重科学性,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时,为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要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1.3.3 客观公正原则
人才培养制品评估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工作的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地对主要教学环节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现状。
1.3.4 可操作性原则
要制定全面、简单、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尽量使程序简化,便于操作,评价体系主干清晰,便于实施评价。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能再以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为依据,建立科学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是确保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有序实施的重要保障。现代学徒制双向(学校、企业)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根据授课内容共同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及评价手段,并制定考核评价表,教师(师傅)、组长(经理)、学生(员工) 三方通过考核评分要点全程参与评价[12]。同时必须要明确企业岗位技能目标,企业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技能领域课程学习,通常采用校企交替的形式实施,即学生(学徒)在学校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实践性教学,认知与基本掌握企业相关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13];随后学生(学徒)在企业通过完成真实的岗位任务和企业岗位技能培养[3]。学校定期组织校内校外教学检查和监督,通过学校、企业、行业等多方参与的教学考评和实习考评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及检查、考核和评价等相关制度,主要包括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制度、企业师傅效果测评制度、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和学生实习手册等强化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
现代学徒制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现代学徒制下,要求职业院校食品专业教师必须具备食品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教育教学、企业合作能力、项目管理等能力。
学校通过培养和引进2种方式确保教学环节的完成。一方面学校每年要求食品加工专业教师参加到相关企业的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践锻炼,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岗位技能的目标,能掌握食品行业所用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以便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与食品企业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的项目-任务。使食品专业教师真正成为“双师(教师、技师)型”“三师(教师、技师、工程师)”[14-17]。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聘请企业、行业相关企业骨干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鼓励企业选派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指导技能教学,学校通过聘请企业领导、骨干进行专业讲座,提供当前行业信息,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知识,并担任学生的实践导师,创建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双授课的教学模式。
兼职教师(技术骨干)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行业专家或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他们对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第二,有利于补充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师资结构;第三,有利于降低高职院校的教学运行成本。
及时的教学过程评价和信息反馈是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质量保障。要建立符合食品专业特点的、并且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这样能长效促进学生成长和成才。教学组织实施要严格按照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执行,且实施进度与日常计划相一致。
学生通过完成校企共同制定的实训项目任务,并且高质量地进行实操训练,完成实训报告的填写。再进行三方评价体系(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以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此外,对学徒制班学生的评价要贯通校企,全面体现在学习、实践和工作等各个环节。
3.1.1 成立现代学徒制班领导小组
现代学徒制质量监督评价工作在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能人员的领导下,以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小组会为宏观指导,以学生(学徒)信息员和教学督导员(师傅)队伍为质量信息反馈主渠道,以教务处和相关系部等相关职能部门为质量监督评价实施主体,从总体上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1.2 成立现代学徒制教学督导室
现代学徒制小组成立现代学徒制教学督导室,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听课评课督导,实行校内食品专业督导制度。同时,在企业内部也设置相应的督导员,深入教学一线,采用听课、座谈、问卷、抽查试卷等各种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监督理论和技能各个环节教学质量;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的重要依据包括课程教授进度、岗位技能、实践情况和考核情况,平时需要做好跟踪调查和书面记录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和调控。
3.1.3 设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岗位
设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监控岗位,负责日常的监督与评估工作,并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中的常规主体作用。教学督导组对学徒制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及工作状态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定期开展“督教、督学、督管”活动。在日常的监督与评价过程当中,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解决,并提出整改措施进行改进;对解决不了或者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由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估领导小组予以协调解决。
3.1.4 建立学生(学徒)反馈系统
要保证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科学完善,就必须建立学生(学徒)信息反馈系统。学生(学徒)参与质量监控是现代大学共同治校理念的具体体现。因为学生(学徒)最了解真实教学状态,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将学生(学徒)对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教学秩序,教学研究等情况;通常采用书面收集、教学接待记录收集、电讯方式收集和学生座谈会收集等方法对师傅(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场所、顶岗实习场所、教材等情况进行收集。让学生充分发挥教学信息反馈的作用,以便充分了解最真实的教学状态。通过反馈资料可以发现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给予有效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在“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学生在形式上拜师傅为师,师傅真正地传授技能给徒弟,所以学徒制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学生和企业也缺乏对学徒制内涵的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去企业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是为了工作赚钱,不再接受学校的管理。企业则认为学生工作经验少,适合从事比较简单、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轮岗企业嫌麻烦,怕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复杂的工作交给学生去做,企业又害怕学生无法胜任,给企业造成损失。结果学生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也没有进入核心岗位工作的机会,学生逐渐对学徒制失去了兴趣。因此,建立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的新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3.2.1 建立多元质量监控系统
现代学徒制需要建立纵横交错的多元监控系统,监控主体除了学校,还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和家长的共同参与,质量监控体系还需要明确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终端的工作职责、地位和作用。企业和学校应分别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企业的监控机构要有教学能力强的学校教师参与;学校的监控机构要聘请工作经验丰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同时也要引入用人单位代表、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甚至家长参加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
3.2.2 建立规范质量监控制度
为了保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与“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监控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和一系列配套制度,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过程。除了文件提到的有关制度外,还应做好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办法、企业的学徒管理办法、“双导师”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企业学分认定制度、企业学分与课程学分互换制度、校企结对制度、企业实习检查制度、顶岗实习管理规范、学徒保险与报酬制度、学徒安全管理制度、教师与师傅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形成完善的校企双方协同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3.2.3 制定详细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科学和合理的现代学徒制质量监控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做好监控和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体系、教师或师傅评价体系等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通常质量监控内容应包括顶岗实习的教学技能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学徒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情境、预期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全面考核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
3.2.4 制定全面评价系统
现代学徒制采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日常教学在生产企业和高职院校间交替进行,建立健全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种多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下,不仅有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评价、徒弟和师傅之间的评价、教师之间的评价、师傅之间的相互评价,还有教学督导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学校相关的职能部门深入企业实训现场,抽查学徒制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并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学徒)的意见,教师(师傅)的教学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学徒)的实践能力。这种现代学徒制下的学生、学校和企业不同层次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才能全面有效地反映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学徒制院校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付诸实践,同时,为了促进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的高效顺利运行,现代学徒制院校还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实实在在地提高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