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PEST分析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4-05-23

孔 怡

(西安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1 文献综述

自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三农”工作稳中有进。2021年,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在经过长达8年的努力后取得了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三农”发展的第一主题,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的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更是实现乡村振兴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伴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农业发展也进入由产量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月1日,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学者分析指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可以归类为“五要素”——产品好、结构优、成本低、竞争力强和效益好。自此,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更加清晰立体。

关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已有学者从不同维度进行的研究。辛岭等[1]通过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以绿色发展引领、供给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产业多元融合作为准则层,选用2018年的统计数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得出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也有学者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进行剖析,王静[2]划分了高品质农业、高效益农业、高效率农业、高素质农业4个维度,从农产品质量与农产品创新强度视角出发,对除西藏之外的30个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评价。刘涛等[3]认为,要基于5大新发展理念,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研究发现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起到较大的影响,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的影响较不突出。王晓鸿等[4]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现状、明确生产要素关系,以绿色发展水平、现代化水平、稳定性、农业经济效率为切入点,构建评价指标,不仅测度了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还进行了空间关系的分析。关于空间分析,刘忠宇等[5]也进行了空间差异与收敛特征的研究,采用熵权法测算中国8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纵观现有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体目标细化的分析。虽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概念2018年才正式提出,但是可以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要素”内涵出发,参考已有学者的研究,对中国粮食主产区(13省)2010—2019年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体系,并对其灰色关联进行研究分析。

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五要素

2.1.1 产品好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具体内涵体现在2个方面:要保障产量、保障粮食播种面积;要坚持绿色生产,提升粮食品质。

2.1.2 结构优

要持续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挖掘农业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多功能属性,促进产业多样化发展。如,可以通过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等,以此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2.1.3 成本低

要努力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可以采取的措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节水节能生产中逐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要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从而降低农业生产中的劳动成本,更多地以科技与资本带动生产与发展。

2.1.4 竞争力强

自2020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中国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由此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要将目光同时聚焦在国内外2个市场——农产品不仅要通过打造“国货”品牌来实现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的首要目标,更要通过实现产品提质升级来扩大在国外市场中的占有率。

2.1.5 效益好

农业发展之路的重点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富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益好,不仅体现在实现农民增收,更需要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和产业体系的完善来减少农民的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农民拥有更为丰裕的闲暇时间,其才能更好地投入乡村建设以及个人多重价值的培养与实现。

2.2 指标选取

本文充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五要素的具体内涵,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选取12个指标来构建指标体系,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详见表1。

表1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3 研究和分析方法

2.3.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评价方法[6],主要是基于熵理论确定各个子系统以及构成各要素指标的权重,避免因主观赋权导致失去客观事实的偏差。

设有n个年份,m个指标,Xij表示第i年第j个评价指标值,熵值法的主要计算步骤如下。

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正向指标:

(1)

逆向指标:

(2)

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比重Pij:

(3)

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4)

式中,0≤ej≤1;n为年数。

计算差异系数:

Gi=1-ej

(5)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6)

计算各年份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Si=∑j(WjPij)

(7)

2.3.2 灰色关联分析法

2.3.2.1 确定分析数列

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7]:

Y=Y(k)|k=1,2,···,n

确定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7]:

Xi=Xi(k)|k=1,2,…,n;i=1,2,…,m

2.3.2.2 变量的无量纲化

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分析,本文选择初值化处理。

式中,k对应时间段;i对应比较数列中的一行(即一个特征)。

关联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分辨系数ρ∈(0,θ),ρ越小代表分辨力越大,一般ρ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当ρ≤0.5463时分辨力最好,分析中通常取ρ=0.5。

由于信息分散不便于整体比较,故将各个时刻(即曲线中各点)的关联系数集中求其平均值,作为关联程度的数量表示。关联度计算公式:

关联度采用按大小排序,如果r1

2.3.3 PEST分析法

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选取具有发展代表性的省份——安徽省,运用PES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politics,economy,society,technology)分层细化[8],进而研究其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宏观背景环境。

2.4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0—2019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年鉴》、各省份对应年份的统计年鉴以及EPS数据平台。

3 实证分析结果

3.1 熵值法处理结果

本文运用Stata软件,对201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共计13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熵值法处理,结果见表2。

表2 2010—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

表3 2010—2019年粮食主产区13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灰色关联度

表4 农业发展PEST分析

通过比较10年间13个省份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值,可以发现,山东省、江苏省、黑龙江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更为良好,分别位居前3。其他省份的发展指数主要分布在0.3附近,其中发展较差的是江西省。具体见图1。

图1 2010—2019年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均值

具体可分析3省农业发展中特有的基础与优势。山东省的农产品销售量在全国乃至于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出口量都能具有领先优势,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规模数量不断扩大,集约型销售不断发展;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涵盖了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生物产业和商贸流通;品牌优势逐渐显现;龙头产业充分带动小农户与现代产业有效衔接,实现脱贫致富。关于江苏的农业发展,特色农业的贡献率在逐年提升,无论是特色农业小镇还是特色田园乡村,都在大幅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吸引到大批优质产业的入驻。黑龙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托的是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无论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还是广阔肥沃的黑土地,都为其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来看,2010—2019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排名前3的分别为山东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3省都是通过充分发挥独特的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完整、特色产业突出和自然禀赋优越,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然缺陷与尚存不足,不断放大优势的带动作用,发挥长板效用,通过技术改进或发展理念的变化来弥补短板。

