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质春大豆新品种桂春豆111的选育

时间:2024-05-23

杨守臻 陈怀珠 唐向民 孙祖东 曾维英 赖振光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南宁 530007)

大豆起源于中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主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豆油是我国主要的食用植物油,约占到植物油消费总量的60%左右,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豆粕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畜牧养殖业饲料的主要蛋白质原料。广西是我国大豆生产的重要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居华南地区首位,是我国14 个较大的大豆种植省份之一,在全国排名第9 位,2000年种植面积达28.14 万hm2,总产量36.43 万t。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广西甘蔗、木薯、果树等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豆种植面积遭到挤压不断下降,2008年种植面积已下降至8.9 万hm2。在不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的前提下,广西因地制宜对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发展大豆与甘蔗、木薯、玉米、幼龄果树间套种,2009年以来广西农业农村厅实施“千万亩间套种行动计划”,农业农村部也在南方大力发展大豆间套种,广西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2019年大豆种植面积回升至9.39 万hm2,单产1584kg/hm2,总产14.87 万t[1]。21 世纪以来广西新增了北部湾粮油加工集聚区,形成了油籽日榨产能6.4 万t、产值超过500 亿元的产业链,对压榨大豆原料需求十分强劲。广西近年陆续育成桂春豆106[2]、桂春豆108[3]等一批春大豆品种,但生产上仍缺乏高产高油适合间套种的品种,生产上种植的大豆油分含量低于进口大豆1~2 个百分点,适合豆浆、豆乳、豆腐等传统大豆食品加工,没有适合榨油的大豆原料。因此,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围绕榨油工业对大豆原料的要求,以提高产量和含油量为目标,选育出了符合榨油工业需要的新品种桂春豆111,对发展广西榨油大豆生产、满足压榨工业对原料的需求意义重大。

1 亲本来源及品种选育

1.1 母本泉豆937 由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平均全生育期94.5d,为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收敛,亚有限结荚习性,卵圆叶,幼茎紫色,花紫色,籽粒椭圆、黄色,脐褐色。表现抗旱、耐涝、抗倒伏、病虫害发生轻,丰产、适应性较广[4]。

1.2 父本桂早一号由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5年育成,出苗至成熟85d,属南方春大豆极早熟品种。株高45cm,主茎粗壮,11~12 节,分枝3~5 个,有限结荚习性,百粒重18~19g,蛋白质含量45.1%,幼苗长势强,秆粗壮,抗倒伏,抗细菌性斑点病,紫斑病轻,适应性强,耐荫,适宜与高秆作物间套种,尤其适宜在甘蔗地间种[5]。该品种目前仍是广西最适合与甘蔗、木薯间种的早熟品种,在广西邕宁、武鸣、贵港等地普遍种植。

1.3 选育过程2005年春造以泉豆937 为母本、以桂早一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0508,当年秋造根据显性规律淘汰假杂种,进行真假杂交鉴别获得F1。F2以后各世代采取系谱法进行后代筛选,根据组合群体中各单株的成熟期、株高、结荚习性、丰产性、抗病虫性、倒伏程度等性状选择优良单株并种植成株行。F9株行中,0508-3-1-3-1-2-3-1-2 株行表现整齐一致,且丰产性好,提升为品系,品系编号桂春豆111。2015-2016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试验地进行品比试验;2018-2019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2021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桂审豆2021003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桂春豆111 全生育期95d,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晚熟3d,稍晚熟,属南方春大豆中熟品种。该品种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81.1cm;叶片椭圆型,紫花,棕毛,主茎12.7 节,分枝3.2 个,单株有效荚数43.6 个,单株粒数83.0 粒,单株粒重13.3g;荚熟时黄色、弯镰型,籽粒黄色,浅褐脐,椭圆形,光泽度好,百粒重16.0g。

2.2 籽粒品质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品质测定,2018年桂春豆111 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2.90%,粗脂肪含量23.86%;2019年粗蛋白质含量40.84%,粗脂肪含量22.25%;2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为41.87%,粗脂肪含量为23.06%,蛋脂总含量为64.93%,为高油品种。

2.3 抗逆性在2018-2019年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中,桂春豆111 表现生长稳健,株高适中,抗倒伏,抗病、抗虫性强,适应性强。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2018年桂春豆111 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区域试验,8 个试点每hm2平均产量2849.85kg,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减产0.4%,增产点次50.0%,居参试品种第7 位;2019年续试,7 个试点平均产量3068.85kg,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5.3%,增产点次71.4%,居参试品种第3 位。2年区域试验汇总,每hm2平均产量2959.35kg,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2.5%,居参试品种第4 位。

3.2 生产试验2020年桂春豆111 参加广西第十三周期春大豆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593.65kg,比对照品种桂春1号增产3.9%,增产点次71.4%。

4 栽培技术

4.1 适应区域桂春豆111 属高油品种,且表现抗倒伏,抗病、抗虫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广西各地推广种植。

4.2 播种期桂春豆111 可春播亦可秋播,可单作也可与甘蔗、木薯等间套作,春播一般在2 月中旬至3 月下旬,秋播一般在7 月上旬至8 月中旬。

4.3 种植密度播种方式为条播或点播,行距0.4m。单作时低肥力地块种植密度以33.0 万~37.5 万株/hm2为宜,中等肥力地块种植密度29.4万株/hm2,高肥力地块种植密度22.8 万株/hm2。间套作时,在甘蔗、木薯等高秆作物行间种植1~2 行,种植密度15 万株/hm2左右。

4.4 施肥单作时,低肥力地块每hm2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kg 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尿素45~75kg;中等及以上肥力地块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25kg 作基肥,初花期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0~225kg。间套作时,施肥量为单作的1/2~2/3。

4.5 田间管理播后10d 左右出苗,此时抓紧查苗补种,出苗不齐、缺穴断条等应立即补种。当幼苗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定苗,条播的留苗15 株/m左右,点播的留苗2~3 株/穴。现蕾期进行追肥和中耕除草,松土深2~3cm,以达到除净草、土层松、覆盖肥料的目的;中耕追肥后,遇天气干旱应进行灌水或淋水,雨水过多则应及时排水。大豆鼓粒期是需水最多的时期,此期若天气干旱应灌水或淋水1~2次,如雨水过多应注意排水防涝。

4.6 虫害防治苗期易发生豆秆蝇、蚜虫等为害,发现个别幼苗叶片皱缩或有蚜虫时,立即用40%的乐果乳剂50~75mL 兑水50kg 均匀喷雾于幼苗,隔7d 左右再喷1 次即可。大豆生长中后期常有斜纹夜蛾、卷叶螟、豆荚螟等为害,初期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500 倍液或锐劲特2000 倍液+抑太保1500 倍液,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00 倍液喷雾,隔7d 再喷1 次。

4.7 收获豆荚变黄,籽粒归圆,植株上部叶片转黄,中、下部叶片开始脱落,即可收获。收获后立即摊开晾晒2~3d,豆荚开裂即可脱粒。脱粒后一般晴天晒3d 左右,用口咬籽粒响声清脆、断裂面整齐,即达到干燥的程度,此时即可入库贮存[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