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胡宾,郑国宝,唐玉华
(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 211600)
克氏原螯虾无公害养殖技术
胡宾,郑国宝,唐玉华
(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江苏金湖 211600)
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其肉质丰满,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名贵的淡水虾类,国内市场消费旺盛,价格持续攀升,养殖前景看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克氏原螯虾的无公害养殖也引起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和养殖者的高度关注。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与水产同仁和养殖者共同探讨,一起促进提高。
选择在环境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184074-2001,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符合GB11607-1989(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规定)的要求,周边无污染,环境安静,电力配套,交通便捷的地方开挖池塘。将池塘建成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以10× 667 m2左右为宜,埂宽为2.5~3.0 m,坡比为1∶3,水深为1.0~1.5 m,土质为黏土或壤土,池底基本平坦,保水性能好。池塘应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将进、排水口分别位于池塘长轴两端,进水口建在池塘一端的池埂上,排水口建在池塘另一端的最低处。进、排水口应用双层聚乙烯密网进行防逃,同时防止虫卵、蛙卵、鱼卵及其他敌害生物进入。为防止克氏原螯虾“潜逃”,可设置“水陆双道”防护设施。水上防护设施(第1道防护)∶在池埂四周水深40~50 cm处用网眼为0.5 cm的聚乙烯网片包围池塘四周(网围高出水面1 m以上),网片上端缝制30 cm宽的厚塑料薄膜形成内侧倒挂,以阻止池虾在堤岸边掘洞穴居,提高成虾的捕捞率。陆上防护设施(第2道防护)∶在池埂四周用厚塑料膜围成40~50 cm高的防逃墙,以防池虾“潜逃”出塘。池塘应按0.15~0.20 kW/667 m2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微孔管总长为50~60 m,采用盘式或条式安装,于3月底前结束。
养殖周期结束后(年底)排干池水,挖除过多淤泥,保留淤泥10 cm,冻、晒池底30 d,待底泥龟裂3 cm后,用犁翻耕后继续曝晒,以加速池底土壤的风化分解,修复底部环境,减缓池塘老化。开春后向池内注水80~100 cm,使用生石灰、茶籽饼混合清塘,用量分别为75 kg/667 m2和3 kg/667 m2,以杀灭有害生物、野杂鱼和未捕净的存池虾。于放养前10~15 d向池内投施发酵、消毒好的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用量为200 kg/667 m2,以培育浮游生物,为日后入池的虾苗提供生物饵料。之后每隔10~15 d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用量为1.0~1.5 kg/667 m2,以补充浮游生物所需的营养,加快其繁殖速度和增加密度。生物饵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是提高克氏原螯虾放养成活率和加快生长速度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施肥结束后,向池内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水浮萍等水草,为池虾提供栖息、蜕壳、隐蔽场所和植物性饵料。水草移植可根据池塘形状,采用棋盘式和条块状的复合型布局,使全池水草覆盖率达50%~60%。
克氏原螯虾的苗种放养至关重要,放种成功就等于整个养殖成功了一半。应选择放养体质健壮、体色亮丽、肢体完整、活动力强、无伤无病的优质苗种。一般放养规格为2~3 cm,密度为5 000~8 000 尾/667 m2,时间在4—5月份。虾苗的放养规格应尽量一致,并一次放足。放养时沿池埂四周水边多点投放,将虾苗散开轻放在池埂水边,有水草处更佳,让其自行爬入池水中。第2天捞出死虾苗并称重计数,以便如数补苗。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养殖效益,池中可搭配放养部分鳜鱼种,放养规格为6~8 cm,密度为15尾/667 m2。为了控制池水肥度,防止池水富营养化,池中可搭配放养部分鲢、鳙鱼种,规格为100 g/尾、密度为100~200尾/667 m2,时间在虾苗放养入池15~20 d后。上述苗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10 min,以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克氏原螯虾属杂食性,较贪食。在高密度养殖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绝大部分养殖者都以投喂精饲料为主,而忽视了对青饲料的投喂,造成产出的克氏原螯虾品质差、产量低,难以卖出好价钱和取得好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坚持“荤素搭配,精青结合”的投喂原则,以避免“红壳虾”、“铁壳虾”、“钢壳虾”的出现。