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熊永英
摘要:本文主要就昭通渔洞水库生态平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昭通渔洞水库;生态平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7.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190215031
“水”是生命之源。“水”既能够直接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是一种“水资源”;又能够承载一定排放水平的污染物,又是一种“环境容量”,也就是“水环境”;此外,“水资源”在某些地区还承担着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任,因此还是一种特殊的“子生态系统”,也就是“水生态”。只有上述几个方面都保持平衡,才能保持或改善水质。渔洞水库是云南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从当前渔洞水库的现状来看,虽然水质较为良好,没有出现太大问题,但是仍然需要重视渔洞水库的生态平衡问题。本文主要就昭通渔洞水库生态平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总结如下。
1昭通渔洞水库基本情况
渔洞水库是国家大(二)型水利工程,由枢纽、灌区、坝后电站及其配套工程组成,设计总库容3.64亿m3。库区位于昭阳区洒渔、乐居、苏甲3乡镇境内,径流区包括昭阳、鲁甸、永善3县区的9个乡镇、36个村民委员会(含2个社区),面积709km2。自2000年12月竣工投用以来,发挥了巨大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防洪减灾、下游梯级电站发电供水和生态调节功能。目前,水库主体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近年来,水库径流区水资源保护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保护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渔洞水库生态平衡存在的问题
2.1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难
径流区内3.6万hm2耕地,耕种中广泛使用农药化肥导致径流区来水中总氮总磷年年超标,据中科院水生所研究,渔洞水库对TP、TN和有机质的截留率分别高达92.41%、57.84%和64.91%,致使农业生产与水资源保护矛盾突出。径流区现有生活人口15万人并在逐年增加,因此“两污”排放持续增加,从而导致水资源保护困难增加。水位消落区“水退人进、水进人退”的复种复耕等行为屡禁不止,化肥农药及人类活动,导致水资源保护困难重重。现有森林覆盖率34.92%,按相关研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要求的森林覆盖率60%~70%,差距甚远。
2.2水质问题
根据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以及昭通市环境监测站的实际监测情况来看,渔洞水库水质现阶段状况良好,能够满足地区内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用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放松对渔洞水库水质的监控。在渔洞水库,对水质能够造成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径流区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时会使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这些会为水库内的水资源带来大量的N、P元素;由于水土流失导致汛期到来后携带大量泥沙以及有机质污染物污染水源;水库周边居民生活以及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废水等,这些同样会影响水库的水质;径流区内存在频繁的雷暴以及降水,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的氮气分子会在泪点的作用下转化为化合氮流入到水库当中。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渔洞水库水体总氮一直高位运行,年际间总磷也呈上升趋势,保护水库水质,维护水体生态平衡迫在眉睫。
3保障渔洞水库生态平衡的措施
3.1加强宣传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径流区内光热资源不足、气候条件差、土地贫瘠,农业经济收入低,不足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此外,人民群众的经济来源少,生活贫困。径流区内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农民群众水资源保护意识不高。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充分宣传水资源保护工作,使水资源保护工作宣传深入人心,要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大意义,激发其水资源保护意识,增强其对水资源保护的自觉性[1]。
3.2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壮大执法队伍,配备齐全设备及车辆,加大物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加强执法,坚决打击违法案件。对执法队伍进行学习培训,增强执法能力[2]。此外,还需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法律法规宣传,从而提高执法效果。
3.3有效处理农业面源污染
3.3.1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和有机农业
加快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将“资源—产品—废物”的传统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例如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秸杆还田等方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对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无公害生产均有优良的促进作用,进而“变废为宝”,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3.3.2推广科学施肥、用药
加强畜禽粪便等有机资源的利用,利用厌氧处理方法将其加工成为无害、无臭便于施用的有机肥。推广提升秸杆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控释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肥药减量增效。大力提倡减少碳铵等化学肥,增施有机肥;加快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的应用,并控制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逐步普及灭虫灯,性诱捕器、防虫网等杀虫设备。
3.3.3有效改善畜禽养殖污染
科学制定规划,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和畜禽废弃物污染治理能力,确定各区域合理的畜禽养殖总量,实行生态养殖;加快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花大力气建设“养殖标准化、管理专业化、产品绿色化、粪便无害化”的四化型畜禽场,走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之路;切实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积极改善饲养技术,强化粪便无公害化治理,本着“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对畜禽粪便进行合理处理利用,将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切实减轻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
3.4对径流区土地进行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
民以食为天,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渔洞水库水资源的保护,必须要首先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必须对径流区的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对当地气候环境、土壤性质等进行分析,将径流区土地进行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创造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农业,实现水资源保护与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例如,申时贤等[3]研究表明,渔洞水库径流区是发展蚕桑生态林的最佳区域。发展蚕桑生态林既有利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渔洞水库水资源,还可以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和经济收入问题,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渔洞水库水资源的保护。
3.5加快相关机制的建立
加快建设乡镇农村垃圾“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各村建设垃圾房集中堆放垃圾,村镇合理配置保洁员,保证每家每户产生的垃圾都能及时清运、及时处理,有效改善农村垃圾对水库水质的污染。加快建设城乡污水管网,全面推进雨污分流。通过污水管网的建设,实现住户与主体管网之间、住户与住户之间的有效贯通和互通,加强污水集中收集和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3.6强化水质监测
加强对渔洞水库水质及水量的监测,加强对基础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在发现问题时,为制定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治理方式提供数据支撑,进而保障渔洞水库的生态平衡。
3.7生物措施改善水质
充分利用水生生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聘请专业科研团队,研究水库水生生物结构种群和水生生物链现状,根据研究结果,科学合理地确定人工增殖品种、数量、规格,调整水库生物種群结构,使之更趋于合理性。目前主要是人工增殖放流滤食性鱼类,主要为鲢鳙大规格鱼种,以鱼养水,保水养鱼。
维护渔洞水库的生态平衡对于确保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保障地方居民日常生活与生产的保障。只有让居民饮用上健康、干净的水,才能更好地保障居民的健康,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综上,要做好渔洞水库生态平衡的保护工作需要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高森林覆盖面积,以及做好水质监测工作等方面入手,从而实现渔洞水库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 丘坤文.浅论合水水库水资源保护措施[J].广东水利水电,2010(08):64-66.
[2] 杜辉.影响水库水质因素浅析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44.
[3] 申时贤,储一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蚕桑生态林从源头上保护渔洞水库水资源[J].云南农业科技,2010(01):168-17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