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董岩
让高大上的3D打印技术“爱”上中国煎饼的,正是两位清华高才生。他们放弃高薪工作去卖煎饼,2015年底获得徐小平千万投资,并将这种“高科技小吃”卖遍全球,年赚千万,堪称中国第一“煎饼侠”。
创业狂想,做一台煎饼打印机
吴一黎今年34岁,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毕业后曾先后供职于著名的甲骨文和IBM公司。妻子刘佳雪也是清华毕业的硕士,年薪50万元。但在外企的高压工作,带给吴一黎丰厚收入的同时,也让吴一黎“收获”了颈椎病和眼疾。“因为时常加班熬夜,对身体影响挺大,身边那些西方同事们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也令我感到不适。”于是,吴一黎和妻子,以及他在甲骨文公司的同事冯伟一拍即合,集体辞职下海,决定做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
吴一黎和妻子刘佳雪最喜爱的一种传统美食,就是外软内焦、咬一口酱香四溢、吃起来酥脆可口的煎饼!两人对煎饼十分迷恋,决定以此为创业突破口。而且,他们也做足了市场调查: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每天供应的煎饼量多达数十万张,这还不算街边流动的煎饼车卖出的数量。仅北京一城的煎饼市场,每年就有至少3个亿的份额!于是,吴一黎他们决定利用自己擅长的IT技术,开一家互联网煎饼餐饮店,提供微信支付、线上订外卖等新潮服务,立志打造“中国第一时尚煎饼品牌”。
2014年,吴一黎夫妻俩和冯伟一起,开了一家煎饼店。3位IT精英辞去世界500强企业的高薪职位,在北京卖起了煎饼,这个选择令人大跌眼镜!但他们认准的事情,就全身心地投入。
吴一黎夫妇严把健康卫生关,同时还研发推出了其他特色小吃及饮品,在建外SOHO商圈的煎饼店开业后,每天都食客盈门。6块钱一份的煎饼,再配上一杯饮品,就能换得一顿高效又美味的早餐,这在高消费的首都,简直是个天大的“福利”。很快,这间巴掌大的小店,每月的纯利润就达到了6万元。
虽说煎饼店的煎饼供不应求,可是3个人纯手工制作,每天最多也只能做出250张煎饼,除非扩大经营,否则这份收入天花板就无法突破。可是扩大经营就要扩招员工,就要相应地增加培训费用和工资,狭小的后厨也站不下那么多人。在这块寸土寸金之地,吴一黎夫妻俩权衡再三,还是没有换更大的门面。他们开始在北京各繁华地段“复制”这种小店,但每个煎饼店的发展,都被“供不应求”束缚住了手脚。有的店虽然月赚数万元,可除去房租等各项开支,就所剩不多了。怎么才能突破这一创业瓶颈呢?正当吴一黎陷入冥思苦想的时候,机会来了。
2015年春节期间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吴一黎遇到了清华软件学院的同班同学施侃乐。对方在读博士之后,去了法国从事3D打印研发工作。回国后,他和身边的一帮清华校友开始创业,成立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力争在3D打印方面寻求突破。两个人见面各自介绍了情况后,吴一黎突发奇想,说:“能不能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呢?”身边几位同学立即笑喷了:“3D打印可是世界前沿科技,用它做煎饼,简直是用核导弹打蚊子啊?”但施侃乐却饶有兴致地对老同学说:“你这个打印煎饼的想法,就很接地气啊!”就这样,两位清华同学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梦想——研制全世界第一台煎饼打印机。
历尽坎坷,“3D煎饼”横空出世
