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状况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4-05-23

郑钦中

摘 要:本文采用合理的实验研究手段对种植技术如何影响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实验过程中,实验研究人员采用多种耕作技术对玉米进行了处理,并记录了玉米的生长状况和实际产量,分析了不同的种植技术对玉米田水土流失以及土壤侵蚀情况的影响,为玉米的种植方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种植技术;玉米生长状况;产量;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21

在土地被侵蚀的条件下,玉米种植过程应当与保护性耕作为主,在种植中尽量做到少耕免耕,提升受侵蚀土地的恢复效率。在实际种植中使用新兴的种植技术来处理土地被侵蚀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发展的客观需求,农业从业人员应当通过实验等手段从多种种植技术中选择合适的技术进行使用,在减少对土地的影响的同时优化玉米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1 玉米种植业发展情况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产量较高,是我国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作物,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是当前玉米种植人员所考虑的问题。在科学种植技术使用广泛的当下,应用合理的种植技术提升玉米的种植产量和种植质量是当前发展玉米种植业的基本需求。要完成产量和生产量的共同提升,玉米种植业从业人员要从种植、施肥等多方面对当前的玉米种植进行优化,提升玉米种植业的发展质量,保证可持续发展性。

2 种植技术对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

2.1 高产栽培技术

应用高产栽培技术可以更为科学的提升玉米作物的种植效率和产量,高产栽培技术在种植阶段即对传统的种植手段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种植过程提升了植株的种植效率,更为合理的种苗布置也保证了玉米的生长条件更为合理,提升了产量。当前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不规范之处,其应用一般是在小范围的种植中使用。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的玉米栽培产量,技术人员应当学习国外大范围玉米种植技术,并结合我国的玉米种植情况,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规范化、具体化的改良,实现全国范围内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除此之外,高产栽培技术还要在熟悉实际种植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使用,种植技术人员需要对当地的气候、降水和自然环境进行提前的调查,并根据其环境因素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合理的改造,提升高产栽培技术的实际效果,高产栽培技术利用机械设备完成播种、施肥和收割的全过程,相较于人工种植提升了种植效率和准确度。

2.2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玉米种植过程之中影响产量的一大因素就是病虫害问题,由于我国在以往的发展中没有关注环境问题,导致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这一问题使害虫逐渐具备了对农药的抗药性,当前的除虫措施的效率已经得到了很大的降低。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玉米种植从业人员应当选择更为科学的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种子的栽培阶段,技术人员可以针对种植地区多发的几种病虫害疾病进行准备,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栽培过程中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玉米生长过程中,针对病虫害的防治问题,技术人员可以采用生物除虫的手段来避免病虫害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针对病害,在玉米种子的选择上从业者可以选择经过转基因的防病害玉米,其在不影响玉米的使用价值的前提之下避免了病虫害,适合于当前的种植情况。

2.3 种植管理技术

在玉米的整个种植过程中,从业人员都需要进行管理。在种植之前,从业人员需要选择适于进行大范围玉米种植的环境,并使用合适的设备对其进行平整化处理,方便后续种植过程中使用大型设备进行播种等操作。适合于玉米种植的土壤要保证其具备充足的养分和适当的酸碱度。在种植土壤的处理过程中,处理的目标是保证土壤的松软和平整,在不存在影响大型播种设备使用的条件之下就可以开始进行波动。播种结束之后,从业人员要定期对玉米种进行浇水,保证土壤的含水量可以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当前为了提升玉米的产量常会定期进行换种或是套种,这样的处理可以保证土壤的养分充足,加上种植中定期进行的翻地和松土,有效提升了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和空气的吸收效率。在生长过程中,定期进行除草和施肥也是保证玉米生长质量的有效措施,化肥的使用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从业人员应该使用有机肥料,避免环境问题。

3 结语

在相同的耕作处理之下,使用新兴的种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肥力和玉米的生長状况,合理使用种植技术对提升土地的恢复速度以及提升玉米产量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农业发展和环境建设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立详.耕作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20.

[2]何国成,苏远昌.作物栽培[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56.

[3]朱荣华,沈明德,江银荣,等.裸大麦不同播期的生育特点及其产量的关系[J].大麦科学,1996(3):21-24.

[4]雷绪劳,张寿昌,赵宝平,等.套种玉米不同播期对产量影响的研究[J].玉米科学,2004(12):81-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