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邓燕飞,许郑超,周军,李旭光,陆全平,周刚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目前我国河蟹年产量已连续超过80 万t,已成为其重要的水产支柱产业。水产新品种是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针对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混杂、退化的现状,积极开展中华绒螯蟹遗传育种意义重大。遗传材料的多样性是遗传育种的基础,应挖掘不同遗传材料的潜在价值。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白壳色、红壳色等多种壳色的蟹,白壳蟹煮熟后其壳色仍为白色,可食部分口感与正常河蟹差异不大。为了解白壳蟹能否繁育子代,子代中是否会出现白壳蟹种,于2018 年选择白壳亲蟹构建家系,发现雌蟹抱卵且发育正常,表明白壳亲蟹可育,但因抱卵蟹越冬死亡,未获得子代。2020 年继续开展中华绒螯蟹白壳家系的构建及苗种培育试验,顺利获得白壳蟹种。
2020 年 11 月,在苏州选择 2 组(∶=1∶1)外部形态特征符合《中华绒螯蟹》(GB/T 19783—2005)需求,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性腺发育良好的白壳蟹作为家系构建的亲蟹,分别标记为A、B 家系。2 组亲本经强化培育后,按1 个网箱1 组亲蟹,放入架设在土池里敞口网箱(1.0 m×1.0 m×1.8 m)中,进行家系定向构建。2021 年2 月9 日,将亲本移出网箱,抱卵蟹留原池越冬,雄蟹留样保存。4 月3日开始“布苗”,“布苗”前用吸水纸擦拭雌蟹体表,从卵块3 个不同部位取0.2 g 卵计数;“布苗”完成后用吸水纸擦拭雌蟹体表,记录雌蟹体质量的变化。5 月10 日育苗结束,出苗当天,从每个家系中分3次称取2 g 蟹苗,折算为每千克蟹苗只数,繁育方法参照文献[5]。
育苗结束后,从A、B 白壳家系中分别选择0.25 kg 蟹苗,送至位于江苏省扬中市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基地,分别放养于2 个面积均约333.5 m、养殖条件基本一致的南北向小池进行定向培育,培育方法参照文献[6]。
截至 2021 年 2 月 9 日,A、B 家系的白壳雌蟹均已抱卵,家系构建成功;2021 年4 月7 日,A、B 家系的“布苗”结束,孵出幼体的数量分别为7.69 万和 8.59 万只;2021 年 5 月 10 日育苗结束,A、B 家系分别出苗 0.45 和 0.30 kg,蟹苗规格分别14.95 万和15.68 万只/kg,出苗率分别为87.43%和54.76%。A、B 家系在育苗过程中经镜检未见明显白壳蟹苗。白壳蟹家系繁育情况见表1。
表1 白壳蟹家系繁育情况
2021 年 8 月 26 日抽样测试时,在 A、B 家系中首次发现白壳蟹种。2022 年3 月2—7 日起捕白壳家系蟹种,A 家系起捕规格蟹种27.35 kg,其中规格 80 只/kg 的蟹种 15.25 kg,160 只/kg 蟹种12.10 kg;B 家系起捕规格蟹种 26.75 kg,其中 80 只/kg的蟹种 12.00 kg,160 只/kg 蟹种 14.75 kg。A、B 家系分别起捕 80 只/kg 的早熟蟹2.40 和 3.65 kg,早熟率分别是5.75%,8.64%,规格蟹种加早熟蟹的成活率分别为8.96%,8.66%。A 家系起捕30 只白壳雌蟹、27 只白壳雄蟹,白壳蟹种在160 只/kg 子代中所占比例为1.70%;B 家系起捕白蟹雌蟹61 只,白壳雄蟹45 只,白壳蟹种在160 只/kg 子代所占比例为3.03%。白壳蟹家系蟹种培育情况见表2。
表2 白壳蟹家系蟹种培育情况
目前有关中华绒螯蟹家系选育的报道较多。文献[5-7,14]表明,自2012 年规模化构建中华绒螯蟹家系以来,不断改进家系构建和繁育方法,建立了稳定的大规格中华绒螯蟹家系的规模化构建和繁育技术,但仍难以避免外部环境的干扰。该试验中,由于家系亲蟹越冬池较小(不足337 m)且紧邻小河沟,在2020—2021 年越冬期间,遭遇极端寒潮天气,池面结冰,覆雪时间长,造成越冬池溶解氧含量较低,致使同池越冬的不同家系亲蟹掉卵严重,其中部分亲蟹所抱卵块遗失殆尽。2 只白壳亲蟹抱卵量明显较配对结束后取雄蟹时少,故而孵出幼体的数量较少。
在育苗过程中未见明显白壳幼体,与红壳中华绒螯蟹在溞状幼体期即表现出红色壳不同,这可能与白壳子代量少不易取样、幼体阶段体小壳薄、白壳色在自然光和显微镜下不易观察等因素有关。在蟹种培育过程中发现白壳蟹种,说明白壳亲蟹的壳色性状具有可遗传性,这与有关红壳中华绒螯蟹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另有研究发现,紫壳、绿壳(常规壳色)中华绒螯蟹子一代蟹种壳色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白壳蟹种在子一代中的比例为1.70%~3.03%,绝大多数子代为常规壳色。而紫壳蟹子一代无明显紫壳蟹种。红壳蟹其子代中红壳蟹的比例则未见报道。脊尾白虾红色亲本所产红色子代的比例为100%,而红色个体和正常个体的正、反交后代均呈现正常体色,判定红色性状为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本研究中,白壳亲蟹后代壳色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结合在其他选育家系中发现个别常规壳色家系子代中出现极个别白壳蟹种的情况,可判定白壳性状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为改变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混杂、退化的现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先后育成了4 个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新品种。但4 个新品种系均采用群体选育或配套系选育而成,在制种技术上难以做到种源可控,致使生产中个别育苗场家用未经选育的苗种,以小规格蟹甚至早熟蟹生产的苗种,以及在大规格亲本苗种中掺杂小规格亲本苗种等冒充新品种苗种的现象频发,极大地损害了河蟹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积极开展中华绒螯蟹不同壳色遗传机制的研究,利用壳色辅助选育出种源可控的新品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