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乡村振兴视域下数字乡村发展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23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冯 灿 蔡 露 王 杰

本文在回顾数字乡村概念起源的基础上,综述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相关文献,对数字乡村发展的研究概况做出概述,同时分析建设数字乡村的起因及作用,探究数字乡村的发展路径,对当前数字乡村的发展做出总结,以期为深入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提供前期的文献基础。

一、数字乡村发展的研究概况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所有主题为“数字乡村”的期刊文献,得到的文献总数为3127篇(检索日期2023-10-27)。年度总发文量较多的是2020-2023 年,共计2880 篇,占比92.1%,其中2022 发文量占比34.7%,2023 年截至10 月27日发文量占比37.1%。因此,可以大致将有关“数字乡村”的研究划分为2018年以前的起步探索阶段、2018-2020年的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021年至今的蓬勃发展阶段。

二、数字乡村发展的动因

依托数字经济的发展,以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推动力,以现代化信息网络为载体,数字乡村为我国乡村的群众意识、文化观念、农业生产与流通等方面赋能,同时也为我国乡村振兴助添新动力。

(一)乡村发展的困境研究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并不完善。耕地被占用、被闲置、被污染、基础能力下降等问题严重[1];农业生产规模狭小,以“户”为单位的“家庭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2]。而随着我国消费者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实现了从“吃饱”“吃好”到“吃安全”“吃健康”的意识转变,但现阶段我国乡村农业产业的产品质量效益低,许多农产品依旧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供给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消费结构变化需求[3]。

在劳动力方面,我国乡村劳动力外流情况严重。由于乡村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生活方面保障水平较低,大量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而部分外出农民在难以留城的同时拒绝转让承包地,这就导致乡村土地分散经营模式难以转变[4]。乡村中的剩余劳动力构成主要是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为主,乡村人力资源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乡村发展出现从业人员的人才“空心化”[5]。

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社会上普遍使用的生产和治理工具,这一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城乡分化的状态,城乡间信息鸿沟的加深导致我国乡村农业数字产业化滞后,数字经济在第一产业中的占比远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6]。而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存在以及加深程度可能会制约乡村农业的数字化转型,也会固化乡村经济的贫困。VanDijkJ.A.在2005 年就提出,在信息获取和信息使用上的差异会降低乡村村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村民长期处于社会边缘,不利于乡村数字治理的发展[7]。

(二)数字乡村发展的作用研究

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二十一世纪内生技术的进步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同样,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农业信息技术的进步保障了粮食安全、促进了乡村农业发展、构建和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是发展新理念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8]。同时,农村地区以及农业领域也吃到数字信息技术的红利,随着我国乡村地区对互联网接受程度的加深,村民也在逐步接受电子商务这一新兴行业,并对农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产生影响,提升乡村整体收入水平[9];乡村的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趋势。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能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高质量发展[10],还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发展,通过打通资源分配和流通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差距[11]。乡村数字治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虚拟在场进行社区再造,构建了乡村的内生秩序[12];数字技术的发展还能推动基层治理从职能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支持乡村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重塑乡村人才[13]。

三、数字乡村发展的路径

(一)从理论体系角度分析

从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来看,直接针对数字乡村战略的研究并不多,其中,有研究指出可通过构建“1+5(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完善数字化基础支撑,推进乡村的相关产业、环境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14];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要构建智慧乡村建设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15]、移动互联网下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16],研究分析城乡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的逻辑基础[17]等。

(二)从发展实践角度分析

我国学者总结发达国家乡村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模式。澳大利亚的农业信息化普及程度较高,集成化运用广泛且程度深[18];英、美将物联网技术与农业产业链相结合,形成较为成熟的农业物联网应用体系[19];从法国和日本的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历程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注重与智慧农业相关的技术研究、开发和集成应用[20]。

我国农业产业尤其是粮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表明我国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完善,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资源配置得以优化,生产要素使用率提高[21];数字技术拥有“数字世界”这一虚拟空间,利用这一空间的增强效应,可以通过“数字”为乡村的农业生产、商品流通、生活观念、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赋能,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乡村振兴[22]。

然而数字乡村是一场基于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长时期、大跨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需要在同一时期内紧抓发展新机遇,同时缩小区域间的数字鸿沟[23]。由于城乡之间的数字技术的基础建设和建设质量差异存在且持续不断扩大,乡村地区在数字建设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利用数字技术的沟通效率来弥补地区偏远的弊端,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乡村,政府应当提供“定制政策”[24];在乡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挖掘乡村村民的潜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将数字乡村从“农民主体缺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25]。

总的来看,数字技术是建设数字乡村的核心,但技术也并非唯一要素,仍需要各因素协同,以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数字乡村给我国乡村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创造了新的机遇。数字乡村发展的未来将是多元化的,涉及各个领域的创新和合作。这一趋势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减少城乡差距,为农村居民创造更多机会和福祉。我国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学术界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多关键问题也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不过由于先行地区的实践还不成熟,其经验也未被总结和推广,因此,数字乡村的研究和实践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