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周多良
摘 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中来,统称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为未来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指明了路线图。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保护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职责。安南坝保护区作为甘肃省唯一的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承担着保护以野骆驼为主的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环境地的重要责任。保护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既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又有以安南坝河、苦水河为主的湿地资源,还有面积可观的荒漠资源。正确分析安南坝保护区的现状,总结建区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结合新形势下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生态文明的思路和要求,明确保护区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显得非常迫切。
关键词:安南坝保护区;现状;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S7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333218
1 保护区基本情况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青、新3省交界处的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境内西部,北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新疆罗布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靠青海省。总面积为39.6万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2.85万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2.4%;缓冲区12.05万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5%;实验区14.7万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7.1%。
安南坝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野骆驼及其栖息环境。野骆驼是世界上极度濒危物种之一,数量比大熊猫还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列为濒危物种,我国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据2011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组织的中国野骆驼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世界上野骆驼大约有1000峰,国内约650峰,安南坝保护区野骆驼占全国野骆驼种群的1/3。
2 保护区经营管理现状分析
甘肃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1982年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森林公安分局,正处级事业单位,隶属省林业厅领导。现管理局下设行政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科研管理科、保护监测4个科室,并设安南坝、多坝沟、乌什喀特、冬格列克保护站。现有工作人员25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1名,技术员4名。森林公安分局编制15人。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管理,取得的成效和管理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机制
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来,管理局把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作为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以建立和谐有序、保障有力、高效廉洁的管理机制为目标,先后讨论制定了学习、考勤、办公、后勤服务、财务管理、车辆管理、考核奖惩、党风廉政建设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13项。制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管理局与各科、室、站,各科、室、站同每个工作人员都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了岗位职责,把各项工作任务量化并落实到具体人头上。针对保护区工作实际情况,修订出台了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公益林管护、野生动植物监测和巡护、项目資金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形成了以制度促管理、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的运行机制。
2.2 以宣传为切入点,树立了保护区的新形象
保护区成立以来,把宣传教育作为每年工作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加大了宣传力度。连续几年来在阿克塞县庆期间,同县上协调在主会场悬挂宣传条幅,张贴标语,施放氢气球,设置宣传咨询台,向省内外来宾散发宣传彩页,以及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等方面内容的传单。开通了中国野骆驼保护与研究网站,不定期在《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保护区工作情况的报道和野骆驼活动的图片。尤其是在2012年3月份救助野骆驼幼羔的信息分别在《甘肃日报》《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同年8月19日中央新闻频道报道了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野骆驼在胡杨泉小型饮水涝池饮水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在2012年5月份来保护区拍摄的野骆驼保护纪录片等。截止目前,在保护区重点地段、主要路口和保护站附近设置了大型宣传牌23块,布设保护区界桩200多块,设立警示牌15块。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起到了较为理想的宣传教育和警示效果,使保护区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树立了保护区的新形象。
2.3 以协调沟通为结合点,不断寻求各方面的支持
保护区地处甘青新3省交界处,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各种关系和矛盾较为复杂,为营造保护区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宽松环境,本局在协调、沟通上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和阿克塞县委、县政府沟通协调,解决了4个保护站和宣传标牌选址修建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凡是县上有重大活动,本局主动抽调干部职工和森林公安干警积极配合参加。连续几年从当地牧民中招聘护林员46名,既缓解了县上的就业压力,又将保护工作落到了实处。巡护期间经常和阿克旗乡党委、政府沟通,协商解决了一些林地和野生动物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消除了误解,得到了驻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在项目和资金争取上得到了省厅的全力支持。还加强了与相邻的新疆罗布泊保护区和西湖保护区的联系,开展科学考察,联合执法等工作。从而使保护区的内外部环境得到了改善,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2012年7月底,保护区管理建设情况顺利通过国家环保部等7部委专家组评估,总体管理工作被评为优秀。
2.4 以一期工程建设为起始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按照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设计方案,如期完成局办公楼、保护站各项工程,成功建成了胡杨泉野生动物小型饮水工程,新建保护区界碑2座,修建瞭望塔3座,设置鹰墩50个,硬化了管理局大院,修建了旗台和花池,建成了职工宿舍和食堂。针对乌什喀特、安南坝、冬格列克保护站及大红山检查站不通电的问题,经多次调研考察,配备3000w风光互补发电机组,解决了保护站用电问题,开通了乌什喀特站卫星电话,在安南坝站设立了气象站。从斯班泉采用人工架设管道的方式将部分泉水引至峡谷外,修建供野生动物饮水的涝池1处,一直延伸至乌什喀特保护站,共架设管道5250m。在4—11月,除满足人饮及野生动物饮用水,多余的水可供保护站周边绿化地用水,还可灌溉周边灌木林地。
2.5 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点,强化资金管理