2015年初,吴一黎和施侃乐共同出资成立“小飞侠”科技有限公司。然而,兴致勃勃的吴一黎和施侃乐严重低估了做煎饼打印机的难度。他们最先遇到的实际问题,是面糊这种胶质液体的粘滞性,造成打印效果失真。3D打印机面浆的喷嘴离烤盘太近,或者时间稍长,就容易煳;离烤盘远了,“打”出来的形状就难以控制,本来想让它走直线,可是流体下落时会打转,打印出的轨迹和打印料筒的喷嘴行走的轨迹无法完全吻合。
多次试验失败后,吴一黎和施侃乐躲在房间里废寝忘食地研究。他们运用流体力学,研究面浆下落、成形的规律,然后用计算机进行反算,再反复调整,终于达到图案成形的最佳效果。
图案能打印好了,但机器的打印头要背着装有近1斤面浆的料筒“行走”,重量大惯性也大,由此造成机器的声响太大,非常影响用户体验。开始时,机器一旦工作,整台设备就“到处乱响”。施侃乐和吴一黎趴在机器上,一点一点检测机器的共振点在哪里,调整“打印头”的移动速度和转弯角。那段时间,两个人连睡觉的时候耳朵里都是机器“轰轰”响的声音。经过夜以继日地不断调整,煎饼打印机渐渐安静下来,吴一黎和施侃乐兴奋得拍手庆祝。
尽管施侃乐自己的团队有做3D打印机的先进经验,但煎饼3D打印机的尝试还是超出了他们经验的范围。因为他们这次要打印的不再是3D打印机“擅长”的塑料制品,而是食物,就连烤盘的传热方式都得重新考量。“最初打出来的煎饼,花纹挺好看。可是我们把煎饼翻过来一看,有些地方已经糊了,有些地方还没熟。”吴一黎说,他们只得修改了烤盘的底部结构,把加热方式由“热传导”改成“热辐射”,才逐步实现了均匀加热。硬件设备逐渐成熟,在软件程序上,吴一黎和同伴更是调试了无数次参数,为了打印一个茶杯垫图形的煎饼,就打了超过1万根线条,最终才打出均匀的可控制线条;仅仅融合煎饼打印的部分程序代码,就耗费整个团队近半年的时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尽管吴一黎团队在此期间每天都焦头烂额,但是没有一个人成功瘦身,因为他们每天都有吃不完的“废品煎饼”。
为了制作出一台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3D煎饼打印机,每天都有太多需要修改的、之前没想到的细节问题。吴一黎和同伴们先后进行了大小一两百处改动,2015年夏天,终于研制出了3D煎饼打印机。这台高科技“美食神器”长50厘米、宽60厘米,上面有一个A4纸大小的烤盘,下面铺了一排加热管。烤盘上方有一个固定面浆瓶的架子,可以前后左右移动。它使用的是挤出式3D打印技术,打印机喷头可以在两个不同的方向移动,能在平面上打印出一定的厚度。用户只要在电脑、平板或手机上输入文字或图片,与这台“美食神器”联机后,就可以打印出人像、建筑、卡通形象等各种形状的煎饼!
施侃乐和吴一黎将这台打印机命名为“三弟画饼”,之所以叫三弟,不仅和3D谐音,而且颇具文化内涵——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有一次诸葛亮所率部队在被曹兵追杀时炊具尽失,发现伙夫那里仅剩些白面,足智多谋的孔明先生就让伙夫在张飞部下一名士兵的铜锣上发明出了煎饼,至今受到亿万中国人的喜爱。虽然这对清华兄弟使用3D打印技术,第一次把煎饼这种古老食品的制作由人工变成了机器,但为了纪念诸葛亮和张飞,也为了赋予自家的高科技煎饼一定的文化内涵,他们选择了“三弟画饼”这个有趣的名字。
2015年8月21日,吴一黎等人带着他们的煎饼打印机到西单美食节做展示,以每张10元的价格售卖“文艺煎饼”,半小时就卖出了147张。当天,围观者兴致高昂,无论男女老幼,都争相定制个性煎饼。
年赚千万,“煎饼侠”兄弟的情调事业
