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雪磊,黄琳,沈伟良,徐胜威,朱民军
(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141)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石首鱼科(Sciaenidae),黄鱼属(Larimichthys),是近海集群暖温性洄游鱼类,素有海水“国鱼”的美誉,主要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等海域。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养殖技术的突破,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省份相继发展起来,象山港作为浙江省最早的大黄鱼养殖区域,网箱养殖是其最主要的养殖方式。
牡蛎(Ostreidae),又称“海蛎子”“生蚝”,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水域,繁殖能力强,生长周期短,是我国传统四大养殖贝类之一。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药价值,素有“海中牛奶”之称,深受消费者欢迎。自然界常见的野生牡蛎一般固着于浅海礁石或其他物体上,进行滤食性生活,依靠水流开闭贝壳运动,摄食一些细小的浮游动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目前,浙江牡蛎养殖以褶牡蛎、福建牡蛎、长牡蛎为主,还有少量其他牡蛎种类,总产量约占全国的4%左右,是省内贝类养殖产业链中产量仅次于蛏的品种。
作为浙江牡蛎养殖产出大市,宁波牡蛎的养殖仍采用浅滩海区半人工橡胶圈(80 cm自行车胎一分为二)自然采苗和实心泡沫浮球养殖为主。近几年,随着水产养殖“三区划定”,象山港牡蛎养殖规模不断压缩,受环境因素影响,自然采苗养殖的牡蛎呈现个体小、出肉率低、死亡率高等苗种退化的现象,商品价值低。为拓展养殖空间,现结合大黄鱼养殖网箱筏架等资源,合理搭配不同营养级生物,加强新品种和单体、三倍体牡蛎苗种引进养殖,在收获海水鱼的同时,可获得高品质的牡蛎,形成鱼-贝轮养综合养殖模式。在取得理想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创造良好环境生态效益,值得示范及推广。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试验地点位于象山港海洋牧场试验示范区,属于环湾岛区域,常年风平浪静,受台风影响小,海水清水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在16.0℃左右,透明度为0.8~1.0 m,叶绿素含量丰富。于2020年8月选择大黄鱼深水抗风浪浮动网箱,在网箱的外延设置长牡蛎吊笼,开展养殖试验。
大黄鱼深水抗风浪浮动网箱主要由框架系统、网衣系统和锚泊系统等组成,框架系统以圆形管作主构件材料,以一定的工件将内外两条圆形管连接固定,提供网箱系统所需的浮力,同时内侧圆形管支撑网衣包围养殖水体;网衣系统由网衣、沉坨和绳索等组合而成,网衣长度依据内侧圆形管周长而定,在网衣内侧配以一定长度的重坨,重坨以绳索连接,按一定比例数量固定与内侧圆形管上,以配合框架支撑网衣在水体中维持一定的性状;锚泊系统由锚、锚链和绳索等组成,将锚沉于海底,用锚链与外侧圆形管连接,将网箱固定于选定海域,以使其不随海浪、潮流等产生位移。利用养殖网箱闲置休养期,选择直径15 m的大黄鱼圆形双浮管浮式抗风浪深水网箱5只。
牡蛎养殖采用北方常用的养殖网笼,每只笼共10层,主要由带孔塑料盘片加聚乙烯合股线渔网包裹而成,塑料盘片直径在30 cm左右,网衣网眼在2 cm左右,塑料盘片由废旧聚乙烯注塑而成。在大黄鱼深水抗风浪浮动网箱外侧圆形管外沿,吊挂牡蛎养殖笼,笼间距100~150 cm。
2020年8月初,从山东威海引进附着在扇贝片上的长牡蛎苗,转运至象山港试验区,将附着有牡蛎苗的扇贝片装入养殖网笼内,然后吊挂在养殖筏架上。每层放苗控制在扇贝片15片(牡蛎苗150颗左右),即一笼约为1 500颗。10月份,长牡蛎壳长为2~3 cm时,再及时分到新笼中养殖,每层放苗量控制在40颗左右,即一笼约为400颗。放苗量太多会影响牡蛎生长,太少又浪费养殖器材。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水温偏低时,可将养殖笼吊养到0.8 m以下水位,起到避寒作用。3—5月份,长牡蛎生长速度快,附着网笼空间变窄,及时进行倒笼;6—7月份,长牡蛎处于繁殖期,体质较弱,易出现死亡现象,提前根据市场行情,间收或抢收,捕大留小,均衡上市,增加收入。
在养殖周期内,一是要确保养殖笼之间距离适中,防止网笼交缠在一起,造成打结、缠绕、脱落;二是定期检查吊挂圆形管的绳结质量和吊绳紧密度,发现损坏及时修复;三是结合海区大小潮规律,每两周清洗1次网笼,清理螺类等敌害生物,并挑出死的和活力差的个体;四是,视牡蛎生长情况,及时分散稀疏,清理养殖笼附着物或更换网笼,实施大小分类养殖,确保牡蛎不会相互挤压,壳型规整。
经过近10个月的养殖,至次年6月份,经随机抽测,长牡蛎壳长平均为90.87 mm,壳宽平均为50.83 mm,壳高平均为25.53 mm,总体质量平均为53.24 g,单笼养殖产量在15.97 kg左右,成活率达75%。经测算,每只抗风浪浮动网箱吊挂牡蛎笼30只,平均产量近480 kg,5只网箱共150只网笼总产量达2 400 kg。按照长牡蛎出售市场价格8元/kg计算,总产值达19 200元,除去苗种、人工及养殖笼等成本总投入10 590元,纯利润达8 610元。
试验结果表明,在宁波象山港试验示范区域范围内,利用大黄鱼网箱筏架进行长牡蛎吊笼养殖可行。象山港海域内8月份至次年5月份的水温、盐度、温度等理化因子均能满足长牡蛎生长需要。试验周期内,长牡蛎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从育苗下海暂养到养成收获,1年即可达到上市规格(相比北方黄渤海海域,缩短了6个月以上)。
据统计,宁波市现有海水鱼网箱数量约1.8万只,其中大黄鱼养殖网箱数量近万只。若能根据象山港海区的自然条件合理确定网箱的容纳量,定期采取网箱休养措施,在同一海区养鱼多年后休养海区,或按照栖息水层,合理利用空间,轮养牡蛎、藻类等非投饵型生物资源,降低海域污染,可有效提高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养殖空间,推动宁波市渔业创造更大价值。
总体而言,推动区域养殖种类多样化和传统滩涂养殖向近海深水养殖方式转型,实施深水海区筏架轮养等综合生态养殖模式,在象山港海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