由图1可知,江西省的农业发展指数排行靠后,是粮食主产区中唯一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低于0.2的省份,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值得进一步思考:农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水平较为低下,科技投入较少等。

全国范围内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各地区取长补短,在新发展阶段充分借助新科技的力量,不断更新农业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充分围绕“高质量发展”五要素的具体内涵,在每一个农业发展的成功案例中寻求新的突破。

3.2 灰色关联分析

由表1可知,化肥使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塑料薄膜使用强度、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和农村投递线路,都是农业总值(产出)的投入要素。故以农业总值为x0,化肥使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塑料薄膜使用强度、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和农村投递线路分别为x1、x2、x3、x4、x5、x6、x7,且x0、x1、x2、x3、x4、x5、x6、x7都取各省2010—2019年的均值,通过使用Stata软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比较7个投入与农业总值的关联度。

由图2可知,与农业总值关联度最高的是农村投递线路,关联度最低的是塑料薄膜使用强度。相应的排序为r7>r1>r5>r4>r2>r6>r3。

图2 投入要素与农业产值的关联度

其中,化肥使用、农药施用和塑料薄膜的使用是生产中的基本要素投入,由数据反映出化肥使用强度对农业总值的影响在三者中是最大的。化肥直接影响农作物收成好与不好,在三者中是最直接影响的一个要素。

产业结构优化指数、农业机械化率、劳动生产率其实都与劳动力投入要素相关。而农村投递线路是指与省内邮路衔接运送邮件的农村邮路,这个要素与农业总值的高关联度表现出良好的交通运输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品的销售宣传都能够在发达的农村邮路网络中受益匪浅。

纵观测算结果,7个投入要素与农业产值的关联度较为密切,这也说明无论是物质、人力还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都会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影响。综上,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应该充分围绕高质量发展内涵,从多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投入要素的质量和数量。

3.3 宏观环境分析

3.3.1 农业发展宏观环境

本文所研究的农业发展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4个方面。

3.3.2 安徽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宏观环境PEST分析

提升“三农”自我发展能力是推动实现高层次的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9]。优化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探索其发展潜力,是现代农业的前进方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构建完善有质量、高效率、综合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尤为重要。发展高质量农业需要从总体上分析所处的宏观环境,本文以农业大省安徽省为例进行研究,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与探索思路。

3.3.2.1 政治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稳定且长效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2017年安徽省政府印发《安徽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1年)》,为安徽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提供合理的前进方向。自此,安徽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大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乡村建设投资总额,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3.3.2.2 经济

目前,安徽省农产品市场现已进入相对过剩阶段,同时由于消费需求不再仅限于农业原产品、农业加工品和涉农服务性产品等,加快供给侧改革、充分挖掘科技投入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作用、同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具体产业竞争力是农业产业体系优化的主要议题,需从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质量提高、农业产业体制创新3个维度逐步推进。同时,要注重权衡与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加快绿色化发展的普及。

3.3.2.3 社会

综合已有学者的研究可知,城镇化水平对“三农”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17年数据可知,安徽省城镇化率53.5%,较低于全国水平58.52%,而城镇化进程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是把“双刃剑”,为农产品提供广阔市场,同时给予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结构优化的良好物质条件;随着观念转变、人口流动格局的变动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年轻一代的农村人口投入农业生产的比重大大降低。乡村经济发展又面临经济增长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重压力。社会环境给安徽“三农”问题的顺利推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几年在安徽省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一系列返乡创业政策为乡村引入发展新动力,社会资本也逐渐增加对部分乡村产业发展投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PPP模式的探索下逐步完善,传统乡村生产经营模式得到革新,企业社会责任更为明确。

3.3.2.4 技术

近几年,以安徽省省会合肥为首,积极挖掘本土科技企业的发展空间,并且大力引进卓越的新科技公司,打出独有发展名片——“大湖名城,创新高地”,遍布安徽各座城市的科技公司不仅数量与日俱增,而且发展势头很猛,以中粮生化、华东生物科技、光大生物能源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已初具规模,形成研产销一体化模式,为安徽省现代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信息技术在推广应用中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和改善资源利用水平,优化升级传统农业,为实现产业体系智能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除此之外,生产管理系统和物联网络系统的引进实现了全生产流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综合运用GPS巡园监督、病虫害图像识别等,也为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产业体系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充分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五要素”——产品好、结构优、成本低、竞争力强、效益好5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省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研究结论如下。

从熵值法测算的综合指数数据变动可知,山东省、江苏省和黑龙江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更为良好,而江西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差。后续分析可得,在实现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各地区应充分发挥特有优势,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社会资本的投入等,不断更新农业发展的模式和理念,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与前景。社会基础建设中的“农村投递线路”与生产投入基本要素之一“化肥”的使用强度对农业总产值增长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从中可得的启示是,不仅要重视生产环节中基本要素的投入质量和数量,也要在产品销售推广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完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

基于PEST分析法,对安徽省的农业发展优势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其他粮食生产区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对此,本文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加速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带动作用,如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不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11],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建设短板,积极探索乡村公共治理的新方式与新模式[12],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注重统筹发展,缩小不同地区农业发展质量差距,在制定提升发展质量政策时,不能对粮食主产区“一刀切”,而是有针对性地给予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地区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促进整体上农业发展质量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