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木心:在自己的身上 克服这个时代

时间:2024-04-24

木心,本名孙璞,号牧心,1927年2月14日,出生於浙江桐乡乌镇东栅财神湾的一家富庶大家庭里。孙家雕樑画栋的老宅,紧挨着孔家花园(茅盾夫人孔德沚的娘家),木心和茅盾(沈雁冰)是远亲,茅盾到上海做事,在乌镇留下一屋子欧美文学经典。年少的木心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阅读,“得了‘文学胃炎症”。这段经历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

1946年,木心於刘海粟创立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不久之後,一腔热血的木心参与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他走上街头,演讲,发传单,大卡车上跳上跳下。“白天闹革命,晚上点上一支蜡烛弹肖邦。”後来因事情愈闹愈烈,木心被当时的上海市长吴国桢亲自下令开除学籍,又被国民党通缉,他走避台湾。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才回到大陆。

在1949年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木心任职於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1971年因言獲罪,他被关进废棄防空洞半年之久,然後又是劳动改造。出了监狱的第一件事情是前往北京,负责修缮人民大会堂,因为他曾经是五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室内设计师之一。之後,木心任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

1982年,木心自费留学来到纽约,那时他已经55岁,在美国举目无亲。在纽约牙买加区的一幢小公寓里,他开始了自己纵情的创作。此後两年,木心的才华逐渐被外界的人所发现,1984年,他的画作开始被收藏家买走,也是在这一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行了个展,哈佛的东方学术史教授罗森菲奥评价他的画作说:“这是我理想中的中国画。”到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收藏家罗森奎斯收藏了他的水墨山水画30餘幅,木心在绘画上的声望就此奠基。

“燃烧,独对雕像,夜夜文艺复兴”,在那所小公寓里,木心写出了大量的论文、随笔、小说和诗歌。他的文学作品最早在八十年代末在台湾出版,此後陆续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诗集《西班牙三棵树》《巴珑》《我纷纷的情欲》《云雀叫了一整天》《会吾中》《伪所罗门书》等;小说集《温莎墓园日记》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作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因此成为与福克纳、海明威等人的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的唯一中国作家。

1990年代初,木心应纽约一群大陆文艺家的执意邀请,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5年,学生中有画家、舞蹈家、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听课学生最多时达到30餘人,双周一课,每堂课4小时,寒暑假停课。每堂课的讲义,木心手写近2万字。陈丹青就是学生中的一位。

陈丹青在《我的师尊木心先生》中回忆,“1982年,我与木心先生在纽约结识,从此成为他的学生。24年来,我目睹先生持续书写大量散文、小说、诗、杂论。1990年代初,我与其他朋友听取先生开讲《世界文学史》课程,历时长达5年。课程结束後畅谈感想,我说:我可以想象不出国,但无法想象出国之後我不曾结识木心先生。”

1982年出国後,木心说,他从没有想过会再回来,曾经都準备终老海外了。後来乌镇方面盛情邀请,並於2005年落实了木心故居的改建事宜,才促使木心决心回家。2006年,在孙家花园的废墟上新建起了一座二层小楼,周围香樟、榆树丛生,名曰“晚晴小筑”,那就是木心晚年得隐居之所。此时他在乌镇已无一个亲人,他是这古老大家族的末代苗裔。对於回国,木心说过,“我之回国並非单纯为了安度晚年,而是想实现艺术创造的最後志愿。”可他最後的志愿是什麽,现在还不得知。

少年时的富家子弟,青年时的热血男儿,壮年时的饱经磨难,中年时的颠沛流离。“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卻无一村。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来。”木心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对於艺术创作的追求支撑着他的生命,他也因此说出“美学是我的流亡”之类的话。同时,他也成为了这个时代气质最为独特的艺术大师。

2011年12月21日3时,乌镇。那个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归去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