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蔡羽田
(作者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当前,现代企业处于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部分企业在开展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时面临一系列的困境,如财税管理基础较差、信息化认识程度不足、模块间衔接不畅等[1]。立足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企业需要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和方式,进一步优化财税管理工作,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优化配置内部资源,重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实现财务、业务和战略有效融合,助力企业价值创造。同时,不断拓展财税管理工作边界,探索财税信息化管理的优化路径,对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统筹管理,促进管理机制的规范化,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和效率。通过有效识别现代企业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中面临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税管理效率,推进各项业务的有序开展,更好地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战略目标实现。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将财税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平台建设、业务模块衔接、管理流程重构等途径,有助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利润创造。
现代企业的经营发展必须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基础,不断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资源。企业在实施经营管理过程中,将财税工作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利用信息平台实现对各项工作的实时跟踪,从全局高度了解各项业务的运作情况,有助于优化配置资源要素,降低财税管理成本。企业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引入财务机器人(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实现财税工作的自动化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数量和工作量,从而大大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自动开票、自动对账等信息化技术,将一些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交给RPA 完成,能够有效降低财税管理成本。
现代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涉及经营运作的全过程。通过构建信息化平台,能够增强各职能部门的协作意识,促进信息数据的交换和共享,从而帮助企业提升经营效率,实现价值创造[2]。企业运营过程中涉及资金筹集、采购、投资、生产、销售、配送等环节,利用信息系统加强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动态跟踪成本管理、费用管理的全过程,有助于及时传递业务信息,减少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此外,随着企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跨区域经营进入常态化,推进财税信息化建设,能够通过数据交换和共享,有效提高公司管理层对经营状况的掌握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现代企业通过引入财税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将企业各个业务模块进行有序衔接,提高部门、员工间的协同作业能力,从而促进经营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通过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各个业务模块的需求和工作推进“痛点”,紧紧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业务流程重构,将财税信息化管理渗透到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利用系统平台优化业务流程,强化审批制度执行,有助于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促进企业经营提质增效。同时,通过信息平台打通企业内外部信息沟通渠道,动态获取市场和行业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挖掘,提高企业自身的决策效率,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对接市场的需求方,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保证经营质量。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现代企业必须以及时有效的信息作为决策基础。优化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全方位地搜集和获取各类信息,包括市场信息、相关政策、行业动态、竞争对手信息、供应商信息、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近年来,国家税收政策改期,实施财税信息化管理,动态跟踪行业、区域相关政策,为决策提供相关信息,有利于企业实施税收筹划,助力企业降本增效[3]。同时,通过对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从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多方位的财务管理决策需求。此外,企业可以利用掌握的信息,准确预测现金流和项目建设情况等,并及时开展多元化的融资工作,为各项业务的有序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当前,部分企业已构建完成财税信息化系统,财税工作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财税管理与信息化结合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尤其是自动化、信息化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企业数据信息基础不足,对业务拓展和管理决策的支持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财税管理基础建设。同时,由于财税信息化建设前期缺乏需求调研,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流程设计不合理、模块衔接不畅等情况,从而降低了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导致财税管理基础薄弱。此外,部分大型企业分设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由于其内部的财税管理工作不规范,存在数据采集口径不统一的情况,容易使得数据汇总至财税部门时难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如果采集的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将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决策。
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渗透于业务经营的全周期。但是,在信息平台建设初期,缺乏有效的需求调研,业务模块间存在衔接不力、部分流程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业务推进出现“盲区”,财税职能发挥失效,数据、信息处于割裂状态,企业各业务部门难以进行有效的协作和沟通。由于各部门间的衔接不力,业务周转效率降低,产生了大量的无效作业、非增值作业。这既不利于成本管控,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而阻碍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业务拓展。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业务活动必须与市场接轨,积极进行市场布局。然而,部分企业的财税人员在开展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时,缺乏对信息的深度挖掘能力,难以提供科学的财务解决方案。同时,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缺乏事前介入,由于缺乏前期调研,财税人员在项目投标报价、风险评估等环节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从而影响了业务决策。此外,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部分企业的市场部门和财税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协作,容易导致财税部门在开展日常业务、制定财务目标等方面缺乏业务思维,难以为业务拓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部分企业在开展财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未将财税、业务工作进行有效融合,企业财税部门、业务部门各自确定工作目标,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有效地发挥财税工作的支持作用。例如,企业虽然制定了战略目标,但由于财税、业务等部门各自制定的目标未结合战略愿景,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法形成合力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开展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财税部门、业务部门目标不一致,无法对资源、耗费、作业等情况进行动态跟踪与纠偏,导致管理效率较低,甚至无法识别非增值作业,进而造成资源浪费。
