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摘 要:晚花杨是一种大乔木,外观极似加杨,属于杨属杨柳科植物,是吉林省在20世纪60年代从北京引进到北方的树种,经驯化种植,已经成来吉林省所有引种的欧美杨树中引进早、生产最快的品种。晚花杨特别适合在吉林省的地质条件下生长,具有有速生、耐寒、较耐干旱、瘠薄、耐涝、抗病虫害等特点,目前除了吉林省以外,北方其他地区及我国的多数省份都有晚花杨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及生态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北方晚花杨的栽培技术及管理要点,希望对绿化造林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晚花杨;剪穗;育苗;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26
1 晚花杨的育苗技术要点
1.1 选地、整地
晚花杨的适应性较强,多数土质都能很好生长,但要提高育苗质量,苗地选择十分重要。以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的地块为宜,要具备良好的灌水条件,交通要便利。地块选好后在秋季要对土地进行深翻,深度在30cm左右,在翻地同时每667m2施基肥3000kg以上,第2年春天化冻后再进行做畦,通过耙耢使畦面平整,如有条件可以进行覆膜,这样对于成苗率有很大的提高。
1.2 采穗、扦插
采穗应以一年生平茬枝条为宜,选择健壮、无病害的苗作插穗,每个插穗上要保留3~5个健壮芽,穗长在15cm左右,直径在0.5~3cm。采穗要用锋利的刀进行截切,上切口采用平齐切法,下切口成马蹄形,切穗时要注意果断迅速,要避免切口劈裂;育苗采用扦插的方法育苗,一般都在春季进行,基本4月中下旬即可扦插育苗,插前先进要用清水浸泡插穗24h,使期吸足水分。插苗的行距为60cm,株距20cm,可以用插锥先插孔,土壤松软也可以直接进行插穗,穗条保持与地面成45°角,地上部分露出1、2个芽,每667m2控株数在6000株左右便可。
1.3 浇水、松土除草
插完苗后,要马上进行灌水,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促进发芽,浇水时要注意控制水流速度,以小水漫灌为主,避免冲坏地埂,第1次水要灌充足,第2次水隔1周再灌,以后每隔1周灌1次,第5次水要隔2周再灌,以后每隔2周灌,1次水。基本在进入9月分后就要停水,这样通过减少水量能达到控制苗木生长,促进木质化,避免徒长,对于苗木越冬有利。
插苗后,由于经常灌水,苗地土壤会出现板结情况,另外杂草由于水分充足也会快速生长,都不利于苗木生长,所以要进行松土除草。一般浇水2~3次后,就要进行1次浅松,松土深度在3cm左右,破除土壤板结,一般浇5次水后,结合墒情要进行第2次松土,这时插条生根了,可以适当加深松土到5cm,同时要进行除草工作,减少杂草与苗木在光照、水分、养分方面的争夺,结合实际情况,全年可以松土4~5次。
1.4 摘芽
扦插育苗的幼枝,大部分小叶的腋部都会生出嫩芽,这些嫩芽如果不进行处理都会生长成侧枝,所以要进行摘芽处理,避免过多侧枝影响主枝的生长,一般在木质化之前及时进行摘芽,第1次摘芽一般在5月上旬,只保留一个主枝,其他的侧枝全部摘除,第2次在6月底对刚长出的侧芽全部摘掉,第3次在7月中旬进行。通常摘芽都是在松土、除草之后进行。
2 晚花杨的造林管理要点
北方地区杨树造林多在春秋,一般在4月上、中旬和10月中、下旬進行。在造林时要注意造林密度,造林密度要结合土壤条件、林种与定向培育目标等因素决定,一般选一年生枝截干进行扦插,采用行距3m,株距1m的密度进行,株数在3500株/hm2左右,对于园区绿化及行道则可适当加大株行距,采用大苗栽植。
2.1 培土浇水、抹芽和疏枝
一般春栽晚花杨,进行5月份后,会速生大量嫩芽,此时正是春夏之交,北方地区易发春旱,而且多大风天气,所以土壤很容易缺水,而苗木生长上此时正需大量水分,所以5月中旬要浇1次透水,浇水后要进行培土,避免水分快速蒸发,6—8月期间,要视土壤墒情不定期浇水,避免干旱,保证充足水分满足树木生长所需;造林阶段也要进行抹芽处理,把地面以上2m以下的萌芽全部摘除,只保留顶部的萌芽,这样利于顶端的中心枝生长,避免侧枝对养分的消耗,集中营养和水分加速树木主干快速生长。晚花杨定干后,由于底部的侧芽都摘除了,这样营养集中,促进顶端快速发枝,所以很容易生2个或多个旺枝,导致2个中心干产生,这时要注意进行疏枝,要结合2个枝干长势进行取舍,以留强去弱为原则,避免2个中心干部的情况发生。
2.2 追肥、病虫害防治
晚花杨生长较快,对于养分需求较多,所以要及时补充养分,可以在5月下旬或6月上中旬进行适时施肥,一般在雨后或浇水后,施用速效氮肥,株用0.2kg尿素或0.3kg氮磷钾复合肥;晚花杨在生长阶段很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有蛀干和食叶害虫,如杨干象、杨叶甲、杨扇舟蛾、杨白潜叶蛾等,同时也很容易生烂皮病,要密切关注树木的生长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治,对于虫害可以采用涂毒环或毒胶的方法进行防控,对于病害可以采用喷施药液的方法进行,但对于一些严重的病株要及时进行拔除焚烧处理,避免病害的大面积传播。
作者简介:郝立权(1969-),本科,双辽市国有双山机械林场,工程师,研究方向:基层林业生产及技术推广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