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与应对措施

时间:2024-05-23

洪丽香

内部控制对单位,就如同自身免疫系统对人体一样,起着决定性的保护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都以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密不可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还相对滞后,内部控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信息管理时代,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推动单位持续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是保证各项行政业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廉政建设

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和业务活动,强化对内部权力运行的制约,防止内部权力滥用,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廉政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有利于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和行政效率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管理职能。在目前外部监管力量有限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开展全面的监督,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运行能力和效率

(三)有利于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运用严密的制约机制,防止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类资产的流失。

(四)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严密的控制机制不仅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公平的分配,同时通过财务管理控制,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及时完整,从而确保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因此,结合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建立一套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针对各项业务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内控制度,但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还存在内控制度还没有全面覆盖,已建立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开展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做得不到位等问题。

(二)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三)内控意识淡薄,需要加强学习

内部控制意识,决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程度,单位领导的内控制意识尤为重要。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相对简单,涉及环节不多,通常是按长期形成的固定流程进行操作,造成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意识淡薄。

(四)岗位设置不合理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相对固定,有些岗位人员相对不足,岗位设置不合理。在决策环节上,未能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制衡作用,极易形成领导说了算的现象。在执行环节上缺乏相对独立的岗位设置,一人多岗随意兼带情况时有发生,无法真正做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五)内、外部监督不到位

内部监督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在监督环节,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都处于同一级别甚至为同一个部门行使,既当裁判员又充当运动员,监督机构无法实行实际的直接监督职能。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推进制度建设,防范各类可控风险

内控制度的建立应囊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风险隐患,完善风险评估机制,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确保内部控制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机制得以长效运行。同时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指标为依据和标准,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对照、归纳,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要按照指标要求,采取整改措施,达到内部控制指标要求的标准,切实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提升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完善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可促使单位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处于一个管理科学、决策准确的良性循环之中。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我们可依托财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要求做到主要业务全覆盖。

(三)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加强宣传、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把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协同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单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实施情况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加大对关键岗位和主要业务人员的培训等方式,促进各部门、各责任人深刻领悟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更新管理理念、掌握内控方法,在单位形成“人人学内控、人人讲内控、个个受约束”的良好气氛,由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单位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中担任负责人的机制,促进单位建立系统、规范、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

(四)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定期轮岗制度

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定期轮岗,是制约权力运行、加强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设置权责独立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效分配决策权、执行权,才能使二者互相制衡,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的目的。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及会签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有序运行。重点关注经费预算管理、资金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等业务层面的经济业务风险。做到业务经办、审核及审批职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同时,对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在健全岗位设置、规范岗位管理、加强岗位胜任能力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明确轮岗范围、轮岗条件、轮岗周期、交接流程、责任追溯等要求,建立干部交流和定期轮岗制度,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用专项审计等控制措施。对轮岗后发现原工作岗位存在失职或违法违纪行为的,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追责。

(五)强化内部监督,提高内部控制施行的有效性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人员、保证其独立性,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促进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通过内部审计活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持续监督,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六)加强外部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成效是否良好,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监察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上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每年应对下属单位近期财务状况进行检查,看其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否真实、是否有越权审批和超额审批行为,检查其是否有假凭证、假账目以及不执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等情况。审计、监察部门不能仅限于单位领导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应对单位内部监督机构给予支持,考核单位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不要积小患为大祸,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具有约束力,使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总之,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对于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建设廉洁政府,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有重要意,有其存在有必然性。只有对其有正确认识,从制度上加强集体领导,从组织上合理安排,使部门内职权不交叉,从人员上合理进行分工,使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内部控制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做到自动监督。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制衡有效、运行顺畅、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