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时空分异及开发模式研究

时间:2024-05-23

敖晨 郑达燕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最早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乎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处理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后,乡村振兴战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建设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有助于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任务。

美丽休闲乡村是指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和谐文明的乡村[1],其能够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与新需求。2005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新农村的提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建设美丽休闲乡村打下坚实的基础。2013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战略目标,农业农村部也因此启动了全国“美丽乡村”的创建活动,截至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数量达到1440个。

近年来,关于美丽乡村的研究日趋丰富。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可持续发展[2]、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及空间分布特征[3]、乡村住宿与发展规律[4]等方面,以经济学和地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建设[5,6]、乡村旅游[7]、乡村治理[8,9]、乡村空间分布[10,11]等方面,研究成果较为显著。部分学者从地理学视角出发对中国各区域的美丽乡村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对实现区域乡村振兴具有积极作用。在分析影响美丽乡村空间分布的因素中,学者大多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进行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12-15]。然而,现有研究多是基于全国和各省市的研究,从经济圈的角度出发研究探讨美丽休闲乡村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却少有涉及。因此,立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美丽休闲乡村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成渝地区独特的区位条件,提出了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美丽休闲乡村群的发展模式,以期为未来成渝地区打造乡村振兴群打下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及理论基础

1.1 研究区域概况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范围,包括重庆市27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总面积约18.5万km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要是以成都市、重庆市2个一线城市为动力源,带动沿线城市或附近城市的发展。农村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地,是国家经济之所在,农村发展对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是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农村的发展程度是区域发展的基石。美丽休闲乡村要向外发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临近地区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1.2 理论基础

点-轴系统理论,陆大道是最先提出点轴系统理论的学者,并于1986年在 《地理科学》上刊登,该学者指出点轴开发是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有机的点轴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工业发展的问题[16]。该理论对于解释城市或其他客体的空间结构发展形态、聚集和扩散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7]。“点”通常是指居民点或城市点,“轴”则是指线状的交通干线或其他“线状”基础设施,用于连接居民点或城市点,实现“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演变过程,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而,从理论上讲,“点-轴系统理论”可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空间分异特征提供更好的理解。成渝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的空间分异状态,表现为每一个乡村与乡村之间的连接都是一次“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空间跃迁过程。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关于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的相关政策条文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http://www. gov.cn/index.htm),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13—2021年公布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丽乡村建设点为研究对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省域、市域、县域行政区划界限等信息来源于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美丽休闲乡村的经纬度坐标来源于百度地图坐标系统。在此基础上,利用Python软件对相关政策进行词频分析,并利用ArcGIS 10.2软件对村落位置信息进行矢量化处理,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空间分布图。

2.2 研究方法

2.2.1 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指通过对研究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18]。通过对相关内容信息进行整理、识别和提取,完成定量分析,获得研究结论。本文主要通过中央人民政府官网获取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官网获取关于美丽休闲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条文,并对内容进行筛选和整理,剔除动词、地名等与研究内容无关的词汇信息,采用Python软件对词频进行统计分析。

2.2.2 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Buffer)分析是最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之一,主要是解决空间邻近问题、揭示地理要素影响范围和影响机理的工具。基于特定的点、线、面等要素,以研究点为中心,在周围建立一定数量和宽度的缓冲带[19]。本研究利用ArcGIS软件中的缓冲区分析工具,分别以成都市政府驻地和重庆市政府驻地为中心,设定不同的缓冲距离,并建立不同缓冲距离下的缓冲带,形成不同等级的缓冲区。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位进行分区统计,定量揭示不同缓冲距离等级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美丽休闲乡村的空间分布规律。

2.2.3 核密度分析

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是基于研究对象本身对未知密度函数进行非参数估计的空间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点密度估计方法相比,核密度估计结果具有更高的连续性[20]。计算公式:

