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制种基地管理 保障玉米良种有效供给

时间:2024-05-23

姚 前

(张掖市丰乐种业有限公司,甘肃张掖 743000)

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北4 省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土地资源、优越的气候条件、淳朴的民风民俗,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优势基地,全国有80%以上的玉米种子产于这4 个地区,玉米制种也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及支柱产业[1]。随着全国种子企业审定新品种的逐年增多,制种面积逐年扩大,对制种基地的争抢日益加剧,制种亩保产值也是水涨船高逐年增长。与制种成本逐年增加相反的是玉米种子行业寒冬依旧,无序竞争,价格低迷,部分种子企业销量逐年减少,库存高企,利润下降,经营困难。

产品的供需决定市场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玉米制种生产面积盲目扩张,生产数量过大,严重供大于求。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玉米制种面积最多的一年达到27.3 万hm2,一般情况下每667m2玉米制种生产的种子可以供17~20hm2大田种植用种,正常气候下需要约17万hm2制种面积,即可满足每年大田玉米种植用种量的需求。可见应该从供给侧着手,合理安排制种品种及生产面积,保证玉米种子有效供给,使种子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1 玉米种业企业存在的困境

1.1 市场销售困难玉米制种一方面受当年气候、花期授粉、田间管理的影响,单位面积产量不稳定,但是每年的制种亩保产值(给农民的)、代繁费(给代繁公司的)却在逐年增加,无论产量多少这两项费用是固定的,因此种子收购单位成本也随着两项费用的增加而逐年攀升,再加上一些种子企业固定资产大、人员数量多、管理费用高,因此种子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销售市场不景气,在无序竞争下销售变得异常艰难,为了降低库存压力,增加销售数量,各家互相压价倾销甩卖,销售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加上各种促销宣传手段花样翻新、投入更多人力财力,销售费用也比以往大幅增加。各种费用都在增加,这样企业利润相对减少,导致生产经营越来越困难。

1.2 科研投入不足生产成本上涨、费用上涨,销售价格反而在激烈竞争中一降再降,两头挤兑下企业利润空间有限,玉米种子销售的利润越来越小,于是企业没有更多的钱投入科研,科研经费逐年压缩减少。加上育种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又要急于出高质量品种,只能跟踪市场畅销品种进行模仿复制,走短平快的路子,新品种还没有成熟稳定就急于推出,品种稳定性差,最终导致品种同质化严重。强大的科研靠持续的利润来支撑,如果没有资金支持,创新研发能力便会不足,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如果研发没有持续性,产品没有后续跟进,企业将成无米之炊,长远发展更加艰难。

1.3 产品良莠不齐正规大公司严格合规经营,生产高质量产品;小企业或个人为了生存,从基地套购没有经过管理生产且质量有缺陷的种子,以次充好,仿冒大公司名牌产品,市场认可哪个品种就套包哪个品种。大企业管理严、要求高、投入大,种子价格高、质量好;小企业由于省去了基地管理等费用,种子销售价格低,采取以低价搏销量的策略。由于农民鉴别能力差,市场监管不到位,导致优质不能优价,劣币驱逐良币,质量高的好种子无论是从价格上还是销量上都竞争不过低质量的劣种子,长此以往,对农民及整个玉米种子行业将造成巨大的伤害。

2 制种生产供给现状

销售市场的无序传导到制种生产的无序,企业间互相争抢基地,导致亩保产值和代繁费不断上涨;代繁公司处理隔离区费用过高,为了节省费用在划定制种区域时对隔离不作要求,有的几乎无隔离;由于给农民保证的是亩产值,对农民的管理也不像以往严格,管理相对松懈,导致有的农户生产投入不足,各项技术落实不到位,种子质量难以保证;有的企业春天安排制种生产,由于销售不理想到秋天便不予收购,甚至跑路,导致大量种子滞留在农民手中;有的企业资金实力跟不上,即使种子收购了,也不能按时给农民兑现种款;有的代繁公司没有接受制种企业任务,私自制种或接收任务少而擅自扩大面积;也有的代繁公司私繁市场上畅销品种的种子,赌种子畅销形成缺口以满足小商贩套购,种子生产基地秩序混乱,私繁滥制现象严重,必须加以集中治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各自为阵,没有计划,基地制种生产数量无法控制,面积不断增加,导致玉米种子严重供大于求。

2.1 审定品种多首先是从事玉米种子生产经营的企业增多,每个企业无论好坏都要审定几个品种,企业多了审定的品种自然也就多了;其次是新《种子法》实施后,拓宽了审定渠道(国审、省审、联合体、绿色通道),缩短了各项试验时间,加快了品种审定速度,导致每年审定的玉米品种数量成倍增长,但是品种间同质化严重。小企业好不容易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种,既然审定通过了,每个品种无论好坏都会有一些销量,因此每个品种都会安排一定的制种面积。

