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贺明娟
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贺明娟
近几年,随着花生栽培面积的扩大,重茬地增多,花生病虫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地下害虫危害相当严重,这些都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部分地块减产50%以上。为了安全、经济、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达到花生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保障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结合新郑市的区域特点,特制定一套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花生常见的主要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根结线虫病等。
(一)花生茎腐病
1.症状:苗期染病,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成黑褐色,成干腐状,然后侵染地面的茎基部及地下根茎处,初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逐渐绕茎或根茎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2.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从伤口或表皮侵入。病菌主要借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其次是风和人、畜、农具在农时操作时传播,或进行初侵染或再侵染。苗期雨水多、湿度大、大雨后骤晴发病重。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的种子及抗病性较强的品种,进行轮作换茬。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药剂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加水浸种。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发病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1 000倍液。发病集中的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从每穴花生主茎顶部灌200~250 mL药液,顺茎蔓流到根部,防治效果较好。
(二)花生根腐病
1.症状:花生根腐病俗称“鼠尾”。该病在花生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刚萌发的种子,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成褐色,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茎上出现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茎部生不定根。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2.发病规律:该病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该病菌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易引发该病。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比较重。
3.防治方法:一是把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防止受热、受潮、发霉。二是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三是种子处理,使用种衣剂包衣、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新高脂膜拌种。四是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五是用杀菌剂和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全田喷雾。
(三)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
1.症状:叶斑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期的中后期,花斑有褐色和黑色两种,褐斑病病斑呈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发生较早,在初花期就可能发生;黑斑病病斑呈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到落花期才发生。
2.发病规律:叶斑病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合适的条件下,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在风雨条件下孢子四处传播,孢子散落在花生叶片上,温度适宜再遇到水滴,就会长出芽管,芽管直接穿透表皮进入内部组织而侵染。发生特点随温度及天气而变化,多雨潮湿天气较重,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底部叶片和老龄化器官发病重。
3.防治办法:一是进行轮作倒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比较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他作物轮作,使病菌得不到适宜的寄主,可减少危害,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轮作周期2年以上。二是减少病源。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病叶,使用有病株沤制的粪肥时,要使其充分腐熟后再用,以减少病源。三是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生产上还没有高抗叶斑病的品种, 在河南重病区宜选用豫花1号、海花1号、豫花4号和豫花7号等耐病性较强的品种。四是加强管理,增强植株抗病性。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采取有效措施,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五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当田间病叶率在10%~15%时, 应开始第1次喷药,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等。
(四)花生根结线虫病
1.症状:该病俗称地黄病,2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结,线虫钻入花生根部中柱造成根液渗流,损耗养分,易引起次生病害。根结线虫定居取食早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为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结成团,吸收养分困难。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小,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茎,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但较少见。果柄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
2.发病规律:病原线虫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虫瘤内外越冬,也可混入粪肥越冬。主要靠病田土壤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水流、风等传播,野生寄主也能传播。调运带病荚果引起远距离传播。线虫随土壤中水分多少上下移动,干旱年份易发病,雨季早、雨水大、植株恢复快发病轻。沙壤土或沙土、瘠薄土壤发病重。连作田、管理粗放、杂草多的花生田易发病。
3.防治办法:一是加强检疫。二是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轮作2~3年。三是增肥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清洁田园,深刨病根,集中烧毁。四是加强田间管理,铲除杂草,重病田可改为夏播。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流传播。五是药剂防治,播种时每667 m2用10%涕灭威颗粒剂1~2 kg施于10~12 cm播种沟内,浅覆土后播种,防效最佳。每667 m2用10%克线丹颗粒剂3 000 g,或20%灭线磷颗粒剂1 500~2 000 g,或3%克百威颗粒剂5 000 g播种时沟施。
花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等。
(一)蚜虫
1.危害特点: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蚜虫危害的重要时期,此期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由于蚜虫排出的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使植株茎叶发黑,甚至枯萎死亡。
2.防治办法:一是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二是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三是利用蚜虫对颜色的趋性,在幼苗生长期,田间悬挂黄板,诱杀有翅蚜,减少蚜虫的发生量。四是药剂防治。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5 g对水40~50 kg喷雾。或用40%氧化乐果1 000 倍液防治。
(二)蛴螬
1.危害特点:蛴螬是为害花生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对花生的产量和商品性影响都很大。7月中下旬至8 月初是防治花生蛴螬的最佳时期,做好综合防治对农民的增产增收非常重要。蛴螬不仅危害期长,而且危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再加上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2.防治办法:一是整治农田,改良土壤,合理轮作。二是土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 kg,或3%甲拌磷颗粒剂22.5~30 kg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土;或将呋喃丹、甲拌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作基肥施用。三是种子包衣。在花生播种前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可以有效防治虫害。四是防治幼虫。可以利用害虫对某些物质的趋性进行诱杀,如用杨树枝条诱杀金龟子是降低田间蛴螬基数的方法之一。6 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 kg加细土250~300 kg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灌根。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花生从播种到收获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受到蛴螬的危害。因此,重点对蛴螬的防治应该在花生播种前和生长期间全面防治。一般地表撒施可用5%辛硫磷颗粒剂,每667 m2施2~3 kg,结合中耕施入土壤,顺水灌施。每667 m2用50%辛硫磷乳油药剂300~400 mL,用输液管施入花生田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