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张媛 李小龙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得以快速有序发展。2012年,《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开启了林下经济科学发展的新阶段。2020年,新修订的《森林法》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空间。2021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全国林下经济发展指南(2021—2030年)》中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4000万hm2,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563亿元,全国林下经济从业人数超过3400万人,小型散户、大户、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业公司等经营主体不断发育壮大,各地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林下经济具有投资周期短,经济效益见效快,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是林区农户“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实践选择,林下经济在保林业、促就业、增收入、建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近年来,学术界对林下经济进行了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研究,研究成果比较丰硕。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深入地梳理和分析,既可以总结前期的研究脉络,又有助于为后续研究探索新的方向,为科研拓展和实践推进提供有益参考。
本研究选取CNKI数据库,检索“林下经济”主题词,时间范围为199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刊来源类别是SCI、EI、CSSCI和北大核心,检索有效文献198篇,作为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样本。
2.1.1 不同年份的文献发表数量
由图1可知,学者对“林下经济”的研究始于1992年,但1992—2005年的研究成果比较少,年均发文量仅有1篇。2007—2011年,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不断攀升,仅2011年就发表了16篇文献,这与2008年我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密切相关。2012年,研究热度有所下降,2013—2018年,文献发表数量一直保持在每年16篇的水平,2018年更是达到发文量的峰值19篇,高频出现的研究成果与国家涉及林下经济的重大指导性政策关系密切。2014年,《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发布,对集体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及保障措施等涉及林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2015年,《全国集体林地林药林菌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又对重点布局发展的70个林药、林菌优势品种,从长效发展角度提出了以示范基地为依托的发展模式。2018年,《林下经济术语》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定义,为学科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规范化界定了范畴。2019—2021年,相关研究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21年,年发文量达到18篇,这与2020年新修订的《森林法》脱不开关系,修订后的《森林法》明确了林地经营利用范围,林地经营权得以放活,林下经济的发展空间得以延伸。
图1 1992—2021年度发文量趋势图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相关研究与我国国家政策同频共振,既为政策落实贡献了学者智慧,又践行了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初衷。
2.1.2 文献发布机构的分布情况
由图2可知,林下经济研究领域发文数量最多的是东北林业大学(25篇),其次是北京林业大学(16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篇)、西南林业大学(6篇)。可见,林业类大学均比较关注林下经济问题,扮演着推进理论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双重角色。
图2 不同发文机构分布图
2.1.3 文献涉及的学科情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在运用史料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应该在运用教材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从而丰富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史料知识。史料的形式很多,不仅有文字史料,还有图表史料等。文字史料是学生史料学习中较为困难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史料文字,就不能对史料进行正确理解,从而产生较大的误解。在培养学生史料阅读能力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史料,这是最基本的一个阶段。通过阅读简单理解史料的意思,之后再对史料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史料的适当运用,组织学生分析、理解史料,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史料内容。
由图3可知,关于林下经济的研究,涉及到30个不同的学科,但是林业(39.58%)和农业经济(39.31%)所占的比重遥遥领先,农作物(4.22%)和园艺(2.11%)紧随其后,但是比重差异较大,体现了林下经济的研究视角多从农业、林业自身发展层面着手,其他学科的研究较少,交叉学科研究仍有很大探索空间。
图3 不同学科分布的饼形图
2.1.4 文献研究主题的分布情况
由图4可知,在所有的样本文献中,以“林下经济”为主题词的文献有108篇,主题词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文献有28篇,以此类推,“林下经济产业”10篇、“黑龙江省”10篇、“国有林区”8篇、“林下经济模式”8篇……。由上述文献主题词的统计结果可知,学者的研究重点在林下经济宏观层面,其次才涉及到林下经济产业、国有林区、林下经济模式等中观层面,研究有进一步细化的必要性。
2.1.5 学者之间的合作情况
核心学者及其与合作者之间的关系图谱如图5所示,名字越大反映该作者发文数量越多,名字之间的连线是学者之间的合作频数。直观上看,个人发文数量比较多的学者(如刘俊昌、宋维明、陈建成等)与其他学者间的合作比较少,说明学者之间的研究合作相对分散,缺乏集聚,单打独斗式的研究状态不利于研究深度的推进和跨学科研究的开展。
图5 不同学者之间的合作情况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6中共有355个关键词,665条连线,密度为0.0106,关键词出现的频数越多,字号越大,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其之间的联系,连线越密,联系越紧密。可以看出,“林下经济”是出现频数最多的关键词,“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经济价值”“发展模式”等关键词也比较受关注。
图6 林下经济研究主要关键词共现图谱
2.2.2 高频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
高频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是反映研究领域热点和趋势的一种分析工具,中介中心性数值越大,说明其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越多。由表1可知,“林下经济”的频数达到127次之多,且其与其他关键之间的紧密程度最高,中介中心性达到1.32,“药用植物”“影响因素”“国有林区”的频数虽都是7次,但是中介中心性差异较大,药用植物最高,影响因素次之,国有林区最小。整理分析高频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有助于进一步梳理关键词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厘清前期研究的脉络和热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表1 高频关键词及其中介中心性
