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分析

时间:2024-05-23

吴伟能

(连平县忠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广东 河源市连平 517139)

我国水稻是大多数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产量关系着国计民生,稳定水稻产量对我国粮食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进行水稻栽培,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应当将目光落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上,将其有效的应用于水稻栽培之中,提高水稻栽培的科学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为培育优质、高产的水稻创造条件。由此看来,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有效应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7%,水稻的产量关系着整体的粮食作物产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此种情况下,为了使我国水稻种植实现优质高产的目的,加强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总结近些年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实践应用情况,确定要想此项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应当重视以下要点。

1.1 培育健壮水稻秧

培育健壮水稻秧,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将其移植到大田当中能够适应和生长,提高水稻成活率。当然,要想培育健壮的水稻秧,需要重视水稻秧田块的处理、水稻种子催芽、水稻施肥、水稻秧栽培。

1.1.1 水稻秧田块处理

总结水稻秧培育经验,确定水稻秧刚开始生长过程中需要温度较高,这需要水稻秧田块为背风向阳最佳;水稻秧生长后期还要注意保证通风良好。基于此,农户要以此为依据,选择最为适合的水稻秧培育的田块,与此同时最好保证田块周边有水源。在确定田块后,田块进行除草、消毒处理,避免后续水稻秧生长过程中受到害虫或者病害的影响。

1.1.2 水稻种子催芽

筛选优质的种子,也就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选择优质、抗病性强及与当地条件相适应的种子,并且注意保证种子符合国家种子行业规定标准;对种子发芽率予以测试,也就是在选好种子后开展定数栽培试验,3d后统计发芽率,5d后确定种子发芽率是否超过80%,如若超过即可选用,否则淘汰;在选择适合的水稻种子的情况下,对种子予以消毒处理,即利用浓度为1%的401消毒种子,同时浸泡种子,之后将种子置于27℃左右的环境中,以达到催芽的目的。

1.1.3 水稻施肥

为了培育粗壮的水稻秧,保证田地养分充足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做好水稻秧田地的施肥同样重要。通常情况下,在水稻秧培育之前在田地中添加堆沤腐熟好的有机肥料,作为水稻秧培育的基础性肥料。对于基础性肥料的选择,可以根据田地营养含量,在前一年的冬天施加适合的、适量的有机肥料,经过半年的发酵,使田地有充足的养分,为本年春季良好的进行水稻秧培育创造条件。当然,农户要想使水稻秧快速生长,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适量的化学肥料;农户要想旱育水稻秧,最好在田地中添加腐败物质,促进有机肥料腐烂,提高土壤的养分。

1.2 适时早播,合理密植

早稻宜3月15—20日抢晴播种。晚稻适时早播不但能确保安全齐穗,而且可减轻穗粒的黑粉病和稻曲病,提高稻谷品质。晚稻迟熟品种宜7月8日前播种,中熟品种宜7月15日前播种,早熟品种宜7月20日前播种。基于此,选择适合的时间来进行水稻秧耕种,以保证水稻秧良好的生长。

为了提高水稻的成活率,在具体进行水稻秧栽培时应当注意控制密度。如若水稻栽培密度较大,很容易导致相邻水稻的叶子搭接,影响光合作用和透气性,容易滋生病虫害。另外,水稻栽培密度较大,还会对水稻养分供应和吸收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水稻营养不均衡。相反,水稻栽培密度较低,则容易造成土壤资源浪费且滋生杂草,影响水稻产量。所以,一般早稻抛足2.1~2.3万蔸/667m2,杂交种5.5万茎蘗苗,常规种10万主蘗苗,晚稻抛足1.9~2.1万蔸/667m2,杂交种4.5万蔸基本苗、常规种8万基本苗。

1.3 加强田间管理

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田间管理的有效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满足水稻水分和养分需求,清除杂草,促使水稻良好生长。为此,在田间管理过程中注意做好施肥、灌溉、除草工作。

1.3.1 施肥方面

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提升土壤养分。其中,在添加化肥时应当合理控制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如通常设置为1:0.5:0.9的比例来添加氮、磷、钾肥,使之作为基肥,同时添加适量的农家肥或者复合肥,作为底肥,以期早追蘖肥。在抛秧后的6~8d,施加适当的肥料,以期增施穗肥。总结以往水稻种植经验,确定这一阶段,通常是每667m2水稻施加7.5kg的尿素、2.5kg的氯化钾、30%浓度40g的丁苄,拌匀,撒施水稻田地。在禾苗倒二叶露尖时,还要按照每667m2水稻田地2.5kg尿素、5kg氯化钾、复合肥16kg的标准来撒施化肥,并且注意适当的灌水,以便化肥能够进入土体,以期补施粒肥。在穗期为了促进禾苗良好生长,还要在每桶水中掺加50g磷酸二氢钾、20g喷施宝,搅拌均匀,喷施在叶面上。

1.3.2 灌溉方面

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所需水分也不同,所以合理灌溉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秧苗返青期应当注意保持存水层5~7cm,之后使之自然蒸发在灌水;待到分蘖期应当注意保证水稻田地的水层为3~5cm,分蘖期过后采取干干湿湿灌溉法来进行水稻灌溉,也就是保证田间水份让其自然干至不露白再灌水湿透,如此不仅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分,还能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发禾苗新根,这有利于水稻抗倒伏、抗逆性、籽粒饱满度的提升。

1.3.3 除草方面

水稻生长的过程中,田地上很容易长出各种杂草,如稗草、鸭舌草、千金草、矮慈姑等,如若不能及时清楚杂草,那么杂草将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抑制水稻生长。所以,在追施蘖肥的同时做好除草。通常情况下,会利用除草剂来进行除草,方便且高效。但需要合理控制除草剂的用量,也就是根据水稻田地杂草叶片数量来适当的控制药量,之后将除草剂拌尿素(5~7kg/667m2),田块保持5cm浅水层,保持3d以上不排不灌,确保防治杂草效果,以达到除草的目的[1]。

2 我国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良好的发展和应用此项技术,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更好发展,尤其是水稻种植方面。为此,展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从目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用和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将着重朝着以下2方面迈进。

2.1 水稻的良种良法配套栽培

随着水稻栽培规模化、机械化的发展,加之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需要做到科学、合理的水稻栽培。为此,按照实际需求目标来开展水稻良种良法配套栽培,可以从品种选择到栽培都科学化、合理化进行,这对于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目的有很大帮助。

2.2 水稻生产机械化

从目前水稻栽培实际情况来看,利用机械设备来进行水稻生产,需要完成育秧插秧及机械作业主要环节等,在此基础上创新精量播种、取秧、机插、机收等,提高水稻生产水平。所以,不遗余力的研究更加先进、适用的水稻生产配套设施。

3 结束语

本文着重分析了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实践应用,意在希望此项技术能够在水稻生产中有效应用,农户能够良好的进行水稻栽培和管理,促使水稻良好生长,最终实现优质高产目的,为促进我国农业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1]黄安密.简析当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实践 [J].农技服务 ,2016(9):53,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