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杨小杰 李 燕 孙玲利 冯会利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发展,关于如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推动我国畜牧兽医教学工作的有效发展,提升畜牧兽医教学工作实效,需要持续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最典型的举措便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并没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点,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探究[1]。
畜牧兽医专业主要包括两个类别,分别为畜禽生产及畜禽疾病防控,其中畜禽生产涉及到畜禽的饲养、管理以及繁育,而畜禽疾病防治则涉及畜禽常见疾病的诊疗和治疗。因此,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内容涉及面广,这就使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中面临着课程内容复杂性的难题,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欠缺条理性,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剧增。
与其他专业学科相比,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内容复杂,具有抽象性、特殊性,且专业涉及范围相对较广,故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辅助教学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动植物标本、试验仪器等。同时,畜牧兽医专业本身存在着更强的技术操作性,因此,畜牧兽医专业在教学阶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设备,以便更好地开展实习和实训。除此以外,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活动较多,其中所使用的用具和器材都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学成本。
现代畜牧兽医行业要求培养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及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畜牧兽医专业涉及领域广泛,且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更新速度快,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教学目标动态性的特点。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教师能够采用更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动物模型和标本等工具来讲解教学内容,但无法加深学生对专业技术要点和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以往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基本上是采用简单的“教师-教材-教室”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这类教学模式兴趣度、积极性不高,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无趣,限制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多重理论,已无法满足现代畜牧兽医行业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除此以外,部分高职院校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搭建起相应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资源共享方面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持续提高。
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持续创新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领域都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尤其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诞生了诸多全新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畜牧兽医教学模式指的是采用新型软件技术实现对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化加工,在此过程中还要适当开展数字化教学,全面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生动性、直观性、形象性,真正起到仿真模拟的效果。采用现代化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脑海中建构更加清晰、明确的知识技能框架体系,更有利于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对实践活动的探索,促进学生自觉有效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创新思维的萌发。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图形学也实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和行业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是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图形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使其以图像和图形的形式直观呈现出来。为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势必要强化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可视的图像、图形,进而提高学生知识内化效果。以《兽医临床诊疗与内科病》为例,高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便可采用可视化技术,全方位整理海量临床诊疗资料,并对其进行图形化处理,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影像知识和图像资料代替以往枯燥单一的文字资料,有助于学生对兽医临床诊疗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内科病时也可借助于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对动物解剖、动物药理及动物病理等内容实施结构式整合,形成直观全面的知识网络图像,突破传统线性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学生也能够对自身知识掌握情况有更为明确的了解,方便其根据自身情况强化学习重点,搭建起立体化的知识网络,从根本上推动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在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中也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如CT 图像可视化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通过CT 扫描及核磁共振,使动物器官呈现出相对密度场,而在面对不同组织的情况下,又可以展现出具有差异性的相对密度值[2]。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可利用CT图像可视化技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全方位、完整地呈现出病变区域的横剖面情况,或者可以采用三维实像的方式对其进行复建,并在其中突出差异的关键点,使学生不仅能够对病变区域的实际位置和尺寸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还可以针对其展开定量分析鉴别工作,进而深化对专业课程知识的解读。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本身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传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项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应用,能够人工搭建起三维信息的虚拟环境,而虚拟环境则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和环境进行模拟,甚至能够在输入足够条件的情况下模拟出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而人置身其中将会获得更多情境式的直观体验。同时,操作人员可以亲自操作,实现同虚拟环境的密切接触甚至是交互[3]。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理应通过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融“教、学、做”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着高成本性、高风险性、高微观性的难题,所以高职教师在组织开展实训教学中面临诸多阻碍。而将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合理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中,能够立足于虚拟现实仿真系统,高效实现对教学环境的充分模拟,能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展开教学交互,进而满足畜牧兽医专业实训教学需要。与此同时,虚拟仿真实验能够在极大程度上缓解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和设备不足,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亲自动手的机会,切实提高其对实训课程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4]。
针对当前教育领域而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现代化技术之一,在教育教学信息的存储和传递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涉及到视频编辑、动画、声音、图像及文本等基本要素。教师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过程中便需要在上述要素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本身的特性和作用,综合考虑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标准,对多媒体要素进行优化组织和设计构思,为学生提供海量多媒体信息。研究表明,通过多种媒体相互融合的形式可实现教学信息传递和文化教育的目标,切实发挥出不同媒体的优势,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性需求[5]。
与其他领域的教学相比,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中部分属于形态学科,直观性很强,大多数需要通过直观性、形象性来获取专业知识。同时,畜牧兽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但根据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和成果来看,教师在新时期背景下依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所搜集的案例资料也过于老旧,而且案例代表性不强,只有文字解释,过于枯燥,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则能够切实提高教材内容的生动性和灵活性。
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畜牧业发展也日新月异,具体体现为新的动物品种、健康养殖技术更新升级、动物疾病的复杂化。而以往的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滞后,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职业发展的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故而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极为不利。而在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能充分发挥出实时性的优势,以应对教材知识更新的滞后性,极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下的信息资源更加多元化,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术、信息资源整合等综合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