2.2 生产面积大严格来讲每个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都坚持以销定产,根据上年销售数量及市场表现确定下年销量,然后再安排制种面积。既然有计划怎么会导致生产面积大呢?原因有几方面:一是部分企业不完全是以销定产,而且在安排生产面积时还会有意无意地多安排一些面积,盲目扩大生产,只担心不够卖,不考虑卖不了;二是企业盲目追求销售数量,要求每年都要有一定的增长幅度,因此,每个企业都多安排一点制种面积,累积起来制种生产面积就多出许多;三是由于制种受气候影响,每年的产量都会有一些变化,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销售需要,在预估产量时都比较保守,导致相应生产面积加大。

2.3 库存积压多正在上升期的品种一般制种生产量都比较大,但是农业是靠天吃饭,一旦气候反常上升期品种如遇特殊气候田间表现不好,就可能形成大量库存积压,需要好几年来慢慢消化。有的品种积压较多,存储时间长质量有所下降,为了清理库存还需要再生产一些新的种子加以补充。新品种需要生产,老品种也得生产,一次性库存转商损失太大,只能逐年消化。企业不如实申报库存数量,也不好掌握统计数据,这部分库存也增加了种子供给。

3 保障良种有效供给的措施

市场经济下,产品价格决定供需关系,只有从源头制种侧降低制种生产面积,适当减少种子供给数量,同时强化田间生产管理,严格生产规程,加大生产投入,产出高质量的精品供应市场,才能提升种子销售价格,让企业有利润,企业再反过来加大科研投入,育出好的品种,推出精品产品,提高竞争能力。如果在目前状况下,种子企业无利润,生存都难以维系,何来创新,更谈不上发展,因此要适当减少供给,降量提质增效保供应。

3.1 严格审定出精品品种审定渠道增多,审定品种过快过多,品种同质化严重是目前品种审定现状。市场不缺品种,真正缺的是适应广、品质好、产量高的好品种。因此审定渠道多了,制度宽松了,但是审定标准和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关键性指标不能还按以往的来衡量,应增加一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指标,提高审定品种的门槛,把真正优良的品种选出来。标准提高了,就能把一些差异不大的品种拒之门外,真正筛选出好品种。

3.2 企业自律降供给种子企业要提高认识,认清形势,顺势而为,加强自律。一是在新品种报审前要通过育种专家、经销商、农民3 个层次环节的评比鉴定,大家都认可的品种才是真正的好品种,新选育的品种要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要经得起市场多年的检验,不能为了审定而审定,做到审一个推一个成一个。二是要严格以销定产,提前做好市场预测,科学合理安排制种生产计划,尽可能缺口经营,宁缺勿滥,从自身实际出发,自觉减少制种面积,不盲目贪大求多,以稳为主,降低经营风险。三是彻底清理库存,储存多年的种子活力下降,一旦遇到特殊气候就可能由于顶土力弱而导致出苗不好,加大了种植风险。因此要下决心彻底清理库存转商处理,淘汰审定多年的老品种不再生产销售,把库存降下来,轻装上阵。种子企业通过自身约束,主动减少制种面积,降低种子市场供给。

3.3 强化监管控生产近年来各级对种子销售市场管理较为严格,每年对销售市场进行产品质量抽检,但是种子生产基地田间管理监督较为宽松,企业自身也不够重视,因此要强化对种子供应的源头生产基地进行管控,规范生产管理,提升生产质量,合理稳定供给。一是控品种。没有审定的品种只允许少量试制种,严格禁止大面积制种生产;审定多年的老品种要加快退出,也要禁止或减少制种,退出市场销售;没有品种权的品种禁止制种,杜绝私繁乱制,通过保证品种制种生产的合法性,从源头减少制种品种数量。二是控企业。信誉不好、实力较差、不能按时兑现种款的企业不予安排基地,禁止企业与村里直接合作进行制种生产,每年对当地代繁企业进行信誉评价,根据管理能力优劣限制代繁制种面积,把生产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三是控套购。从企业备案严查合法性,从播种后苗期、花期、收获期进行三期抽查生产合同,防止代繁公司私自制种生产;在收购阶段要沿村设哨、沿路设卡,严查小企业或个人基地套购,打击代繁公司多制少报。

高质量的种子是生产出来的,要重视生产基地管理[2-3],从供给侧玉米制种生产基地的源头抓起。一是审定良种,提升玉米品种审定标准,严格审定程序,真正把好品种选出来推向市场;二是生产良种,合理安排制种生产面积,以销定产,忌盲目贪大,监督好田间管理,确保种子质量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三是销售精品,合理产品定位,搞好产品设计,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稳定供给。只有稳定的生产、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供给才能促进玉米种子行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