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分析水稻黑根现象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5-23

王国军

摘 要:针对水稻黑根现象具体分析黑跟的影响、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提高水稻产量意义重大。

关键词:水稻黑根;表现;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1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10

引言

关于水稻根,有白根有劲、黄根保命、黑根生病、灰根要命的说法,水稻根的颜色表示水稻根系活力情况,有白色、黄褐色、黑色、灰黑色等,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黑根现象,农民普遍认为是肥料有问题,其实不然。水稻黑根现象是水稻生育中后期发生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种中毒现象,属生理性病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黑根地块黑根率一般是20%~40%,严重的地块可达50%以上,水稻黑根出现后会导致根部吸水、吸肥能力下降 , 植株提早枯黄 ,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1 水稻黑根表现

水稻活力强、健壮的嫩根较少变为黑根,黑根通常好发生于活力小的老根、纤弱根或接近发根节基部的部分。按黑根发生严重程度一般表现为轻度黑根、严重黑根、腐烂状黑根。

1.1 轻度黑根

水稻植株地上部分长势仍良好,拔起根时不沾泥,可见到根部只有部分或少部分老根发黑,根部尚未腐烂,无明显臭味,水稻轻度黑根对根的吸收功能损害程度不大,只要将拔起的根置于空气或清水中,黑色會逐渐消失,不影响秧苗后期生长。

1.2 严重黑根

水稻植株地上部分生长较差,根部拔起时沾泥,可嗅到臭味,黑根数量多,颜色为黑色或蓝黑色,把黑根置于空气或清水中黑色会消失,放在极稀的石灰水中黑色很难褪去,根的内部组织还未破坏,但根部呼吸和吸收作用都已减弱,根系活力降低,地上部长势开始受影响。

1.3 腐烂状黑根

水稻植株地上部分稻苗长势弱,有的茎叶已停止生长,颜色暗黑,稻苗刚拔起时无弹性,有刺鼻臭味,为半透明状,部分腐烂变质,根内充满硫化氢的水溶液,内部组织已被破坏,有时会造成稻苗死亡。

2 水稻黑根原因

水稻产生黑根主要是由于根向外扩散氧气的能力减弱以及土壤中还原性物质积累过多,如硫化氢、硫化铁等对水稻根系产生毒害,导致水稻根系中毒发黑,形成黑根,气候条件、施肥水平、土壤条件都是黑根产生的主要因素。

2.1 气候条件

气温偏低、持续多雨天气,都对水稻返青有一定的影响,导致水稻秧苗返青慢,黑根就多。多雨、雨量大造成稻田长期淹水,土壤通气状况不良,氧气不足,处在缺氧的还原状态,就会产生大量有毒的还原性物质,二价铁离子和硫化氢相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亚铁,沉积在水稻根的表面,对水稻根系产生毒害。

2.2 施肥水平

合理施肥利于水稻的生长,但大量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过量施用硫酸铵和有机肥后,硫酸还原细菌的作用会产生大量硫化氢等硫化物,毒害稻根,尤其是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扬花期会大量出现黑根。

2.3 土壤条件

土壤质地粘重,土壤通透性差、硫化氢扩散差,容易导致水稻黑根增多;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长期浸水缺氧的地块,由于排灌不良,致使土壤中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广泛存在的硫酸根还原细菌迅速繁殖,产生大量硫化氢、硫化铁等还原性物质,聚集在根系周围,导致根系中毒,严重阻滞根系对钾肥、锌肥的吸收和正常生长,根的生理机能大大衰退,秧苗根系开始发黑腐烂,叶片逐渐枯死。

此外,病株的光合作用减弱,对根部输送的氧气和糖分减少,导致根部氧化有毒物质的能力降低;插秧过深引起植株生长不良,根部周围还原性较强,产生大量的还原性物质等都容易导致水稻黑根。

3 水稻黑根防治措施

3.1 选择耐低温冷凉的品种

如:绥粳4、绥粳8、龙粳18等品种,根据当地天气预报,日均温12℃以上时掌握冷尾暖头,抢晴适期播种。

3.2 开沟排晒田是减少水稻黑根发生的最基本的办法

水田要尽量保持良好的通气状态,保持浅湿干,水稻分蘖期追施氮肥后适当晒田或晾田1~2次,特别是轻度黑根和严重黑根发生后,地上部老叶显现黄褐色症状,应尽快落干晒田,以调节土壤通气状况,增加水稻根际土壤中氧气的含量,降低还原物含量,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和分蘖的产生。

3.3 实行排灌分家

是解决水稻黑根的根本方法,水稻苗期具有干长根、湿长芽,气长根、水长芽的特性,要合理科学用水。发现水稻秧苗叶尖焦枯,或土壤带有硫化氢特征的臭鸡蛋气味,应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可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土壤通透性和土温提高,减少还原性物质生成,从而减轻水稻黑根发生。

3.4 基肥要足

做到养分全面均衡,追肥要少“吃”多“餐”,注意避免过量追施氮肥,秧苗返青后,追肥的同时配合追施钾肥和锌肥,提高磷、钾比例,或喷施0.2%磷酸二氢钾及生长素,可促进水稻生长和根系的形成,使秧苗具有较强的抗病力,有利于减少水稻黑根的发生。弱小苗不能大肥大水,待秧苗生长正常,开始分蘖时再追较多肥料。若稻田土壤酸性过大,先中和土壤酸度,可施用石灰或钙镁磷肥,减少硫化氢的积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