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利通区农田林网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时间:2024-05-23

丁占胜 何凤萍

摘 要:随着川区县市造林步伐的不断加快,农田林网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出现了许多矛盾。本文主要从利通区农田林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关键词:农田林网;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45

利通区地处宁夏平原腹地,是“塞上江南”的精华之地和地级吴忠市的所在地,是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利通区地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带气候区,受立地条件及气候因素影响,天然林资源匮乏,因此,大力发展农田林网建设对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利通区灌区农田林网建设步伐缓慢,群众缺乏造林热情,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较低,急需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有效建设农田林网、转变林网方式、推动生态林业建设步入快车道发展的新路子。

1 农田林网建设现状

多年来,利通区始终把林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按照“西治黄河东治碱,南治风沙建林园,北部林网更完善”的方针,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黄河金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城乡环境整治及绿化美化“两大工程”、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生态林业建设工程,林业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到2017年底,利通区已建成1.16万hm2国家重点公益林,1.47万hm2天然林,0.17万hm2骨干防护林。2011—2017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01万hm2(其中生态防护林0.72万hm2、经济林0.29万hm2),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10.8万hm2。截至目前,利通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6%。

近年来,利通区积极创新机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科学定位林业发展方向,按照“即突出防护效益,又突出景观效果”的原则,以打造宁夏中部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依托土地整理项目,在辖区各乡镇高标准完成农田林网建设480hm2,已初步建成了沟渠田林路多树种混交、多林种配置、生态防護功能相对稳定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2 农田林网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多年来,利通区在营造农田林网过程中,采取的“两档一条”营造方式,造成辅助林带过多,已制约了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发展,而且由于林带遮阴等原因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2.2 不适应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

随着农田水利建设步伐的逐年加大,挖沟挖渠的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原有毛沟毛渠上栽植的树木影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机械化作业,造成清沟挖渠成本增大。

2.3 不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

现代林业既要体现林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最大限度拓展林业多种功能。目前,利通区森林植被依然很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生态建设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立足于利通区实际、走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路子。

3 农田林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着眼长远发展,做好“三个适应”

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从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科学定位林业发展方向,使之既体现传统造林基础的不断巩固,又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建设“宽幅大网格”模式为主的农田林网营造方式势在必行。经过调研、论证后,根据各乡镇农田的地势地形,在干沟干渠两侧营造6~10m的林带,以200~500m为一个大网格建设单位的“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模式,使本地区农田林网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

营造“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模式是毛沟毛渠上不再栽植林带,在干沟干渠岸边留出机械挖沟作业带后再开始栽植林带,使林业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现代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要求。

营造“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能起到更好的防风固沙作用,更有利于林带的快速成形,提高林网的保存率和成活率,使农田林网建设更好地适应现代林业的发展要求。

3.2 创新机制,做好“三个统一”

3.2.1 统一租地

为了达到集中财力抓重点的目的,采取由政府出面统一租地的形式,参照各乡镇土地流转的价格,林业部门组织验收组核实林网面积及成活率,然后由政府统一兑付租地费用。在各乡镇辖区干沟干渠两侧各租地6~10m,建设高标准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既达到了防风固沙的目的,改善了生态环境,又不会对农作物遮阴,避免了农民毁林现象的发生,能得到群众的认同,取得良好的效果。

3.2.2 统一栽植

为了全面提高造林质量,林业部门对造林任务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激励机制,狠抓落实造林地块、规划设计、人员组织、苗木检查验收、苗木贮存、苗木栽植、灌水及管护等工作;在规划设计上,按照“即要突出防护效益,又要突出景观效果”的原则,在造林前就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宽幅大网格农田林网造林规划设计;在造林绿化整地上,按照技术要求,提前进行整地、换土,严把造林整地关;在苗木采购上,由林业部门对造林所有苗木以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调配,提前完成苗木招标并全部签订供应合同,坚决杜绝“人情苗、关系苗”,确保苗木数量、质量和规格;在苗木栽植上,林业部门抽调技术人员跟班作业,蹲点指导,严格执行造林技术规程,做到土地不整理不造林,苗木不合格不造林,保证栽植质量。

3.2.3 统一管理

在农田林网建成后,由各乡镇组织技术人员全面检查造林地段的缺株断带情况,及时进行同树种、同规格的补植,保证林相的整齐;统一进行灌水、除草、病虫害防治,修枝抚育、涂红刷白等工作;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采取制作大型林业宣传展板、出动宣传车、刷写标语、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扎实开展林木管护宣传工作;由乡镇林业站、护林员和租地户三方共同抓好林木管护工作,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有效保护农田防护林建设成果。

3.3 创新工作思路,做好“三个结合”

3.3.1 结合林权制度改革,解决好林网建成后的权属问题

3a林网成形后,将农田林网按“谁的地块谁所有”的原则,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划分给农民的林地按林权改革的程序进行确权发证,使农民得到实惠,形成农民自觉爱林护林的良好局面。

3.3.2 结合林业技术推广,解决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要坚持因地适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选择树种、科学确定栽植密度。在树种搭配上采取行间混交的形式提高林分质量;在栽植过程中采取坐水栽植、树体缠膜等技术保证林木保存率和成活率。确保造一片、活一片、巩固一片,以鲜活的例子向老百姓灌输最新的造林技术,努力实现农田林网建设从分散到集约的转变。

3.3.3 结合林业项目的实施,着力提高林业发展的支撑力

项目是林业建设的支柱和灵魂,要积极谋划项目,积极争取项目用于农田林网建设。切实抓好农田林网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提高建设成效,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对农田林网建设的支撑作用。

作者简介:丁占胜(1976-),男,宁夏吴忠人,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技术推广;何凤萍(1972-),女,回族,宁夏吴忠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