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4-05-23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的害虫。近年来,舞阳县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年份减产10%~20%,重度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为害舞阳县小麦的主要是麦红吸浆虫,成虫体长约2 mm,蛹橘红色。幼虫3个龄期,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吸食麦浆为主。研究表明,3头幼虫就可以将1粒小麦浆液吸食干净。吸浆虫有隔年羽化或多年休眠现象,老熟幼虫可以在地下常年存活,发生条件适宜时会暴发成灾。

一、生活史

小麦吸浆虫因地区和气候不同,在同一地区内,因地形和地势而异,其生育成长期基本与该地区小麦的生长期一致,其年生活史的成长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幼虫破茧活动期

当春天气温上升,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的情况下,处在圆茧休眠状态的越冬幼虫就会破茧而出,变成为活动幼虫,并由下向地表层移动。时间大致在3月中下旬,此时小麦处于拔节期。

(二)化蛹期

当大田平均气温达12 ℃时,小麦开始孕穗,到达土壤表层的幼虫,如果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进行化蛹,化蛹期基本在4月中下旬。这个时期是撒施毒土或毒沙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有利时机,必须抓住。

(三)羽化产卵期

当土温或气温达15 ℃,小麦开始抽穗,处于地表层的蛹即开始羽化,羽化当日便进行交尾,把卵产在麦穗上。其产卵过程历时2~3 d,一般4月下旬至5月初即达羽化盛期。这个阶段所产的卵是造成小麦减产的主要虫源。这个时期的成虫数量若达到防治指标,必须及时施药进行有效防治。在小麦扬花后,虽然还有成虫陆续羽化,一般不能在已扬花的麦穗上产卵,故不会造成为害,没有必要进行防治。

(四)入侵为害期

小麦吸浆虫的卵经3~7 d孵化为幼虫,此时,小麦多处扬花盛期和灌浆初期,幼虫便从小穗内外颖间侵入子房为害。幼虫的的口器穿透种皮,吸食麦粒中的浆液,造成瘪粒致使减产。幼虫在小麦颖壳内生存15~20 d即变老熟,等待雨露来临。

(五)脱壳入土,越夏越冬

藏在在颖壳内的老熟幼虫,如果遇下雨或较大的露水时,就会爬出颖壳到麦芒上,顺着雨滴、露水或自动掉落在土壤表层,然后经过土壤缝隙潜入土中,2~3 d开始结茧休眠,到翌年3月,甚至数年。

二、主要习性

(一)成虫的行为

成虫羽化爬出地面,先在麦秆上、叶背面或杂草上停息,经30~60 min后,才能振翅作短距离飞行。17:00至日落前的这段时间是飞翔最盛期,但飞翔水平较弱,飞翔的高度高出麦穗10 cm左右,每次飞翔距离为2 m即落下,也有借助风势飞翔超过40 m,这是小麦吸浆虫扩散蔓延的主要方式。

(二)幼虫的行为

麦红吸浆虫的卵经3~5 d孵化为幼虫。幼虫爬至外颖基部,由内外颖合缝处侵入到子房或正在灌浆的麦粒上,以口器刺破种皮吸食浆液。幼虫在麦穗上不同部位的小穗和麦粒的分布数量有明显不同,麦穗中部远比两端虫多。

三、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一)防治指标

每小方(10 cm×10 cm×20 cm)有虫2头以上。

(二)防治适期

小麦吸虫化蛹盛期和羽化初期对化学药剂最为敏感、杀虫效果好。为了使防治处于主动地位,要抓住化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初期补治。

(三)适宜药剂与方法

每667 m2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2 kg,制成毒土施于麦田,可收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