式中,F(x)为估值点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k表示核函数;x-xi表示估值点到xi的距离;h为带宽;n为带宽范围内点的数目。本文采用ArcGIS平台的核密度估计工具测算全国省级和县级尺度下村庄的核密度值,刻画不同空度尺度下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

3 研究结果

3.1 高频词分析

国家相关政策、意见的高频词主要集中表现在3大板块:农业、农村和农民,即乡村发展问题。在政府官网对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进行搜索、归纳和整理,过滤掉与研究内容无关的信息,如职业技能提升、脱贫资金扶持、土地出让收入等指导意见,共计136317个字符。采用Python软件,在过滤掉无关词汇和无效词汇后,提取排名前300个高频词进行总结和讨论,最终选取20个突出名词为代表。由图1可知,高频词主要集中在“乡村”“农村”“农业”“农民”“农产品”等与“三农”问题密切相关的词汇上。其中,“乡村”和“农村”2个词汇分别为出现了1165次和1143次,在全部词汇中出现次数最多,分别排在第1名和第2名,也是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中活跃度最高的词汇。农民是乡村的主人,是乡村发展的主体,因此,农民问题也是政府密切关心的问题[21]。

图1 词频显示

3.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时间变化特征

经统计发现,自2013年中国农业农村部开展美丽休闲乡村评选活动以来,成渝经济圈内被评选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的数量逐年增加。2013—2017年呈现上下起伏波动增长的趋势,2017—2021年间逐年增长,见图2。其中,2021年数量达到最高峰,美丽乡村示范点有24个,约为2020年的2倍,这说明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发展势头较好,乡村振兴战略成果显著。

图2 成渝经济圈美丽乡村数量变化

3.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空间分布特征

3.3.1 基于四川省省会城市和重庆直辖市的缓冲区分析

本文使用Arcgis 10.2中的缓冲区分析,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分别以10km、30km和50km为缓冲半径,将最美休闲乡村分布图与新一线城市分布图进行叠加,得到缓冲区分布图,见图3。由图3可知,以2个新一线城市政府驻地为中心,设置30km和50km范围的缓冲区,美丽休闲乡村相重叠的个数较少。

图3 成渝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缓冲区分布图

在成都市内,位于30km和50km缓冲区内的美丽休闲乡村大多分布在成都市周边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通讯条件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借助成都市中心的发展和相应的政策条件,取得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重庆市内,美丽休闲乡村的空间分布主要呈现以重庆市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分布形态,分布较为平均。

从纵向空间分布状况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主要呈现以重庆市和成都市为中心的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形态,中部、北部和南部地区,较为分散。

3.3.2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多核心不均衡分布状态

使用Arcgis 10.2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工具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休闲乡村数据进行核密度估计,生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休闲乡村的核密度图,见图4。从经济圈尺度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休闲乡村的整个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集聚,基本形成了2个核密度高值中心,即西部成都市集聚中心和东部重庆市集聚中心。

图4 成渝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核密度图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西部地区核密度值比东部地区的核密度值更大,西部地区核密度值表现为以成都市和雅安市为中心的“葫芦状”形态。其中,成都市核密度值最高,为0.0020~0.0023个·km-2,市内共有17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占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总量的17%。雅安市的核密度值仅次于成都市,表现为成都、雅安、德阳等区域形成集中连片分布区。成都市周边地区是旅游业和农家乐等产业较为发达的区域,从原来的农业村变成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现代村落,为日后美丽乡村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除旅游业、民宿业等服务业外,雅安市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和茶产业,并建立工厂,提高农村就业率,增加居民经济收入。这也是西部地区最美休闲乡村点核密度值最高的独特原因。

东部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较为分散,集中性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以重庆市万州区和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双核心不均衡分布模式。万州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这些村落的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发展迅猛,交通便利,因此核密度值较高。重庆市主城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较为平均,核密度值呈现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趋势。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较少,核密度值最低。由于地区经济发展较慢,产业较为落后,交通通达度较低等问题,乡村发展较为困难。

