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关亚萍
摘 要:三樱椒别名朝天椒、小辣椒等,7—8月份是三樱椒生长的主要季节,该季节正是多雨高温,各种的病害发生也比较频繁,导致三樱椒的品质和产最都受到严重的影响。该文针对三樱椒的病害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关防治的措施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三樱椒;病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4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066
1 主要病害
1.1 病毒及类菌原体的病害
1.1.1 病毒病
三樱椒常发性且主要的病害就是病毒病,由于蚜虫的传毒,造成了病毒病。受害株通常表现:丛枝型 ;花叶型;黄化型。从枝型:植株比较矮小,节间的距离变短,叶片变得狭长,小枝丛生,但是,不落叶。花叶型:在嫩叶的上面,有黄绿色相间斑驳出现,叶面凸凹,不平整,叶片变小,呈畸形。黄化型:叶片从下往上逐渐地变黄,然后落叶,落果。发病早的,在三樱椒苗床时就发病,花蕾时期和结果的时期是三樱椒发病的2个高峰,此病防治的时候比较困难,危害非常严重。染上病毒病,通常减产达30%~50%,病害如果严重的,可以造成绝收。一般天气高温并且干燥,土地比较干旱,重茬的土地,以及蚜虫发生比较早的年份,容易发生此种病。
1.1.2 丛枝病
由于大青叶蝉的传播,造成了丛枝病。小苗期染上该病,植株叶的颜色会变黄,染病的株变得短小,分枝很少,容易形成单支,侧面枝比较少,每株偶然结1~2个果实,或者不结果。若花蕾期染上病,染病株变得矮小,叶片变得细长,面积比较小,叶子的颜色发黄,叶肉变得比较长薄[1]。三樱椒在开花结果时期染上病,中下部的果和叶片都比较正常,而中上部的叶片变得狭窄,并且皱缩不平,叶柄缩小而变短,心叶展开的幅度很小。
1.2 真菌病害
1.2.1 猝倒病
三櫻椒苗期发生的病害就是猝倒病。接近地面的幼苗的茎基的部分,是最先发病的地方,起初发病时,为水浸状,后来有黄褐色的病班出现,可以绕茎一整圈,致使幼茎缢缩,呈现为线状,执掌的能力失去而倒伏。此病的特点:发病比较快;蔓延比较迅速。
1.2.2 立枯病
三樱椒的幼苗时期和大苗时期都容易发生立枯病,在三樱椒的茎基部,有椭圆形的褐色病斑产生,可以绕茎一整圈,染病的部位缢缩,白天变得萎焉,夜晚恢复过来,最后随病情的日益加重而枯死。由于总保持着直产不倒伏的状态,所以称之为“立枯病”。
1.2.3 炭疽病
引发田间落叶主要的病害就是炭疽病,是一种常发性的病害。根据田间不同的侵染源,以及田间的病状,分为3种:黑色炭疽,黑点炭疽,红色炭疽。黑色炭疽无论叶和果,还是茎枝都可能感染病,老叶和成熟的果实感染的比较多,叶片染病以后,有水渍状褪绿色的斑点,逐渐形成圆形,中间颜色灰白,有纹状的黑色小斑点,染病的果实呈长圆或者不规则的形状,褐色水渍状向下凹陷,有黑色的密生小粒点。空气比较干燥的时候,染病的部位由于失水而变得较薄,容易破裂。天气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田间积水过多,密度较大,氮肥比较多时,该病容易发生且蔓延。
2 病害综合防治的措施
2.1 栽培管理措施的改善
选择抗病的品种,以及无病的种子,在没有病的地块进行育苗。将连作减少,尽量轮作,提倡与豆类及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可以使发病率减少。重发病的地块可以进行2~3a的轮作,可使病害发生率明显地减少。将有机肥和基肥施足。追肥要适量适时,合理地进行氮磷钾的配比,以防徒长。密度根据品种来定,密植要合理,将田间透光及通风的条件进行改善,使植株抗病的能力得到增强。灌溉的技术进行改良,将大水的漫灌改成小水的勤浇,使土壤的水温气等的合理化得到确保,使根系的生长得到促进,雨过以后,注意及时地进行排水,中耕,使不利病害流行和发生的条件得到创造。
2.2 药剂的防治
类菌的原体病害及病毒。蚜虫等一些刺吸式的害虫进行传播,造成该类病,所以,要对蚜虫,三点盲蝽,大青叶蝉等虫害进行防治,通常选用10%的吡虫啉,55g的可湿性粉剂,加上50kg的水,进行喷雾,病情发现以后,用病毒A20%,500倍液可湿性粉剂,或者1.5%植病灵乳剂1000液。
真菌病害。真菌病害是对猝倒病和立枯病进行防治,在育苗的时候,将床土的消毒处理好。通常多用甲基托布津及多菌灵等杀菌剂,每1m×1m×0.15m的床土,加入50%多菌灵,可湿性的粉剂25g。移栽以后,炭疽病及疫病等的真菌病害,用75%的百菌清,600倍液的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喷雾。
3 结束语
防治三樱椒的病害,要遵循植保的方针,在发病的初期,进行有利地防控,将病害的流行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农民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左伟.黄瓜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