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光合选育系中华绒鳌蟹选育效果分析

时间:2024-05-23

孙娜,杨占全,耿丹,郑岩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辽宁省中华绒螯蟹育种重点实验室,辽宁 盘锦 12420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吸引了众多的农民、渔民参与养殖。据统计,2020年我国中华绒螯蟹产量超过77.5×104t[1],为养殖地区带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光合选育系中华绒螯蟹是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以辽河、海河、鸭绿江和黄河四个水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为育种基础群体,结合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技术,连续多代选育后得到的育种群体,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2]、养殖成活率高、成蟹规格大[3]等优良性状。其中新品种“光合1号”(GS-01-004-2011)在我国北方广泛推广,对比非选育中华绒螯蟹养殖优势明显[4],为中华绒螯蟹产业尤其是北方中华绒螯蟹产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候的原因,一年中适合中华绒螯蟹生长的时间相对南方而言较短。为了更好地推广选育良种的应用,选取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逐代传承的光合选育系和当地非选育系(以下简称选育系和非选育系)中华绒鳌蟹扣蟹养殖结果,进行选育效果分析与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蟹及养殖管理

该研究采用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选育系和当地非选育系中华绒鳌蟹蟹苗进行扣蟹对比养殖。每年选育获得的100个以上的家系构成选育系,非选育系购自当地没有进行良种选育的育苗厂家。

试验蟹苗采用稻田围隔的方式进行养殖。围隔用玻璃钢平板加不锈钢冲孔板制作,有效面积40 m2。围隔内按照行距30 cm、株距20 cm栽种水稻。每个围隔投放蟹苗2 500只。选育系蟹苗按每个家系养殖3个围隔进行投放,非选育蟹苗投放15个围隔。养殖周期从6月上旬到10月上旬。根据水稻生长特点,围隔内水深从10 cm逐渐加深至30 cm后保持不变,定期换水,监测水质指标,保持ρ(溶解氧)不低于5 mg/L,ρ(氨氮)不高于1 mg/L。养殖期间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养殖结束后,统计每个围隔收获扣蟹的数量和质量,计算养殖成活率和扣蟹规格。

1.2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通过EXCEL软件整理,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

养殖成活率(%)=(收获扣蟹数量/2 500)×100%,

扣蟹规格(g/只)=收获扣蟹质量/收获扣蟹数量,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100%。

2 结果与分析

扣蟹养殖成活率统计见表1。由表1可见,选育系与非选育系扣蟹养殖成活率都呈现逐代增长的趋势,同期选育系高于非选育系,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本地区中华绒鳌蟹扣蟹养殖阶段整体养殖性能在稳定提升,选育系良种提升得更快。根据市场调查,近年来本地区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选育新品种“光合1号”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一部分会转化为普通育苗厂家的种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地区种质的优化,这是非选育系扣蟹养殖成活率逐代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变异系数可以客观地反映出数据相对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生物的某一性状指标离散程度越大,则该性状产生突变的可能越大,相对来说选择到优良性状的机会越大,所以变异系数较大的性状相对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选育系2015年变异系数远大于其他年份,所以其子代2017年成活率提高较多,其他年份则较少。如表1所示,选育系2015年与其他年代养殖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年代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非选育系2015年、2017年、2019年之间差异不显 著(P>0.05),与2021年之间差异显著(P<0.05),并未表现出这一规律。分析原因认为,非选育系由于未进行系统的选育工作,养殖成活率提高靠养殖过程中自然选择,偶然因素影响较大,故进展较慢,反而是良种覆盖率的影响性对较大,所以最终呈现这样的结果。扣蟹规格统计情况见表2。

表1 扣蟹养殖成活率统计① %

表2 扣蟹规格统计①

由表2可见,2015年选育系和非选育系扣蟹规格差异不显著,2017年、2019年、2021年差异显著,2017年非选育系大于选育系,2019年、2021年选育系大于非选育系。分析认为是养殖成活率和良种覆盖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养殖经验,养殖密度是影响扣蟹规格的主要因素,在该试验养殖围隔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养殖成活率可以代表养殖密度,所以养殖成活率高相应的扣蟹规格就小。同时随着良种覆盖率的增加,非选育系会逐渐接近选育系,所以2019年、2021养殖成活率和扣蟹规格选育系均大于非选育系。选育系各年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2015年与2019年差异不显著(P>0.05),2017年与2021年差异不显著(P>0.05)。这是因为扣蟹阶段选育以养殖成活率为主要指标所致。非选育系各年之间也没有明显的规律,2015年与2017年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2019年、2021年之间差异显著(P<0.05)。

扣蟹规格和养殖成活率相关分析见表3。由表3可见,选育系和非选育系扣蟹规格和养殖成活率都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各年份选育系均低于非选育系。分析认为,在养殖空间一定的情况下,养殖成活率直接决定了养殖密度,该结果验证了养殖密度和扣蟹规格负相关的规律;并且因为中华绒鳌蟹蜕壳生长的特性,决定了一定的生长阶段其规格存在最小值,所以一定程度上养殖成活率越高二者间的相关系数越低。

表3 扣蟹规格和养殖成活率相关分析①

3 讨论

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是中华绒鳌蟹常用的良种选育方法[5],光合选育系中华绒鳌蟹是结合二者特点获得的育种群体,支撑着新品种“光合1号”始终保持良种特性。中华绒鳌蟹为2年生水产养殖品种,扣蟹养殖成活率是从业者优先关注的养殖性能指标。本研究选取的年份代表了4个延续的世代。研究结果表明,选育系养殖成活率逐年稳定升高,并且高于同期非选育系,说明对养殖成活率这一指标,选育系比非选育系有稳定的优势。

动物群居的密度会影响其生长速度,较高的密度导致生长速率降低[6]。董江水等[7]研究表明,河蟹放养密度对河蟹平均育成规格影响较大,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虽然在研究对象上与之有所差异,但是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养殖成活率直接决定了养殖密度,并且本研究选育系和非选育系在不同的年份,都表现出扣蟹规格和养殖成活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这一规律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在中华绒鳌蟹养殖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规律。这为合理调控养殖密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中,2017年非选育系养殖成活率远低于选育系时,扣蟹规格就大于选育系;其余年份养殖成活率比较接近时,选育系扣蟹规格就大于非选育系。说明在近似的生长条件下,选育系具有更好的养殖性能。这在成蟹养殖阶段也得到了证明[3]。

由于传承关系明确,所以选育系变异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决定了选育潜力。本研究结果显示,选育系养殖成活率变异系数始终都属于中高等变异强度,并且家系间变异系数较大时,下一年养殖成活率提升的就较多,说明选育系始终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有利于快速选择。而非选育群体由于各年代之间传承关系不明确,遗传因素较低,变异系数主要体现了养殖个体间的差异和养殖环境的差异,并且非选育系在选种时目的性较弱,偶然性高,所以非选育系的养殖成活率波动较大。扣蟹规格变异系数也维持中高等变异强度,但是扣蟹规格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是因为选育系在扣蟹阶段进行选择留种时主要选择指标是养殖成活率,并未对规格进行特意选择。将扣蟹规格作为选择指标是今后的选育方向。

本研究发现,2021年非选育系养殖成活率已经接近选育系,分析其原因是随着良种推广应用,选育系蟹苗的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区域内良种覆盖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选育系中华绒鳌蟹会被当地育苗厂家用作种蟹,实质上对非选育系种源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覆盖,带动了非选育系养殖性能的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