多年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把项目争取和管理作为保护区主要工作内容来抓,为了运行好各种项目资金,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运行程序,对项目各项资金要求批什么就建什么,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切实加强了项目全过程管理,完善了项目合同制、采购制、招投标制、监理制、竣工验收制、审计制度,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主要实施的项目有公益林管护项目、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植被恢复项目、林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补助资金等项目;正在申报和审批的项目有野骆驼救护繁育、野骆驼监管、野生动植物调查、荒漠化防治等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申报批复,将会为保护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2.6 以队伍培训为着重点,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业务能力
本局工作人员中年轻同志多,为加快人才培养步伐,采取请进来教、送出去学的办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2011年选派3名同志到省林业规划院培训,2012年上半年又选派2名同志参加培训。每年聘请林业专家,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和护林员培训班2期,不断提高林业工程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2.7 以科学研究为突破点,不断寻求野骆驼繁衍壮大的有效途径
在基础科研工作方面,已在保护区设置固定样地20个,固定样线2条10km,在胡杨泉野生动物饮水点架设了红外线照相机4架,开展对野骆驼种群数量的长期监测。2011年,在科考中发现野骆驼最大种群62峰,2012年发现最大种群42峰,尤其在阿尔金山腹地苦水河发现3峰野骆驼,这是保护局成立以来第1次发现该地有野骆驼出没,充分证明经过近年来保护区强有力的宣传和保护,野骆驼活动地逐步由西北向东南推进,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本局同中国林科院合作,建成了库木塔格沙漠观测站南分站;同中科院遥感所合作,给3峰野骆驼带上了卫星定位跟踪仪项圈,为掌握野骆驼活动规律和范围收集第1手资料奠定了基础。对救助的野骆驼幼驼派专人饲养,记载生长情况和生活习性,从而使科研工作由易到难,不断提升。
2.8 以巡护执法着力点,确保动植物资源安全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对各保护站、点选派了负责人,组建了管护队伍,划定了管护区域,签订了管护合同,落实了管护责任,开展日常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成立了林政稽查大队,对重点区域实行定点执法检查。实行管理局和森林公安分局联合执法,2011年清理非法探矿点3处,2012年清理非法探矿点2处,其中1人因涉嫌私藏爆炸物品已由阿克塞县公安局刑事拘留,8人进行了治安处罚,今年至目前,清理非法矿点2处,有力地打击了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震慑了犯罪,切实保护了野骆驼及其栖息地。
3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1 保护区基础设建设相对滞后
1期工程完工后,各站、点办公生活设施配备不全,巡护车辆及经费匮乏,严重影响到巡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之保护区自然条件恶劣,野外工作环境严酷,无野外工作生活补贴,影响了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3.2 自然条件恶劣
尤其是野骆驼饮水固定水源有限,加之连年干旱,野骆驼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一定程度影响了野骆驼种群数量的扩大,增加了救护强度。
3.3 开发与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
由于地方政府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保护区内围栏密布,探矿、采矿的现象经常发生,影响野骆驼的活动,给管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3.4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岗人员多,尤其缺乏野生动物研究人才,对野骆驼的保护只停留在监管上,尚未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
3.5 基础设施不健全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尚未建立,严重制约野生动物救护工作的开展。
4 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4.1 抓学习,强素质,不断加强保护局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步伐,密切同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科院沙漠研究所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加强协作,采取派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办法,加快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应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了纯洁向上的思想,事业才会永葆生机;有了积极有为的思想,一切才会成功。因此保护局要提高干部职工业务工作能力,要紧抓思想教育工作,使全体人员以爱岗敬业、精诚团结的良好心态投入到野骆驼保护的工作中来。
4.2 稳基础,增保障,解决基层工作人员后顾之忧
由于保护局地处偏远荒漠戈壁,自然条件恶劣,野外工作环境严酷,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建议我省将安南坝保护区管理局列入参公管理单位,将保护局管理人员住房公积金、医院保险金和福利待遇交省上有关单位办理,增加野外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以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保持队伍的稳定性,确保野生动物保护执法工作顺利开展。
安南坝保护区现有事业编制25名,工作人员的缺乏矛盾一直未解决。由于编制缺少,急需的野生动物保护人才进不来,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许多野骆驼保护和研究的工作无法开展,建议省上再给保护区管理局增加人员编制20名,以满足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对人员的需求。
4.3 抓项目,讲实效,推动保护区建设全面发展
安南坝保护区成立时间短,国家和省上安排的资金全部用于办公楼、保护站建设,办公设施购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及研究方面的资金有限,建议国家及省上今后在项目资金分配方面能够给予倾斜支持,以利于保護局工作的全面开展。
安南坝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至今,一直未申请到野生动物保护专项资金,严重制约野生动物的监管工作顺利开展。野骆驼在世界上现有数量比大熊猫还少,建议国家和省财政每年核拔足够的专项保护经费。
地处罗布泊边缘的安南坝保护区内水源地少,饮水水源缺乏是野骆驼生存的最大障碍,建议国家林业局和省财政尽快对已上报的野骆驼饮水项目进行审批。
4.4 创思路,多协调,充分发挥保护局职能作用
受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保护区内时常出现保护局禁止,地方政府决策施行的矛盾冲突,给管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建议立法部门尽快审议和批准《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尽可能使地方政府与人民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野骆驼的保护行列当中来。
4.5 强科研,扩宣传,增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全民意识
应尽快成立科研宣教中心,优化科研环境,整合科研力量,给野生动物研究搭建稳健的平台。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科学研究,应尽快组织1次全面、系统的野生动物调查,对野骆驼的分布、种群数量、密度等进行有效统计,为科学研究提供较为详实、有效的数据。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通过申请国家项目资金、成立野骆驼保护与研究基金会、争取国内外政府、非政府组织的资助等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充实科研力量和基础设施。加强同省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对研究和区内管理人员进行培育,为保护工作打好基础。要扩大宣传,通过建立中国野骆驼网站、期刊和举办世界野骆驼研究峰会等形式,加快在媒体、互联网和国内一线城市的宣传,使野骆驼保护与研究能够更多地受到社会为界的关注,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野骆驼保护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杜凤国,王戈戎,于洪波.向海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6):523-527.
[2]陈传明.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J].林业建设,2005(6):40-4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