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内乡县种子技术服务站 张丽华
玉米是内乡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玉米生长季节高温多雨,病虫害发生相对较为严重,近年,内乡县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粗缩病、茎腐病、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杂草主要有禾本科杂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狗尾草、香附子、苘麻等。
1.危害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玉米大斑病由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呈灰褐色或黄褐色,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玉米大斑病还有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脉扩展,表现为褐色坏死条纹,周围有黄色或淡褐色褪绿圈,不产生孢子或极少产生孢子。
2.发病特点。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内残留的病叶组织中的菌丝体及附着的分生孢子均可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玉米生长季节,越冬菌源产生孢子,随雨水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萌发入侵。潮湿的气候条件下,会造成病害流行。若气温为20~25 ℃,相对湿度在90%以上,气候条件与玉米感病阶段吐丝灌浆期又相吻合,会造成夏玉米病情发展迅速,受害程度较重。
1.危害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同时为害叶鞘和苞叶。玉米植物叶片感病后初为水浸状,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病斑密集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玉米生长季节,遇到适宜的温湿度,越冬菌源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玉米植株上,在叶面有水膜条件下萌发侵入寄主,遇到适宜发病的温湿度条件时,经5~7 d 即可重新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
2.发病特点。一是大面积种植玉米感病杂交种是小斑病流行的重要条件。二是小斑病菌的致病性容易变异,大面积种植单一玉米品种,就会逐步形成占优势的强致病力菌系,侵染玉米植株,带来极大危害。三是夏玉米病害流行的关键时期是8 月,气温在25 ℃以上,雨量多,病害易流行。四是玉米连茬种植,施肥不足,特别是抽雄后脱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黏重、播种过迟等均有利于发病。
1.危害症状。玉米螟以幼虫进行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 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2.发生特点。玉米螟5 月上旬至6 月中旬发生。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成虫将卵产在玉米叶背中脉附近,每块卵20~60 粒,每条雌成虫可产卵400~500 粒,卵期3~5 d,幼虫5 龄,历期17~24 d。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并随风或爬行扩散,钻入心叶内啃食叶肉,只留表皮。3 龄后蛀入植株内为害,雄穗、雌穗、叶鞘、叶舌均可受害。老熟幼虫一般在被害部位化蛹,蛹期6~10 d。温度在25~26 ℃,相对湿度90%,对产卵、孵化及幼虫成活极为有利,暴雨可增加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在春夏玉米混种区发生重。夏玉米面积大,春玉米面积小,会集中产卵加重危害。
1.危害症状。玉米蚜在玉米苗期群集在心叶内刺吸为害。随着植株生长集中在新生的叶片为害。孕穗期多密集在剑叶内和叶鞘上为害,边吸取植株汁液,边排泄大量蜜露,覆盖叶面上的蜜露影响光合作用,易引起霉菌寄生。被害植株长势衰弱,发育不良,产量下降。
2.发生特点。玉米蚜于5 月麦子进入黄熟后,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往春玉米和寄主杂草上繁殖为害。该虫在寄主作物上进行孤雌生殖,虫口数量增加较快,当玉米抽雄后扩散至雄穗为害,尤其在扬花期,气温适宜,繁殖更快,是玉米蚜为害盛期。玉米进入乳熟期,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至迟熟玉米田,玉米黄熟后又产生大量有翅蚜迁回麦田和附近的杂草寄主上繁殖后越冬。
1.危害症状。玉米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体长17~20 mm,淡灰褐色或黄褐色,雄蛾色较深,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玉米黏虫1 年可发生3 代,第2 代以为害夏玉米为主。该虫的天敌主要有步行甲、蛙类、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
2.发生特点。玉米黏虫以幼虫暴食玉米植株叶片进行为害,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1~2 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 龄以上幼虫为害叶片,使其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玉米田植株叶片被吃光,幼虫常成群列队迁到另一块田为害,故又名“行军虫”。一般地势低、玉米植株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块受害重。
蓟马主要为害玉米叶片。受害后玉米叶片在边缘上出现断续的银灰色小斑条,严重的会造成叶片干枯。蓟马主要在玉米心叶内为害,同时会释放出黏液,致使心叶不能展开。随着玉米的生长,玉米心叶形成“鞭状”,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1.用健禾宝(9% 毒死·烯唑醇悬浮种衣剂)50 mL 包衣玉米种子3~4 kg。
2.用高巧(吡虫啉600 g/L)50 mL+立克秀(戊唑醇60 g/L)20 mL 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玉米种子10 kg。
3.用满适金(咯菌腈 25 g/L+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0 g/L)100 mL+锐胜(70%噻虫嗪可分散粉剂)100 g包衣玉米种子100 kg。
4.用20%福·克悬浮种衣剂(福美双10%、克百威 10%)包衣,药种比 1:40。
1.玉米播种后出苗前进行化学除草,每667 m2可用50% 乙草胺乳油100 mL+38% 莠去津悬浮剂100 mL,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 mL+38%莠去津悬浮剂100 mL,兑水30~50 kg 喷施。为防治黏虫、地下害虫、蓟马、灰飞虱等害虫,每667 m2可以加入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mL 或40%毒死蜱乳油50 mL。
2.玉米3~5 叶期进行化学除草,每667 m2喷洒24% 烟嘧(4%)·莠去津(20%)100 mL,兑水15~20 kg 喷施。为防治黏虫、地下害虫、蓟马、灰飞虱等害虫,每667 m2可以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mL 或40%毒死蜱乳油50 mL。
3.玉米5 片叶以后进行化学除草,每667 m2喷洒24% 烟嘧(4%)·莠去津(20%)100 mL,兑水15~20 kg。采用定向喷雾法,严禁将药液喷洒到玉米芯,以免造成药害。
玉米化学除草时,未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在植株5片叶以后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每667 m2喷洒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 g(腈菌唑、苯醚甲环唑)+2.5%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mL(40% 毒死蜱乳油50 mL),防治黏虫、地下害虫、蓟马、灰飞虱等害虫,预防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
每667 m2可喷洒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 g(腈菌唑、苯醚甲环唑)+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50 mL(40%毒死蜱乳油50 mL),防治黏虫、玉米螟、蚜虫等害虫,预防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等叶部病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