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高新技术企业零库存实施策略

时间:2024-05-23

杨 丽

(作者单位:上海能传电气有限公司)

库存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零库存管理是众多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各种各样的零库存理论讨论与实践过程中,供应链管理模式进一步打开了零库存管理的思路,并为零库存管理的实施提供新的方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思维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压缩成本、提升效率并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而要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行,就必须同步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零库存管理相关改革与研究工作。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企业是当前及未来推动国家乃至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在拥有核心技术和强大生产力的同时,也面临着客户个性化需求导致成本不断攀升,以及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发实验的质量稳定性风险,而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提出及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出现,为以研发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控制成本、增强风险控制能力及壮大自身实力等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个性化服务较多,非批量定制逐渐成为主流交易模式,供应链管理通过纵向一体化减少采购成本并保证研发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在整体上实现了成本的合理控制、风险的有效防范,有助于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零库存的内涵与重点

零库存是一个库存管理概念。传统的库存管理具有静态化特点,是指企业根据生产需求、销售计划来进行物资采购及管理。零库存则是以一个动态化的视角,重新审视库存管理这一项重要工作。零库存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生产需求及销售量、周转率的合理估算和计划,让真正停滞和留存于仓库的物资、原材料数量无限趋近于零,让所有物资都能尽可能始终处于周转过程中,从而降低仓储管理成本,有效避免库存积压或库存不足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是把零库存概念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相结合。首先,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零库存不仅仅指本企业自身的零库存,还包括整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能基本达到零库存的状态。其次,在技术研发及产品开发过程中,除了部分常规原材料、机械设备以外,高新技术企业还要用到极大一部分高端材料、稀缺产品等。为了保证研发、生产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零库存基本上限于非通用件及非限购产品。同时,零库存也是一种管理思维,即降低各种意义上的“积压”,如资金、原材料、成品、资源等,让一切生产经营及经济活动都处于动态流通过程中,从而在减少库存管理成本、相关消耗的同时,减少围绕库存管理所进行的设施建设及相关活动,真正弱化库存环节对整个生产经营、经济活动的负面影响[1]。

三、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零库存实施策略

目前,零库存管理的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的库存管理实践中。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高新技术企业零库存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订单式、看板式、准时配送及仓库外包等管理方式。

(一)订单式运行模式

订单式是指放弃传统的以企业自身计划为先的材料采购、生产与制造,转为以客户的实际订单为准,以订单所需求的产品数量、规格、交货期限等来反向制订采购计划与生产计划。该方式采取需要多少购入多少的方式,供货者以自己的库存和有效供应系统承担即时供应的责任,从而达到减少管理成本、降低资金占用的目的。以笔者所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其核心研发成果应用于超大功率变频器驱动的电驱机组以及大型空气动力学研究试验台等。采用订单式运行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对“非标定制”质量的把控,最大限度地满足订单生产及功能需求。同时,订单式运行能够更好地适应仓储零库存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看板式运行模式

看板式运行模式是指在企业的各工序之间,或在企业之间,或在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某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从而协调关系,做到准时同步。在高新技术设备制造流程中运用看板运行模式,每一个生产工序与节点都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存在,按照本环节的工序要求进行生产并力求达到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具体生产对无法达到生产要求的上一级流程提出调整意见,以实现从下而上的逆推,促使整个流程不断完善,并始终保证产业链上各家企业的管理及运作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推动产业链上所有企业都能实现零库存。

(三)准时配送运行模式

准时配送是指当零件、材料及其他物资采购或生产完成后即刻进行配送,不再进行入库管理,以降低库存量甚至在整个生产运输环节取消入库与存储相关环节,以达成零库存管理的目标。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准时配送模式不仅是指生产方或采购方在完成生产与采购后达到配送的要求,同时也要求订购方以准时配送为前提,对现有采购方案进行优化,力求缩短采购与生产之间的时间,以便配送完成后能将验收合格的物料和零件等及时投入企业的生产中。需要注意的是,要想真正有效地推行准时配送模式,不仅需要供需双方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管理规范性,提升制订计划的能力,而且需要更加强大的物流配送系统来为准时配送提供保障,可建立独立的专属物流配送系统、一对一定点配送基站等[2]。

