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甘孜藏族自治州草原生态保护与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时间:2024-05-23

廖文菊 王悦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甘孜州总面积1496.84万hm2,其中,草地面积691.82万hm2,占总面积的46.2%,是全国5大牧区之一的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草地资源为甘孜州发展草原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甘孜州为典型高原地区,草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调查数据显示,全州可利用草地中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原退化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制约了当地畜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发展旅游业是甘孜州生态旅游发展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甘孜州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

1.1 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为发展草原旅游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甘孜州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初步形成以环雪域贡嘎旅游圈、环圣洁亚丁旅游圈、环格聂神山旅游圈、格萨尔王旅游文化带、中国最美高原湿地、中国最美草原湿地为核心的全域旅游发展布局。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格萨尔机场和雅康高速的通航、通车,进一步助推了甘孜州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逐年攀升,近年来甘孜州接待游客人数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1],由图1可知,2019年游客人数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长了12.22倍。据统计,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甘孜州游客数量也达到了3000万人次。

图1 2009年以来甘孜州游客接待情况

1.2 丰富的特色生物资源为发展草原旅游提供了着力点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甘孜州生物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多,是中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有野生动物34目106科652种,包括大熊猫、白唇鹿、云豹、金丝猴、野牦牛、藏羚、黑颈鹤等130多种珍稀动物;有高等植物239科1090属5223种,其中的草原植被大都是在高原特殊环境下经历长期演变进化而形成的,与高原环境相辅相成,有别于其它植被类型,是一大类独特的植被类群[2],极具观赏价值。此外,作为四川主要的药材产区,甘孜州中藏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药用植物1581种,草原是甘孜州中藏药材生长的重要区域,如冬虫夏草、川贝母、雪莲花、羌活、独一味、雪上一枝蒿、手掌参、续断、翼首草、藏茴香、雪灵芝、丛菔、獐牙菜等中藏药材均能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寒草甸中生长。这些资源为甘孜州发展特色草原旅游提供了重要支撑。

1.3 深厚的草原文化底蕴为发展草原旅游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历史上甘孜州作为通往西藏的交通枢纽、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3]。草原文化包括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与草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4],草原文化是一种以崇尚自然为根本特质的生态型文化[5],草原文化的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不谋而合。甘孜州的特色歌舞、民族服饰、特色民居、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节日文化都与草原文化密不可分,在历史的发展中甘孜州草原文化已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脱离草原文化的自然景观打造将黯然失色,因此对草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是甘孜州旅游发展不可忽略的部分。

2 甘孜州发展草原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草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矛盾

甘孜州围绕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着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在生态建设和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以草原生态保护为例,2011年甘孜州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以来,每年兑现禁牧补助300万hm2、草畜平衡奖励530.87万hm2;2012—2016年年均草场补播面积达8.83万hm2以上,完成围栏建设116万hm2;2014年以来,每年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24万hm2以上,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1]。

然而传统旅游业的发展将加大草原生态环境破坏风险。旅游开发对草原生态的破坏主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破坏、游客的大量涌入及所产生的污染对草原植被的影响。目前较为突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旅游设施的修建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尤为严重,以道路修建为例,318国道沿线的道路修建造成的边坡破坏而引起的草原退化情况较为普遍。甘孜州草原多属高寒草原,此类草原生态脆弱,对外界干扰极为敏感,建设破坏导致的草原边坡土壤的大面积裸露不但会引起水土流失,还会加速周边草原的退化,如未得到及时有效修复将对草原生态环境造成毁灭性破坏[6]。

2.2 特色旅游项目缺乏和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经多年发展,旅游业已成为甘孜州的支柱产业之一,但从旅游业总收入和游客人均消费数据来看,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为当地农牧民带来的增收效益也不明显。以2016年为例,甘孜州旅游业总收入为129.74亿元,而相邻的阿坝州为318.4亿元,甘孜州游客人均消费为998元,而同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高原地区的丽江市为1727元。其原因主要在于住宿、停车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多数游客选择用较短时间欣赏完风景就返回或继续前往其它地方;此外,除自然风光外,可参与的旅游项目少,留下来深度游的游客比例不高。

2.3 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旅游产品销售收入低

虽然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相关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不够,游客到甘孜州旅游可购买、愿购买的特色产品种类和数量欠缺,这也是导致旅游业对促进甘孜州经济发展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国道318沿线旅游景点为例,出售的旅游文化产品趋同,没有很好地体现地方特色,本地农牧产品,虽具有一定特色,但由于价格普遍偏高(如牦牛肉干、松茸等菌类),且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外观包装,产品销量均十分有限。因此,丰富旅游产品种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能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产品,是提升旅游市场消费的重要途径。

3 牧旅结合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3.1 依托生态保护开发新型草原旅游项目,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目前针对甘孜州特殊地理环境和植被的高寒草原生态保护研究较少,本土研究人员和研究团队欠缺,这对甘孜州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十分不利。针对这一问题,可围绕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沿318线和已经开工建设的川藏铁路沿线建立草原生态保护研学基地,打造草原文化与生态保护研学小镇。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观测站点,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甘孜州草原生态打开窗口,提供基础条件支撑;建立草原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中心,吸引国内外学者以此为平台,开展高寒草原生态保护研究,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将草原生态保护科研过程和成果与研学旅游结合起来,将草原生态保护项目打造成游客可参与的草原特色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主动了解和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升游客旅游体验,从而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融合。

3.2 依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园

围绕甘孜州打造“康养+休闲”的旅游发展定位,依托特色动植物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依托特色生物资源,建立高原动植物人工种养殖基地,如菌类种植基地、山野菜种植基地、藏鸡藏猪养殖基地等,不仅可作为观光项目,还能作为特色食材满足游客需求;依托独特的高原植被类群,建立高原植物、牧草观光园,将旅游观光与草原生态修复特色植物、优势牧草选育结合起来;依托优势农牧业资源打造产业园,如牦牛产业园、青稞产业园、中藏药材产业园等,将甘孜州特色草原文化融入产业园打造,在发展草原农牧业观光旅游的同时,推动甘孜州农牧业产业化发展。通过产业园的建设和运营,为当地农牧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真正实现旅游业对农牧民增收的促进作用,草原超载过牧问题也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从而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3 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推动特色草原旅游文创产品及农产品开发

草原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应瞄准不同人群的旅游消费特征,重点突出地方特色。着重将传统草原文化元素符号与现代设计和工艺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符合旅游业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如,近年来小众的、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颇受旅游市场消费者青睐,而甘孜州这块领域还较为空白,因此可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优势,加大这方面旅游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和创新力度,同时还应根据消费人群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进行动态调整。

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应重点将甘孜州旅游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与本土农特产品的规模化生产、销售结合起来。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选取品质优良、特色明显的农产品,推动其产业化发展;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度包装打造,进一步凸显地方特色,在丰富甘孜州旅游产品种类的同时,提升本土农产品的旅游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促进农牧民增收。

4 结语

甘孜州辽阔的草地是长江水源涵养、水质保护的天然屏障,在保持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态功能定位,甘孜州一切发展都应建立在生态保护基础之上,旅游开发亦不例外,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也是发展草原旅游的重要支撑。只有实现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旅游开发、农牧业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建立起三者良性循环发展模式,才能促进甘孜州旅游业和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