现代企业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必须有序推进财税工作和信息技术的融合,立足战略目标,持续优化业务流程。通过流程再造、资源匹配、协同作业等途径,持续服务企业的业务开拓和战略实现。
企业在开展商业布局、市场开拓时,往往依赖于价值信息的挖掘,而数据信息标准化建设为此提供了良好的数据环境[4]。现代企业在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构建共享数据库,为后续业务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一方面,企业应提高数据信息搜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日常各项业务开展过程中,企业应运用信息平台统一数据搜集、加工、更新、存储的口径和标准,强化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为管理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信息。同时,企业应不断加强对市场、行业、政策等外部信息的搜集,并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对经营战略进行持续调整和优化,从而提升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应加强信息数据的共享,提高部门间的协作能力。企业加强建立数据库的同时,利用信息平台重构业务流程,加强模块间的衔接,提高数据信息的共享性,消除“信息孤岛”现象,为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助力企业的利润创造。
现代企业在开展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构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加强部门间的配合与协作,充分发挥财税管理职能,促进企业稳健经营。一方面,企业应优化纵向管理架构,构建扁平化组织结构,减少沟通层级,强化内部职能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促使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渗透到各项业务模块中。同时,企业应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加强各职能部门对财税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财税人员充分的支持[5]。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应转变管理理念,打破传统模式的限制,充分发挥财税管理工作的服务、支持职能。同时,还应运用信息化平台加强财税工作和业务模块的融合,给予财税管理工作相应的权限。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全面预算、统一资金管理,并对执行不力的业务人员进行惩处,从而有效提升财税制度的刚性约束效果。
现代企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因此,企业在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更新经营思维和管理模式,注重将财税工作和业务拓展相结合,通过畅通沟通渠道、实现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挥财税管理助力业务拓展的功能。首先,企业应优化业务流程。财税信息化系统建设须和企业需求相契合,可以通过加强内部各部门的需求调研,重点关注各模块间的衔接,通过系统建设加强流程优化和重构,从而不断提高财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企业应立足价值创造,统计和识别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耗费情况,减少和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实现全周期成本控制。其次,企业各业务部门应加强对数据的采集统计,及时向财税管理部门汇报,并利用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提高各部门、各环节的协作能力以及业务运转效率。再次,企业应加强财税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相互协作。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企业不仅应统筹内部各项事务,还应加强与市场的对接,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6]。最后,企业应树立业财一体化发展的理念,通过流程优化、协同作业,加强财税信息化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持。同时,企业还应利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促使财务数据在采购、领用、生产、销售等环节高效流转,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匹配和衔接。此外,企业在开展财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从高效性、便捷性着手,发挥财务部门的服务职能,更好地为各个业务模块提供服务。
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为战略发展、业务拓展和管理决策提供服务,这就对财税人员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优化财税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加强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战略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力资源。首先,企业应加强培育复合型的财税人员,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除了财税专业领域的知识外,财税人员还应熟练使用计算机,深入了解国家、区域、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精通财务管理工作,主动参与到企业管理决策中。其次,现代企业加强财税人员的培养工作,可以从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两个维度展开,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交流会、座谈会、学习培训等活动,帮助财税人员加强技能和经验交流,从而强化员工间的团队协作,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使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再次,现代企业应正确引导财税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同时,企业可以通过线上课程等方式鼓励财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如税务师、中级会计、注册会计师等,从而实现“以考促学”,提升财税人员的综合素养。最后,企业应在薪酬和晋升机制上给予财税人才优厚的待遇,帮助其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组建复合型的财税人才队伍。总之,现代企业应立足经营宗旨,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提升财税人员对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认同感,引导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积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现代企业在推进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结合战略目标、业务拓展等,确立财税管理目标,从而有序地推进各项财税工作与业务发展相契合。一方面,财税目标必须与企业的战略、业务目标相契合。换言之,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立财税管理目标,切实发挥对业务拓展的支持作用;明确财税管理总体目标,并分解为成本管控目标、预算目标、采购目标、人力薪酬目标等,为业务拓展的各子模块提供支持与服务。另一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各个模块间的衔接。利用系统平台将财税目标与业务目标进行匹配,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各目标落实到各个岗位,拓宽经营管理覆盖面,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可靠、真实的信息支持。通过运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有序加强对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各个模块的衔接、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类潜在风险,这就需要明确财税管理目标,并将其与业务拓展目标相匹配,然后通过各个业务模块的协作与衔接,构建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平台对各个子目标的进度进行跟踪,动态监控各财税指标,结合企业的运行实际以及市场、行业动态、金融政策、监管要求等,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实施定性、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有效防范风险,确保企业的有序经营。
现阶段,信息化技术已成为企业新的生产要素。企业应结合财税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业务经营模式,助力企业利润创造。对现代企业而言,财税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能够赋能企业的经营模式创新,拓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边界。当前,企业在优化财税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立足战略目标,统筹企业内部各项资源要素,通过业务流程重构,实现资源整合、协同作业,共同推进财税管理效率的提升,培育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企业通过采取强化数据信息标准化建设、优化财税管理组织架构、优化财税管理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人才等策略,有助于从全局高度统筹业务经营活动,实现降本增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