(四)仓库外包运行模式

仓库外包是指企业将仓储管理工作转交给外部更加专业的仓储服务企业,即营业仓库。通过仓库外包,企业将原本需要自己负责的仓储管理工作及相关权限委托给第三方营业仓库,关于企业所需的一切货物保管及发送、接收工作也由营业仓库代理,企业本身不再支出仓储及库存管理费,而仅需向营业仓库支付一定的服务费。这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库存管理相关费用,还能够借助营业仓库的专业服务提升货物管理与运输工作质量,同时企业也无须再进行自有仓库的建设和管理人员安排,从而达到无库房和零库存管理的目的[3]。

(五)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是建立在经销商一体化基础之上的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该模式可以减少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现象,降低库存的不确定性,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从事单标立项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一旦需求被放大,将会产生较多的呆滞物料,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联合库存管理作为供需双方信息交流和协调的纽带,会暴露供应链管理中的缺陷,为改进供应链管理水平提供依据,进一步实现精准确定库存需求,为实现零库存、准时采购以及精益供应链管理创造条件[4]。

(六)以销定产管理模式

这里的“销”不是指对外销售或客户订单,而是指下一生产环节的实际需求量,这是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应用于企业内部微观的生产运作环境的模式,也是对传统自上而下的生产流程的“逆转”,以下一级生产流程或工序的实际原料、设备需求量来决定上一级的提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从表面看,以销定产管理模式与看板式生产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二者之间又存在本质区别。看板式运行模式属于相对机械的、只针对某一环节和流程需要向上进行调节,缺乏对生产与计划整体上执行的有效调控;而以销定产则直指生产最终端,从全局出发进行生产供给逆向推算,这样既能保证设计生产有序开展,有效减少各项库存,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各环节与流程之间的配合度与协作性。

四、零库存管理运行保障策略

零库存不仅是一种仓储管理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管理思维与理念。要真正践行零库存管理模式,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者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而且需要企业有效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水平及管理人员队伍水平等,进而真正为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5]。

(一)加强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以笔者所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方面,围绕“非标定制”“高端应用的质量稳定性”等要求进行了如下管理工作改革与升级。第一,在非标准化定制的需求下无法进行大规模采购与集中化管理,但同时,任何设备都存在对通用原材料和配件的需求。在零库存管理模式推行过程中,应将非标定制项目进行“通用材料”与“定制材料”的区分,通用材料需求可以继续进行计划采购以满足广泛需求,定制材料则进行以订单为基础的专项采购和零库存管理。此外,个性化定制涉及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问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细化生产各阶段的采购与仓储管理内容,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有序与规范,从而提高非标定制模式的零库存管理水平。第二,以承揽国家级大型设备、研发国产重大装备、实现进口替代等为主要内容的高端应用的单标立项业务,对研发试验质量的稳定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通过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为业务的开展提供保障,使企业对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可获得性及成本等具有更大的主导权,从而保证研发试验原材料质量的持续稳定。

(二)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为了满足客户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其要在内部管理尤其是库存管理工作上做到科学、快速、规范,持续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立足于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信息交互平台、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的搭建,联通上下游企业的管理数据库,构建一个更加广泛的超越企业个体的信息交互网络,搭建起企业间沟通的桥梁。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加快定制化管理软件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加强业财融合,以更加准确真实的数据为零库存管理方案的制订与执行提供有效参考,切实发挥零库存管理的优势。

(三)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零库存管理不仅仅是一项管理制度,更是大数据时代新的管理思维,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保障其有序运转。因此,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快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引进。其次,重视管理团队在供应链管理理念、零库存管理方法的培训与实践,保证管理团队始终拥有最新的管理理念并掌握最新的管理技术,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持续提升零库存管理工作质量打好坚实的人才基础。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在队伍建设方面应立足长远。在关注内部人员培养与选拔的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稳定性与针对性。企业要将自身的岗位实践资源与高校丰富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教育资源相结合,实现人才定向、定量培养和管道式输送,帮助企业打造一支符合其管理需求、了解企业运营情况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管理团队,切实将人才培养摆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位置上。

五、结语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管理者都绷紧了神经准备随时与其他企业展开博弈与角逐。即使是处于同一条产业链条中的上下游企业,也试图通过话语权、议价权等优势压制对方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加剧了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供应链概念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企业逐渐意识到处于同一产业链条中的不同企业也可以真正实现良性合作。而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提出,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深刻认识到,单纯的博弈远不如纵向一体化集结成更强大的整体,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