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内黄县农业农村局 李书红
内黄县通过小麦宽幅匀播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大面积示范,采取小麦“宽幅匀播”种植,按照“控肥、控药、控水”绿色生产要求,以“高产+优质+节本+增效”为目标,落实“优良品种+深耕整地+合理施肥+宽幅匀播+应变管理+适时收获”集成技术模式。近年调查统计显示,应用该技术每667 m2增产30~60 kg,增幅7%~13%,且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所需农资投入更加科学高效,麦田病虫草害发生危害轻,小麦籽粒商品性好、品质优。
优良品种+种子包衣+深耕整地+合理施肥+科学播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
小麦选用适宜本地种植的综合抗性好、有增产潜力的优良品种。种子纯度≥99.9%、净度≥99.9%、水分≤13%、发芽率≥95%,且发芽势强,无病害,籽粒饱满,整齐一致。
提倡机械深耕整地,耕后耙磨耙实,达到土碎地平。秸秆还田地块,粉碎后的秸秆长度≤7 cm,做到切碎、撒匀、深埋、压实。
在实施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提倡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施配方肥。合理分配氮肥基施、追施比例(高肥力麦田6:4,中高肥力麦田7:3)。推广“前氮后移”技术。
1.种子处理。选用包衣种子或选用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药剂拌种,防控种传病害、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2.合理播种量。适宜播种期内,高产麦田基本苗,半冬性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7 万~19 万棵,弱春性品种每667 m2基本苗18 万~20 万棵,超过适播期播种的麦田,每晚播3 d 每667 m2增加1.0 万~1.5 万棵基本苗。
3.适期播种。半冬性品种为10 月10—20 日播种,弱春性品种为10 月15—25 日播种。
4.足墒匀播。播种时要做到适土壤墒情适宜,下种均匀,播深适当(播深3~5 cm),播后镇压,提高播种质量,保证麦田及时出苗且苗齐、苗全、苗匀。
5.优化行距。小麦宽幅播种的播幅一般为8 cm,其内空行距(即2 个播幅之间的空档)要依据麦田土壤地力及产量水平进行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小麦植株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促进小麦增产保优增效。土壤地力水平高的高产麦田内空行距为17~20 cm,地力一般的中产麦田内空行距为14~17 cm。
1.浇好“三水”。麦苗越冬前,土壤墒情不足的麦田,应浇好越冬水,促进麦苗安全越冬,也能起到冬水春用的作用。春季小麦拔节后麦苗生长发育进程加快,对水分需求量大,可根据土壤墒情浇好拔节水。籽粒灌浆前期要保持麦田适宜的墒情,浇好灌浆水,促进籽粒灌浆。
2.落实“前氮后移”措施。小麦拔节后,可采取耧播、浇水冲施或遇雨撒施等方式进行追施氮肥,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
3.叶面追肥。在小麦抽穗期至灌浆初期,进行叶面喷施0.5%~1.0%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5%尿素溶液。
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潮低温来临前,进行田间灌溉,保持土壤适宜的墒情,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避免或减轻“倒春寒”的发生与危害。若发生冷(冻)害,要及时搞好以浇水、病虫害防治和叶面追肥为主的田间管理,减轻不利气象因素带来的影响。
在小麦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搞好提前预防,避免或降低病虫危害。返青期至拔节初期重点防治纹枯病,控制黄花叶病和苗蚜、麦蜘蛛。拔节期至抽穗初期,严密监测、防控小麦条锈病,加强对蚜虫、吸浆虫蛹期防治。小麦齐穗开花期,选用适宜的杀菌剂溶液喷洒穗部预防小麦赤霉病。小麦籽粒灌浆初期,开展“一喷三防”技术,即将防病、治虫药剂与叶面肥配制成混合溶液,重点喷洒植株的中上部,既达到防病、治虫的效果,又可起到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早衰、减轻干热风危害的作用,增粒增质量,改善品质。
小麦蜡熟末期,植株秆黄、叶枯、籽粒坚硬发亮,品质好、产量高,适宜机械收获。
小麦宽幅匀播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在生产应用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精细整地。秸秆还田要深耕,旋耕整地要结合耙磨镇压土壤,达到耕层深厚,土碎地平,土壤暄松适当。二是要提高播种质量。做到适期播种,合理播量,足墒下种,深浅适宜。三是要科学防控病虫害,尤其要搞好小麦赤霉病的预防,做到预防为主,精准用药,适时防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