一般上午投喂水草、南瓜、山芋等,投喂量以投喂后3 h内基本吃完为宜;下午投喂玉米、小麦、螺、蚬、杂鱼和蛋白含量为35%以上的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存塘虾总重量的5%左右。投喂水草、陆草时,应用0.7 g/m3的硫酸铜溶液或2~3 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泡消毒20~30 min后再投喂;投喂螺、蚬等动物性饵料时,应用清水冲洗干净,选取活体投喂;玉米应煮熟后投喂,小麦应浸泡发芽后再喂。投喂的配合饲料应符合GB13078-2001(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要求。饵料投喂时采取沿池埂边和浅水田边多点散投。具体的投喂量还应根据季节、天气、水质、水温和虾的蜕壳、摄食、生长及水草生长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调整。鳜鱼以池中的鲜活野杂鱼为饵,发挥清野增效作用;鲢、鳙鱼主要摄食池中的浮游生物,以控制池水肥度,防止池水富营养化,发挥“调水鱼”的作用,均不必单独投喂饲料。
每隔7~10 d加水1次,每次加入新水20 cm左右,保持池水清新;每隔20~30 d换水1次,每次换掉20%~30%的老水,保持透明度在30 cm左右。当池水pH值低于7.5时全池泼洒生石灰,高于8.5时全池泼洒调水降碱素,用量分别为10~15 kg/667 m2和300~500 g/667 m2,将pH值稳定在7.5~8.5之间。养殖期间应经常开启微孔增氧设备(在增氧设备因故障无法使用时,可采取抛撒“粒粒氧”、“增氧灵”等应急措施),保持池水溶氧在5 mg/L以上,让池虾在享受“氧调”的条件下快乐生长。每10~15 d泼洒1次微生物益水素,用量为200~300 g/667 m2,以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及其他腐殖质,快速改良水质。每15~20 d全池泼洒1次“底毒净”,用量为200 g/667 m2,以分解富营养化底泥,抑制其变黑发臭,阻止致病菌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修复和改善底部生长环境。
“虾谚”说得好“要想养好虾、养大虾,必须种好草、护好草”,由此可见,丰富的水草资源是保证克氏原螯虾养殖成功的关键。养殖前期(4—5月份)保持水位50 cm左右,每月投施1次植物细胞促长素,用量为200 g/667 m2,以促进水草壮根、加快生长成嫩绿状。养殖中期(6—8月份)池中残饵、粪便积累增多,应杜绝含氮肥料入池,抑制伊乐藻疯长,防止塘内养分被过度消耗。6月份可割除伊乐藻上部20~30 cm,以促进根系和茎叶生长。7—8月份可再次割除,仅留根部15~20 cm,既能净化水质,又能保持水体流动,同时还能防止高温烂草现象的发生。养殖后期(9月份以后)轮叶黑藻容易出现疯长,应杜绝各种肥料的施用,并要及时打捞死草、浮草,避免水质恶化。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应适时泼洒“解毒碧水爽”,用量为250 g/667 m2,以清除水草附着物,促进水草健壮生长,杜绝枯草、死草、腐烂现象的发生。一旦发现有草虫,应及时泼洒“微乳速杀”,用量为35~50 mL/667 m2,确保水草安全生长。
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严格控制虾病的发生和蔓延。一旦发现虾病,应及时诊断病因,“对号入座下药”,对症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所用药物必须符合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要求,药物的用法与用量必须严格参照药品使用说明书进行,力求达到早治疗、早见效、早控制。在养殖全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和敌百虫、敌杀死和菊酯类杀虫药物,并严格遵守国家休药期之规定,确保产出的克氏原螯虾无残留、无公害和质量安全可追溯。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池虾的活动、摄食、蜕壳、生长等情况,以便对饵料投喂量作相应调整。定期检测池水的透明度、酸碱度、溶氧、水温等水质情况,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措施。经常检查增氧、水泵、防逃等设施的完好情况,一旦发现损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确保其安全可靠。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个体间生长发育差异较大,应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虾捕捞上市销售,把未达到规格的虾继续留在池内饲养。降低池虾密度,促进小规格虾快速生长,是降低成本、提高规格、增加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平时要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载苗种放养、饵料投喂、防病用药、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情况,作为下一轮养殖总结提高的参考依据。
10.3969/j.issn.1004-2091.2017.03.020
2016-09-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