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郭凤芝 王 冲 林 坤 葛振勇 任自超 王应党 田顺顺
(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菏泽 274000)
小麦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小麦产量占粮食总产的20%以上,对中国粮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小麦的种植面积却由1990 年代的2930 万hm2左右,下降至目前的2330 万hm2左右,小麦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在提高小麦单产的因素中,充分挖掘小麦高产潜力,培育高产品种是提高单产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品种改良可以提高小麦产量的20%~50%[2-3]。菏麦23 是由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以9428-50/莱州137 的F1为母本、鲁麦21 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选择,培育出的中多穗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性、抗逆性好等优点。
1.1 亲本选择母本为9428-50/莱州137 的F1。9428-50(鲁农审2006051 号,审定名称为泰麦一号)为肥城市良种示范繁育农场、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种子管理站选育的大穗型小麦品种;莱州137 为山东省莱州市农科所育成的矮秆多穗型小麦品种。
父本为鲁麦21(原代号烟886059),是烟台市农业科学院以鲁麦13 号为母本、宝丰7228 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1996 年4 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菏麦23 将父母本的矮秆基因源(矮丰3 号)、抗病基因源(抗辉红、洛夫林13、鲁麦14)、抗旱基因源(74(11)、鲁麦13、鲁麦21)、丰产基因源(矮丰3 号、蚰包、宝丰7228、鲁麦14)等优良基因源进行了聚合,田间表现突出,丰产稳产、抗病抗逆性好。菏麦23 的选育系谱见图1。
图1 菏麦23 选育系谱图
1.2 选育过程2007 年以(9428-50/莱州137)F1为母本、鲁麦21 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2007 年秋季单粒点播杂交F1种子;2008 年混收混脱(F1)自交后代材料,秋季播种时单粒点播1000 粒;2009 年选择优良单株,2009-2012 年按照系谱法选育,于2012年育成稳定品系,命名为菏麦0746-2。2012-2013年度参加院内小麦新品系鉴定试验,2013-2016 年度参加院内小麦新品系品比试验,2016-2017 年度、2017-2018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2017-2018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于2020 年4 月29 日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48。
2.1 农艺性状菏麦23 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31.8d,与对照济麦22 相当。幼苗半匍匐,叶片宽短,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74.3cm,株型较松散,抗倒性较好,抗寒性中等。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一般。穗型纺锤形,长芒、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亩穗数44.7 万穗,穗粒数33.4 粒,千粒重41.4g。
2.2 产量表现2016-2017 年度参加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为569.4kg,比对照济麦22 增产1.3%;2017-2018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为486.3kg,比对照济麦22 增产5.67%;2017-2018 年度参加同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00.6kg,比对照济麦22 增产4.32%。说明菏麦23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有较好的丰产稳产性和适应性。
2.3 产量三要素表现2016-2018 年度在参加国家小麦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中,菏麦23 的亩穗数在44.0 万~45.2万之间,平均44.5 万穗,较对照济麦22 多0.3 万;穗粒数在32.6~34.2 粒之间,平均为33.6 粒,较对照济麦22 多0.7 粒;千粒重在39.7~43.1g 之间,平均为41.1g,较对照济麦22 少0.5g。综合分析,产量三要素构成协调,年度间性状差异小,为品种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4 品质分析2016-2018 年度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测试,2 年品质检测结果为:籽粒容重分别为818.5g/L、789.4g/L,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1%、15.4%,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1.2%、32%,稳定时间分别为2.7min、2.4min,吸水率分别为63.4%、59%,最大拉伸阻力分别为195Rm.E.U.、307Rm.E.U.,拉伸面积分别为44.3cm2、64cm2。
2.5 抗逆性抗病性鉴定显示菏麦23中感纹枯病、赤霉病,高感白粉病、叶锈病,成株期抗条锈病,节水指数1.003。
3.1 适宜栽培区域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省全部、河北省保定市和沧州市的南部及其以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市和临汾市的盆地灌区种植。
3.2 保证播种质量施足底肥,一般每hm2底肥施用有机肥15~30t、尿素300kg、磷酸二铵375kg、硫酸钾225kg、硫酸锌15kg 和硼肥7.5kg;拔节期随浇拔节水追施尿素225~300kg。精细整地,前茬作物秸秆还田后深翻30cm,再旋耕2~3 遍,耙透整平土壤。适宜播种期为10 月5-15 日,最佳播期为10 月8-12 日,基本苗270 万株/hm2左右,播前药剂拌种,防止地下害虫为害,足墒播种,保证一播全苗。按需浇越冬水,适时浇好拔节水和追施拔节肥。
3.3 田间杂草防治禾本科杂草每hm2可用6.9%骠马乳油120~150mL 兑水750~900kg 喷雾防治;阔叶杂草可于拔节前用10%苯磺隆150g 兑水450~600kg 喷雾防治。
3.4 中后期“一喷三防”小麦开花至灌浆期间,叶面喷施杀虫剂(10%噻虫·高氯氟悬浮剂、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等)加杀菌剂(25%氰烯菌酯悬乳剂、45%咪鲜胺、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等)加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均匀喷施,防虫、防病、防早衰。
3.5 适期收获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