因此,结合成渝地区地貌特征,可将美丽乡村空间格局划分为西部(主要包括成都市、雅安市和德阳市)双核心较均衡发展区和东部(主要包括重庆市万州区和重庆市9大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双核心不均衡发展区。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点轴系统”的构建

根据前文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分布极不均衡,各地区实力差距悬殊。根据成渝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及经济、交通可达性等状况,确定以成都市和重庆市2个重点城市为发展点[22]。

4.1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重要发展点的择取

4.1.1 成都市发展点

作为省会城市,充分发挥成都市作为全省中枢城市的区位优势,以成都市为中心,设计南、北、东3条轴线,南线向眉山、乐山延伸,北线向德阳、绵阳延伸,建设“成德绵乐城市带”,东部则向重庆市延伸。融合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成都市是四川省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最多的城市,充分发挥“天府之国”的首府地理优势,整合旅游业、民宿业等区域产业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打造美丽休闲乡村群。

4.1.2 重庆市9大主城区发展点

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兼具水、陆、空3种运输方式的复合型交通枢纽的城市,以重庆市9大主城区为发展中心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主城区”为中心,设计东北-西南走向的轴线和西北走向的轴线,以这2条轴线带动重庆市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东北走向的轴线连接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地级市,西南走向的轴线连接江津、泸州、宜宾等城市,打造为“沿江城市带”,西北走向的轴线与成都市相连,建设为成渝地区发展主轴。沿江城市带具有建设美丽休闲乡村所需的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发展产业,对打造美丽休闲乡村群具有重要作用。

4.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重要发展轴线的择取

建立建设“成德绵乐城市带”发展轴线和“沿江城市带”发展轴线[23]。根据国家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的通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网络日渐完善。从路网构成来看,铁路以成都市和重庆市为中心,呈“米”字型构架,连接其他城市点;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15000km以上;水上运输将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功能,健全航道网络系统;此外,还要提高成都、重庆国际航空枢纽的综合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该战略本质上是与生产力架构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同时还联袂标志性城市,实现了点轴开发轴线上部分城市活力的激发。

5 结论及讨论

5.1 结论

根据词频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建设密切相关。高频词主要集中表现在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问题上,表明国家高度重视乡村的发展问题。“乡村”和“农村”2个词汇是在全部词汇中出现次数最多词汇,位列第1名和第2名,其次是“农民”一词,均与乡村建设密不可分。

从数量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的数量在逐年增多。2014—2016年呈上下波动起伏的增长趋势,2017年至今,美丽休闲乡村数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成渝地区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势头强劲,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从市域尺度分析来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集中分布在重庆市和成都市2市,二者均为新一线城市。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拥有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45%;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拥有美丽休闲乡村的数量次之,占总数的21%。

从整体分布状况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最美休闲乡村的整个空间分布特征呈现明显集聚状态。基本形成了2个核密度高值中心,即西部成都市集聚中心和东部重庆市集聚中心,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最少,整体发展不均衡。

构建以“成德绵乐城市带”发展轴线和“沿江城市带”发展轴线为主线的美丽休闲乡村群,并基于成都市和重庆市2个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带动城市周边地区产业的发展。

5.2 讨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名额猛增,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美丽休闲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手段,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大力倡导进行农村新面貌整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投入大量财政支持和人力支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对全面推进实现地区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根据“点-轴系统理论”,从地理学角度出发,美丽休闲乡村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群,实现乡村振兴全覆盖。根据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休闲乡村发展现状,在每个市/区设立建设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示范点通过发展旅游业、民宿业等第三产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当地居民通过土地或房屋出租及就业等形式获得经济收入,通过先设立的一批示范点带动周边村的发展,示范点与示范点之间强强联合,建立优势互补的发展状态。因此,可以倡导乡村利用现有资源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和发展结构,在建立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的基础上,将乡村振兴的成果与市(区)域内的其他乡村、村民共享,提升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主体认同感,推动美丽休闲乡村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