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卢雪莎
摘 要:为了对惠安县耕地土壤养分的合理管理提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惠安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发现惠安县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4等(较缺乏)为主,占比为68.93%,其次为3等(中等)、5等(缺乏)占比分别为15.08%和10.60%。表明惠安县耕地土壤养分失衡严重,并分析了影响土壤养分变化的因素及防治对策。
关键词:农用地;养分状况;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S34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631010
根据惠安县2015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更新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为57334.18hm2,其中以耕地占优势,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42%。而惠安县中低产耕地面积1.8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84.30%,总体地力水平不高[1]。通过调查惠安县连片耕地及果园面积199.06km2,分析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农用地改良利用,培肥地力提供意见与建议。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惠安县位于E11837'~11905'、N2449'~2507',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突出部,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地貌属于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马蹄形层状倾斜,以丘陵地为主,海拔在500~800m之间,大雾山为最高峰,海拔797.6m。流域面积500多km2。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17.2~20.8℃,年均降水量为1038mm,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台风、干旱、大雾。全县土壤分6个土类,包括红壤性红壤、红壤、潮土、风沙土、盐土及水稻土,因长期水土流失,土层薄,保水保肥力差,肥力低。
2 农用地土壤养分状况
2.1 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土壤结构,肥力水平密切相关,惠安县耕地表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范围9.09%~0.058%,平均值为1.08%,低于沿海地区土壤有机质元素平均值1.97%。对样品丰缺统计显示(表1),所调查的土壤中有机质整体处于缺乏状况,含量处于缺乏级以上样品数仅占总量约54.83%,其次为较缺乏,样品数占总量36.79%。而丰富样品仅占到0.17%。
2.2 矿质养分含量
惠安县土壤碱解氮含量范围在10.35~836.92mg/kg,平均值为58.21mg/kg,有效磷含量范围为0.12~620.58mg/kg,平均值为42.71mg/kg,速效钾含量范围为6.76~394.44mg/kg,平均值为54.72mg/kg;根据土壤单指标养分分级法,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均处于五等缺乏状态,其缺乏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4.90%和65.17%,有效磷大部分处于一等丰富、二等较丰富状态,其面积占总面积的60.28%。土壤氧化钙含量范围为0.04~8.58mg/kg,平均值为0.56mg/kg,氧化镁含量范围为0.05~2.23mg/kg,平均值为0.33mg/kg,土壤硫含量范围为10.32~1483mg/kg,平均值为158.9mg/kg;土壤有效铜含量范围为1.06~356.96mg/kg,平均值为8.94mg/kg,土壤有效锌含量范围为2.78~324mg/kg,平均值为40.06mg/kg,土壤硼含量范围为2.1~142.37mg/kg,平均值为9.3mg/kg,土壤钼含量范围为0.11~27.54mg/kg,平均值为1.31mg/kg。根据土壤养分综合分级方法,对惠安县耕地进行养分综合评价(表2),表明惠安县耕地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4等(较缺乏)为主,占比为68.93%,其次为3等(中等)、5等(缺乏)占比分别为15.08%和10.60%。
3 影响因素
3.1 pH值
土壤表现出的碱性强弱程度,通常以pH值来表示。是土壤最重要的基本性质之一,也是影响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土壤形成过程和熟化培肥过程的一个指标。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养分存在的形态和有效性,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2]。土壤溶液的碱性强弱取决于土壤中所含钙、镁、钠的碳酸盐,以及交换性碱金属离子。惠安县耕地土壤pH值以酸性区为主,占调查区面积57.73%,其次为中性,面积占比29.14%,还有较少的碱性、强碱性以及强酸性土壤出露(表3)。这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尤其是酸性肥料有关,应注意合理施肥调节土壤pH值。
3.2 气候条件
惠安县一面依山,三面环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暴雨洪涝、台风、干旱、大风等农业气象灾害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温升高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化肥释放周期缩短,降低化肥利用率[3]。同时,气候变暖带来的极端降雨导致的水土流失,带走土壤肥力,使土壤变得贫瘠。
3.3 地质条件(母质)
由于地形、母质、水文状况和农业生产条件等作用下,惠安县土壤含沙量较高,加之暴雨洪涝、大风气象灾害,使土壤富铝化过程强烈,矿物风化、盐基淋溶比较彻底,山丘顶部、陡坡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多分布着粗骨性红壤;滨海沙滩一带分布有盐土和风沙土。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保肥供肥能力弱,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低。
4 对策
4.1 加强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针对耕地土壤酸化突出的问题,在酸性及强酸性土壤上,通过施用生石灰、钙镁磷肥、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改良土壤酸性;同时减少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增加腐熟生物有机肥的施用量,以有效降低耕地土壤酸度,遏制土壤酸化,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促进耕地养分的有效供给和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提高。对于丘陵地区的土壤肥力提升,还应结合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减少因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造成的耕层沙化、土层变薄。对于滨海沙滩一带的沙质型耕地可以通过客土改沙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
4.2 增施有机肥
有机肥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正常生长提供丰富、全面、持久的营养物质,而且可以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对有机肥需求较大、有机质分解较快的蔬菜地和旱地土壤施用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需求,还能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耕地持续产出能力。近年来,惠安县农田还存在有机肥投入不够重视、施用量不足的问题,应积极推广秸秆还田、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推广应用农家肥等措施增加有機肥的施用量。
4.3 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施肥,导致惠安县土壤养分严重失衡。为此,要合理配施有机无机肥料,培肥地力,提高农业土壤肥力。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含量、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等,进行科学配方,平衡施肥,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吸收利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高效持续发展。调整有机无机肥的施用比例,以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促进农用地地力的提高。
4.4 科学布局,发展生态耕作模式
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作物布局和合理轮作,进行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禾本科作物与豆科作物、水旱等方式轮作,促进用地与养地结合,减少农作物对某些养分的过度吸收和消耗,保障耕地各养分间的平衡利用。建立合理的间、套作制,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资源,而且在土壤的改良和保持水土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与土地清耕相比,有明显的经济、生态效果。以惠安县现有的花生间作玉米或高粱套种甘薯模式为例,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可以做到半免耕,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许黎龙.惠安县耕地主要障碍因素分析与改良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3,(7):64-65.
[2]黄昌勇,徐建明.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76-177.
[3]郑志阳,陈明忠,方爱花.惠安县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及适应对策[C].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5:1-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