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镇平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时间:2024-05-23

镇平县农业局 李国军

镇平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镇平县农业局 李国军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北缘,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镇平县面积1 500 km2,全县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10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约1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7.9万人;全县耕地面积7.86万hm2。镇平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适宜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一、县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一)“种-养-沼”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种植业(含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种植业、畜牧业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典型案例:镇平县丽东循环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侯集镇姜老庄村闫庄自然村,毗邻赵河,土地肥沃,现已流转土地面积146 hm2;建设300 m3沼气工程1处,供本村农户80户用气;年辐射带动用工人员800人次,带动农户200户参与农业生产。通过联结畜禽养殖、农业种植两大农业基础生产形式,利用养殖场充足粪源,为沼气池提供原料。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按照流量对使用户每月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收入。通过沼液浸种、沼渣作基肥等综合利用技术,利用沼渣、沼液推广“粪-沼-粮”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生产无公害粮食和秸秆,一方面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另一方面为沼气池提供原料。通过该农业循环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合作社和附近村民都深深地感受到发展前景的广阔,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为镇平县平原地区探索出一条较为成功的发展模式。该合作社2013年10月被南阳市评为“市级示范社”,年实现盈余57万元。

(二)“牧-沼-果”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指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的多样性、自然物种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建立的综合性农林、农牧或林牧生态农业模式。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牧-沼-果”配套模式、生态果园模式等。典型案例:镇平县志刚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石佛寺镇平地山村,该村处于镇平县水源保护区内。合作社2011年在平地山村承包荒山100 hm2,主要种植核桃、黄金梨、杏梨、草莓等。现已建有小型积水塘1座,并与大亚养牛场联合建设沼液储液池4座,山洞气调库1座(500 m3),散养山鸡5 000只。在土地肥沃处种植水果,在浅土处种植花生、红薯等低秆作物,形成高低搭配、错落有致、能源互补的生态种养模式。当果树进入挂果期,果实品质好,会吸引大部分游客到山中观光采摘;部分产品销往武汉、十堰等城市,年产效益在60万元以上,为镇平县北部山区开辟了一条典型的“围山转”

生态农业种养模式。

(三)“莲-鱼-游”生态模式

该模式是指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民俗文化、生产活动、高新科技、农村环境,吸引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考察学习、健身体验、环保教育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典型案例:镇平县万亩莲藕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位于207国道杨营镇、张林镇辖区两侧,以霖锋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集无公害莲藕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和水产品混养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目前园区莲藕种植面积达666.7 hm2,每当盛夏时节,沿207国道将呈现“十里花廊,万亩荷塘”的靓丽景象。该园区一方面发展生态循环模式,在莲藕池塘中投放有机肥,既作为莲藕的肥料,产生的底栖生物又为泥鳅等水产品提供了丰富天然的饵料。莲藕的叶子起到遮阳作用,避免水温过高以保持水质稳定,为泥鳅、黄鳝等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水产品松动泥土促进莲藕生长,其粪便也可作为莲藕肥料,增加莲藕的产量和品质,两者有机结合互惠互利,同时促进了莲藕、池水生态环境的平衡。园区年产无公害莲藕2 500万kg、荷叶2 000万张、莲籽5万kg、水产品50t,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另一方面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引进观赏莲品种216个;为增强观赏性,种植桂花、银杏、海棠、紫薇等几十个品种的景观林;年接待游客10 0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10万元,成为立体种养观光农业的成功典例。

二、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镇平县生态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大部分仍在探索示范阶段,在规模化、高效化、协作化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农业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大规模生态模式发展较少

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土地承包体制的不同,造成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十分困难,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户仍维持早期的分包到户和千家万户耕作的模式,推进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难度大,成本高。

(二)农户协作能力较低

卢医镇的黄金梨、老庄镇万亩樱桃园等还存在着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较低、科技推广难、标准统一难、市场信息流通不畅、销地终端市场仍以田头收购为主等问题,导致部分农产品销售困难,价格无保障,有的还被中间环节压价收购。而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资料,如化肥、饲料、农药、农膜等成本不断攀升,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

(三)农业科技含量及现代化程度较低

镇平县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含量和现代化程度偏低。一是生态农业的载体功能和科技龙头作用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比较薄弱,输出的多为初级产品。二是生态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虽然采用了一些先进技术,部分园区仍然是以人工耕作为主,机械化水平低。三是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农业粗放经营观念仍占主要地位,劳动者的素质不适应大型生态农业要求和科技推广应用的需要。

(四)生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筹措困难

镇平县部分生态农业发展还存在着农田水利、路网、电网等不健全、不配套,农业生态效益不显著,生态农业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以农业生产物质抵押贷款困难大,资金筹措困难,生态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成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

(五)生态农业发展风险较大

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显露较慢、受自然制约较多等不利因素,农业政策性保险机制建设滞后,农业在灾害性事故中,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补偿而常常翻身无力。

三、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建设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大力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传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做到宣传到位、落实到位;要通过电视、报纸、科技讲座、参观示范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展生态农业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生态农业的建设中来。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构建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格局

要按照现代化、高效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结合“十二五”规划,出台发展规划,推进生态农业有序发展。认真做好生态农业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以企业运作方式经营。要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创新高新技术转化机制。因地制宜地培植专业市场、田头市场和综合市场,提高农产品流通率。要鼓励支持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进入流通领域,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发布,鼓励开展网上营销,加快培育无形市场。

(三)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生态农业发展活力

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谋划发展模式,发展一批高效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大力开展农业种植养殖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创新科技推广手段,提高科技到户率和到田率;面向生产需求,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特色的新品种和节本、高效、安全的新技术以及立体、生态、高效的新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加强部门协作,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农业发展涉及多部门、多产业,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将贯穿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要围绕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与措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指导和服务。要制定各种鼓励优惠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生态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要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同时,并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切实解决农民生产、农业技术改造、农产品流通资金需求等问题。要鼓励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有效缓解生态农业资金需求矛盾,促进、引导生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