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种子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合作推广的方式

时间:2024-05-23

罗中喜

(中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丰 224151)

在经济新常态下,2015 年国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为了解决供需结构失衡,也就是产业链上下游脱节的问题。我国农业也面临供需结构失衡的问题,如大宗农产品中水稻、小麦面临库存高企,而大豆又高度依赖进口,近年来进口量都超过8000 万t,所以调结构一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1-2]。作为农业的源头,种业在改革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弱联系”转变为“强关联”。

1 存在问题

1.1 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目前,全国土地流转面积比例超过1/3,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逐步提高,但上升空间依然很大,因为种植者习惯和产量导向造成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达不到下游企业对品质的要求,如近年来全国各地小麦品质的检测结果显示,弱筋品种也能生产出强筋的品质,同一品种、同一地区、不同种植者生产出来的品质也存在差异,造成了农产品有数量没标准质量,无法做到优质优价。

1.2 跟风种植种植者决策布局更多是基于种植习惯和当下的农产品价格,当下价格高、效益高的就扩大种植规模,价格低、效益低的就压缩种植规模。而农产品生产周期长,等到收获时,就容易出现市场

2 合作方式

面对标准化程度不高和跟风种植的问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目前种业企业在科研目标的制定上已经考虑下游企业需求、种植结构和习惯的改变以及环境承载等因素,那么在市场推广中又该如何强化?本文从关联程度的角度认为有3种方式可以采用。

2.1 产业联盟即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包括种子企业、经销商、核心大户、购销企业以及下游企业围绕某类品种的开发形成的联盟,联盟的特点是成员自由度大、紧密性一般。比如在江苏泰州姜堰区开展的以扬富麦101 等优质小麦品种为主的订单种植模式,聚集了种子企业、经销商、家庭农场、合作社、粮食购销企业等,种子企业通过经销商给参加订单种植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种子和技术服务,由粮食购销企业负责收购订单品种,分品类储存,因标准化程度高,易形成优质优价。

2.2 直供随着土地流转的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了重要的市场规模用户,缩减中间环节是大趋势,因此种子由种业企业直供给用户,用户生产的农产品又直供给具体的下游企业,形成种子企业、用户、下游企业三者间稳固的协作关系。比如2018 年获得首届全国粳稻金奖的水稻品种沪软1212,是上海本地大米品牌青浦“蛙稻米”的专用品种,种业企业为下游企业基地提供种子,下游企业直接回收稻谷加工成优质品牌大米,好品种变成了好大米,形成了比较高的品牌价值。这类直供方式适用于具有一定特色的优质品种。

2.3 股权合作是一种关联度比较强的模式,就是产业链下游企业与种子企业就某一品种的推广进行深度合作,当然,前提是这个品种符合下游企业的需要。双方可以设立合资企业,通过对品种价值的评估共同出资进行开发,也可以协议运作,种子企业负责生产和销售,下游企业负责产品的回购。比如南京农业大学低谷蛋白水稻品种的转让,就将福州东泽医疗和华丰种业联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迅速带动品种的推广和满足下游企业的需要。

3 结语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抓手的起点在种业,其中一个关键点在产业链的“强关联”上,只有将生产和销售联通,供需才能平衡,因此种业企业要积极与下游企业对接合作,在优质品种的推广上形成“推拉”的合力,为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