2.2.3 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如图7所示,林下经济关键词共有355个网络节点,66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06,Modularity(Q值)为0.7461,大于临界值0.3,说明聚类结构显著,Silhouette(S值)为0.9762,大于临界值0.7,说明聚类合理且有说服力。
图7 林下经济关键词聚类图谱
由图7可知,涉及林下经济的关系紧密的关键词,共聚成了10类,分别是#0林下经济、#1发展模式、#2林下养殖、#3国有林区、#4药用植物、#5林下种植、#6农户、#7经济价值、#8经济效益、#9森林旅游,根据这10个聚类涵盖的关键词,可以将林下经济研究分为几大类主题进行分析,具体见表2。第I类林下经济概况(#0、#3),第II类林下经济模式(#1、#2、#4、#5、#9),第III类林下经济效益分析(#6、#7、#8)。
表2 1992—2021年林下经济研究领域聚类标识
2.2.3.1 聚类I:林下经济概况
文献中关于林下经济概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林下经济的整体发展情况。占金刚从产权、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阐释了林下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基础[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项目组在对70个案例县调研的基础上,指出林下经济的发展与当地政策推动以及能人带动有很大关系,且林下经济对林农的增收作用显著,但是各地林下经济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资金、技术、规模等问题应得到重视[2]。张得宁等认为,青海在发展林下经济时,存在认识滞后、产业化低、技术保障弱、融资难等现实问题[3]。白惠等采用多元回归统计方法,对林业的扶贫贡献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认为,林下经济对家庭贡献的收益最高,其次是林业生态工程[4]。王坤以黑龙江省国有森工林区为例,研究生态投入、资本投入、产出效益、林下经济发展结构等因素对林下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5]。张良实等总结指出,云南省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较多,其中林药模式规模占比最高,达到65.36%,而且全省不同区域的林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滇西的林下经济产值最大,滇西北最小[6]。
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方威等采用因子分析法,结合湖南省10个案例县的林改数据和239份林农问卷,从19个指标层面分析了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7]。高丹丹等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结合2015—2018年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的林下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投入要素(如林下经济投资、林下经济从业人员、林下经济林地面积)对林下经济的动态驱动作用[8]。
林农参与林下经济的意愿分析。支玲等在578份农户问卷数据的基础上,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天保区农户林下经济发展意愿的因素,特别指出政府引导对农户意愿的作用[9]。成蓥等在搜集四川乐山429户农户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农户参与林下经济的因素[10]。
2.2.3.2 聚类II:林下经济模式
张超群等利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发展4种林下经济模式(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的不同驱动机制[11]。高承芳等通过比较传统林下养鸡和林下种草养鸡2种模式的能值自给率、投资率、净能值产出率、能值反馈率、环境负载率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数,指出林下种草养鸡的环境负载较低,经济活力较强,是脆弱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一种趋势[12]。李俊等借助能值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林农、林菌、林药3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指出不同模式在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等方面的差异,林农模式是资源消耗式发展模式,林菌模式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林药模式的资源利用不足[13]。
2.2.3.3 聚类III: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彭斌等利用DEA模型,分析了广西7个县林下经济的发展效率,指出发展效率与林下经济模式、林下产品选择以及林下经济的投入规模等因素相关[14]。吴国春等在分析2013—2018年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下经济相关的投入产出数据的基础上,借用DEA方法,得出31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下经济的不同发展效率水平,林下经济整体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效率水平低等特点[15]。
通过上述可视化分析,归纳总结出林下经济相关研究的基本脉络:林下经济发展比较典型的省份,已有学者进行了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丰富。针对不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学者也从生态、经济、社会视角着重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的计量方法多样且成熟。
基于上述总结,林下经济未来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林下经济综合效益的核算仍需跨学科交叉研究。林下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是开展林下空间复合经营的现实目标,综合效益核算涉及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以便构建一套相对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全面反映林下经济的实践效率。
林下经济产业链的培育和拓展亟需关注。林下经济产品不单单是林农“以短养长”,实现短期经济利益的载体,更是持续显著增加林农收入的有效手段,改善林区经济发展条件的依托。如果发展林下经济,只停留在生产和销售初级林下经济产品的阶段,不想方设法增加林下产品的附加值,积极培育和拓展林下经济产业链,那么林下经济的总产值势必增长乏力,而林下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将不复存在。
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挖掘和保持。发展林下经济,要解决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间的矛盾,不能以牺牲长期为代价实现短期利益,因此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得到足够重视,而且要综合考虑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从林下经济全产业链视角动态监测和评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确保林下经济的科学发展方向。
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证检验有待完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案,为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人才的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这个时代背景,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具有林区特色的推进路径。从实证角度探讨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贡献度,既可以丰富当前理论研究的深度,又有助于为林下经济开辟新的研究视角。
综上,林下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有价值有意义的研究议题随着全国各地林下经济实践的推进层出不穷,蓬勃发展的林下经济为理论研究的日渐成熟提供了现实推动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