吴一黎和施侃乐从创业之初就屡遭质疑,用3D打印机打印煎饼,不少人都以为他俩“疯了”。吴一黎说:“我们是在做一个‘影响1亿人的煎饼品牌,用自动化节省人工,推动3D打印的大众化应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创新和改变。”他坚信好的技术,就应该要“飞入寻常百姓家”,惠及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煎饼打印机操作界面很简单,号称“3岁儿童都能轻松使用”,交给一名从未操作过打印机的员工后,可以迅速上手,并且能一人看多个摊。吴一黎算过,用传统方式摊煎饼,娴熟的师傅最多能同时摊3张饼。但用上煎饼打印机后,一名员工可以同时照看20台机器,一个人每天可打印近2000张煎饼,是人工的10倍,并且煎饼的口感丝毫不会打折。“劳动力的解放,才是真正的革新。”吴一黎自豪地说。
“在吃货的世界里,各式需求总是层出不穷。如今,‘三弟画饼就要用3D技术的智能煎饼打印机,让你喜欢的图案、文字,乃至自己的作品瞬间变成美味佳肴……”很快,3D煎饼打印机入驻吴一黎在北京所有的煎饼门店,诱人的广告宣传画也随之出现在北京各处,迅速为店里吸引来了大批顾客。
普通煎饼都要6元一份,而这种独具创意的“艺术煎饼”不过10元一份,顾客纷纷掏钱尝鲜。事实上,这种3D打印煎饼的成本仅为1.2元。“产能”大大提升后,每家煎饼店的盈利都比过去翻了几倍。一般的顾客排队买到一份3D打印煎饼后,赏玩一会儿就会吃下肚,只为在视觉享受之余满足口腹之欲。而另一些“别具用心”的顾客,却将这种煎饼派上了大用场:一个跟女朋友闹了别扭的男子,在吃3D煎饼时忽然就来了灵感——将自己写好的一封情书打印到一张心形煎饼上,送给尚未吃早餐的女友。女孩打开一看,感动得眼圈泛红,两人心头的阴云也随之一扫而光。一名厌食的孩子一直不喜欢吃早餐,妈妈发现3D打印煎饼后,每天都用手机拍下儿子的画作传给吴一黎店中的员工,让他们现场制作成巧克力味或者各种水果味儿的煎饼。从此,每天的早餐成了这个孩子最期待的惊喜,“熊孩子”美滋滋地赏玩一番印有自己画作的煎饼后,就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为了让3D煎饼更具竞争力,吴一黎和同伴们不光将煎饼的图案设计得充满新意,让上面的文字更随心所欲,还对3D煎饼本身进行了改良。3D煎饼并不是大街小巷随处能见到的摊饼,而是综合了华夫饼、可丽饼、铜锣烧等偏西式面饼,最后的配方是在试吃了全国500多个煎饼摊,买了20多个配方后形成的。吴一黎强调,面浆不加一滴水,而是加纯牛奶,做出来的口感自然更诱人。
吴一黎非常重视顾客体验,他将顾客无意中的一句“你们每天从网上下载几条新闻打印在煎饼上吧”记在心里。针对忙碌的白领们没有时间看报纸的情况,吴一黎不仅真的在煎饼上打印新闻,还顺便打上当天的日期和星期,既让顾客轻松掌握当天的新闻资讯,而且看完了就吃掉,还实现了环保。备受推崇的“煎饼日报”就这样应运而生。
吴一黎还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让各地的手机用户可以在线上直接下单,再向线下的就近门店安排打印,配套的还有排队和账单管理系统。对于需求量大的公司或单位客户,他们甚至可以提供020服务——上门打印煎饼。至此,吴一黎和施侃乐这对清华兄弟,真正把小小的煎饼卖出了“博士水平”。2015年10月下旬,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在微博中赞叹的同时透露,他已向有情怀、极好吃的“3D煎饼”投资千万元。在北京热卖的同时,吴一黎放眼全国乃至全球庞大的煎饼市场,对外销售3D煎饼打印机,每台家庭用机器3000-8000元不等,并大力发展加盟商。截至2015年11月底,仅销售打印机和发展品牌加盟店,就给吴一黎和施侃乐带来了千万元的巨额收入。如今,这种食客自己可以充当“3D设计师”的新潮煎饼不仅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有专卖店,甚至连美国和韩国的一些中餐厅,都有它们炫酷的身影。吴一黎和施侃乐两位清华才子高处着眼、低处着手,不仅要把“3D煎饼”卖遍全球,将来他们还要发明出印度飞饼打印机、比萨打印机、巧克力打印机……让世界领略“中国吃货”的智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