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津县有机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时间:2024-05-23

摘要:为推进有机小麦标准化生产进程,作者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国家有机产品生产标准,通过多年研究实践集成了延津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有机小麦;生产技术;集成;应用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215041

引言

2010年延津县与贵州茅台合作共建1333hm2有机小麦基地,3a转换期满,2013年2月通过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验收,获得有机小麦认证证书。几年来,作者按照有机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求,借鑒小麦绿色高产创建经验,对有机小麦生产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试验、示范,并将成果进行重新集成配套,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以有机小麦丰产栽培、水肥高效综合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技术为依托,通过县、乡、村农技服务网络进行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1技术路线

科学选择基地→肥水高效利用→深耕、精细整地→筛选主导品种、统一精量播种→统一管理→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合理使用植物、矿物、微生物源农药进行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运输→统一贮存。

2核心创新技术

2.1有机小麦群体研究与应用

结合国家有机小麦生产标准,在小麦6个不同生育时期(越冬前、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围绕延津县有机小麦实现高产(400~450kg/667m2)的产量目标要求,对小麦进行标准化管理。研究表明,有机小麦合理三要素是穗数38~46万穗/667m2,穗粒数为28~39粒,千粒重37~48g。

2.2有机小麦水肥高效综合利用研究

2016—2018年对6种水肥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示范。处理1: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处理2:底墒水、拔节水;处理3:底墒水、越冬水、孕穗水;处理4 :越冬水、孕穗水 ;处理5 :底墒水、返青水、孕穗水;对照: 越冬水、起身水、开花水、灌浆水。通过研究分析,总结出一套节水节肥高效配套技术体系应用模式,即精播+肥料一次底施+适度干旱(浇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

2.3有机麦基地土壤深耕研究

近年来,随着耕作技术的改变,致使土壤密度尤其是下层土壤密度增大。土壤耕层浅,耕层仅15~20cm。调查结果显示,0~20cm土层密度平均1.43g/cm3,20~40cm土层密度平均1.57g/cm3,高于小麦高产适宜密度1.2~1.3g/cm3指标。土壤密度增大必然影响小麦根系生长发育,造成根系分布浅,生长空间小,同时储水、保水能力降低,导致小麦易旱,影响小麦品质与质量。

试验调查显示,耕翻深度增加到25cm以上,第1节蘖基本不缺位,冬前次生根的条数比旋耕田块平均增加1.1条,穗粒数增加0.92粒,每667m2穗数增加0.99万穗,千粒重增加1.19g,单产增加7.8%。

2.4有机小麦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该技术是通过遥感卫星过境,将地面小麦长势、长相及其它形态生理指标进行数据信息采集,然后经大数据分析及参数转换,对小麦产量、品质及病虫害等进行预测预报,监测预报准确率达到92%以上。依托卫星遥感技术,可及时准确地发现小麦田存在的问题,可以了解哪个乡、哪个村、哪家农户、哪一块麦田的生长状况,是否缺水、缺肥及病虫害发生程度,并将结果与传统的调优栽培技术融合,形成“傻瓜”式的简化技术建议,及时传递给种植者加强麦田管理,确保有机小麦产量与品质提升。

3技术集成与应用

3.1秸秆还田

秸秆切碎长度不超过10cm。深耕重耙,确保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防止土壤架空,以利于播种和出苗。

3.2浇塌墒水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利于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架空,加快秸秆分解。

3.3增施有机肥

培肥地力,有机小麦生产基地有机肥料最佳用量,一般每667m2产400kg以上条件下的有机小麦田,需要每667m2施3500~4000kg堆肥或腐熟鸡粪1000kg[1]。

3.4精细整地

深耕能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小麦根系下扎,小麦耐旱抗冻。采用大型拖拉机深耕,耕深25cm以上,耕后机耙,除净根茬,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种机播幅宽度,打好畦待播。麦田打畦适宜长度30~50m,宽度2~3m。采用旋耕的麦田,要踏实土壤,防止因土壤过于疏松造成黄苗、弱苗甚至死苗。

3.5统一供种

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在品种利用上,根据企业订单要求,选择抗病性强,适合有机麦种植的小麦品种兰考198、天民184、矮抗58等[2]。种植密度稀植匀播,增强小麦抗病、抗逆能力。

3.6播前晒种

在小麦播种之前晾晒种子,可降低种子水分,提高发芽率。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把麦种摊在干净的地面上或苇席上,在阳光下暴晒,傍晚及时堆起盖好,连晒3~5d,使麦种充分干燥。摊晒过程中,每日中午前后翻动1~2次,以便晾晒均匀。不要把种子直接晾晒在水泥地上,也不能在沥青地面上或铁板上晾晒,以免烫伤种子,影响种子发芽。

3.7适期播种

用精播机播种,掌握适宜播种深度。小麦播种深度以3~5cm为宜。过深,出苗率低,地中茎伸得过长,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群体不够;过浅,在种子发芽后缺墒回芽,出现缺苗断垅现象,由于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抗逆能力减弱。要播量准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适期播种,半冬性品种10月8—15日,弱春性品种10月15—20日。每667m2最佳播量9~10kg,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予以弥补。

3.8足墒下种

土壤耕层,壤土地土壤含水量低于17%左右,沙土地低于16%左右,黏土地低于20%左右,就应浇底墒水,确保足墒下种, 做到宁可晚种几天,也不能种欠墒麦。

3.9保证全苗

出苗前遇雨造成土壤板结,要及时破除板结,利于小麦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全,不断垄。

3.10统一田间管理

统一病虫害防控。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选用作物轮作和多样化间作套种方案;通过水、田、路、林的综合治理,促进植被多样化等方法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采用机械控制(例如诱捕器、屏障等)、生物控制(如释放天敌)和物理防护(如防虫网、日光土壤消毒)控制病虫害;采用人工锄草、机械除草、覆盖和刈割等方法控制杂草等。使用印楝素防治小麦蚜虫,石硫合剂防治小麦红蜘蛛、白粉病[3]。另外还要统筹统一运用肥水 。

3.11统一收获

小麥最适宜的收获阶段是蜡熟末期到完熟期,具体表现是麦叶、麦穗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大部分籽粒变硬,含水量在25%以下。联合收割机要按品种连续作业,换品种时要清净机器,防止机械混杂,提高小麦品质的一致性。

4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以2018—2019年度为例,有机小麦平均单产449kg,与延津县前3a小麦平均单产持平,按2019年国家小麦收购价2.16元/kg计算,有机小麦销售价格平均高出普通小麦0.84元/kg,其它相同,每667m2增效益377.2元。1333hm2有机小麦年增收节支总额为754.3万元。

4.2社会效益

延津县有机小麦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促进了有机小麦标准化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社会效益显著。

4.3生态效益

有机小麦种植,促进了土壤中各种微生物繁殖增长,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作物抗旱、耐旱、抗逆能力,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田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许牧,阿瓦罕·伊斯马伊力.奇台县有机小麦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6(08):11-12.

[2]王铁良,张会芳,魏亮亮,等.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建立与生产技术论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3):256-258.

[3]胡安新,祁玲.固始县弱筋小麦有机生产操作要点[J].河南农业,2018(16):49.

作者简介:

刘明忠(1966-)男,大专,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及作物栽培技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