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现代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时间:2024-05-23

张启娟

一、农业企业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农业企业概念

农业企业是指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的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我国现阶段农业企业,主要是国营农场和集体所有制农业。国营农场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具有多种经济形式。在其内部,依据因地制宜、自愿互利的原则,实行国营与集体经营,或家庭、职工个人经营,或联合经营。

(二)农业企业基本特征

农业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经济单位,不仅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还具有本部门企业的特征。一是对于农业企业来说,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开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与工业企业相比,农业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周期性和季节性明显。二是农业生产中部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可以相互转化,部分产品可作为生产资料重新投入生产。三是农业企业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经营形式,农业生产不仅在经营上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而且在管理上实行联产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而要求企业在管理上实行多方面经营、全方位发展的经营思路。

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是:(1)涉及领域广泛。从会计学角度分析,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工、商等多种行业,这就要求会计核算既要满足企业综合管理的需要,又要适应多种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费用成本与财务成果,并综合考核各种非生产性开支。(2)管理机制复杂。农业企业实行多种经营与双层经营体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乡镇企业在依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搭建了统一生产运营的生产服务组织,从而导致会计核算与管理体制的复杂性。(3)核算方式多样化。现阶段我国农业企业生产组织比较分散,经营形式主要以集体经济为主,经营管理自主权较大,生产成果自给程度较高,会计核算与会计工作管理水平差距较大,要求会计核算方法灵活多样。

二、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会计基础不规范

目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制度》及农业相关会计准则相比有缺陷的地方较多,尤其是“营改增”改革背景下,农业企业在执行《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过程中有不到位的地方,会计信息和核算质量无法保证。有些农业企业管理基础不好且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财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甚至一部分不具备从业资质,例如会计和出纳一人包揽,从而造成账目出错、账物不符,还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核查、会计原始凭证、定额管理等基础管理缺失或虽有制度规定但也形同虚设,以至于有的企业管理上存在“三无”——无收支计划、无正规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致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

(二)监管不到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一方面,农业企业生产经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无法预测一些不利自然事项发生,不能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因而无法保证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会计计量与记录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农业小微企业中主要是农户、家庭农场等,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农业企业与农户之间发生购销关系时,很少出具正规票据,原始凭证不合规、不合理甚至不合法,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会计确认和计量。

(三)没有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

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完全普及到各个农业企业,从而没有严格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设置账户、核算公司经营情况。同时会计报表没有真实反映企业一定生产周期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使得管理层无法掌握企业运行情况并进行科学决策,甚至出现依据领导意愿做假账的情况。

(四)成本意识不强资金结构不合理

一些农业企业成本意识不强,对于可控制成本没有认真对待,造成不必要开支,从而使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上不去。还有一些农业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合理安排资金结构,不断上新项目,盲目引进,重复建设,长期投资规模过大,造成生产经营资金严重不足,债务负担越背越重。

三、破解农业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职业素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培训学习,使财务人员及时更新掌握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及会计政策,为农业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遵循企业价值规律,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如报销制度、财产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成本分析制度、工资制度和福利等制度,同时要规范各种财务行为,保证财务战略和财务规划实施。

(二)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为有效制止和防范会计报表失真问题,提高会计报表质量,除了确定合理的财务人员责权匹配和职业素养之外,还应加强外在会计监督,规范会计报表审计工作。建立“三监合一、三审分离”机制,即依法实行报表审计制度,同时做好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协同发力,企业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分离。其中,农业企业应设置独立于会计机构之外的内部审计机构,真正产生审计效果。而对于外部审计,相关机构则应依法严格执行,共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三)完善审批程序,强化资金管理

1.农业企业应实行资金集中审批制度,强化负责人“一支笔”审批,财务部门定期将企业一定时间内收支情况汇总反馈给领导层及各相关部门。

2.强化资金统一管理。农业企业应将所有收入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对于资金支出,要求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经费指标,编制部门月度资金支出预算表,财务部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3.建立资金最低限额保障制度,在保证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同时,还要保障资金安全,建立资金日清月结制度,对于超出资金限额部分及时送存银行,杜绝公款私存现象发生。

(四)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执行

1.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把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完整准确反映农业企业收支全貌,减少预算外支出现象。重点强化项目建设预算和收入预算,杜绝只重视支出预算而忽略项目建设预算收入的现象出现。

2.细化预算,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及各个建设环节,把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结合相关职责进行奖惩。

3.维护预算严肃性,强化预算刚性。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相关规定,预算一经批准下达,除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更改。

(五)开展有效融资,强化固定资产管理

融资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流动资金的缺乏是许多中小农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开展有效融资。农业企业融资应坚持两个原则:科学预测资金需要量,审慎确定融资规模,合理选择资金来源。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农业企业应首先明确合理的计价方法,并加强财务控制,建立农业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为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还应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机融合;科学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确定合理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组合比例,切实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管理。

四、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财务管理目标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并主导着财务管理活动的方向,促使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紧紧围绕财务管理目标展开。农业企业以价值最大化模式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符合现实国情,一方面,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对农业经济效益深层次认识,不仅考虑了风险与报酬关系,还将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及各利益方的关系协调,使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职工和政府都能够在企业价值增长中使自身利益得到满足,从而引导企业财务管理和经济效益进入良性循环状态。另一方面,农业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主体,不仅要生产农产品(或经营农商品)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而且要顺应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农业企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体现企业存在的价值,树立起自身价值形象,这就是现代农业企业需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但必须指出,价值最大化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经过农业企业主观努力所能达到的目标,这种“最大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价值最大化中的“价值”同时具有量和质两方面的含义。从量上看,体现着利润的逐年增加和对国家贡献的增加,以及企业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质上看,体现着农业企业信誉的提高,形象的优化,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以及对国家财经法纪的遵守等。为此,企业价值最大化更能综合体现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结语

作为贯彻落实党的“三农”工作决策部署最具体、与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农业企业,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向,以发展绿色产业为引领,以提升企业实力为目标,加快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的现代农业企业发展体系。要充分利用财政、金融、保险、税收等一系列国家扶持政策,优化产业结构,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