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建设研究

时间:2024-05-23

邱子蕊 姜 琳 丁可清 李 倩

审计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后,2006年2月28日作了第一次修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审计环境、审计对象以及审计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有了更多期盼,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现行审计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亟须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21年10月23日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审计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现行审计法共54条,此次修改了49条(修改后减少1条),新增14条,修改后共67条。新修订的审计法为强化审计监督、完善审计制度提供了法治保障。

一、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变化的法律依据

新修订的审计法在“总则”中增加了“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这个新增规定明确了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运行机制,在审计工作全过程中落实党的领导。

新修订的审计法中增加了一章“关于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内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对组织领导和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经济监督,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特征。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施行,是满足现代经济社会活动发展的需求,内部审计工作在这种新常态下必须随之改变,需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提升内部审计建设水平。

新修订的审计法在原有相关审计范围基础上,将国有资源、国有资产、重大公共工程项目以及国家重大经济社会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等纳入审计范围,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监督职责,对构建全面覆盖审计工作格局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新修订的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必要的权限和措施,压实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的责任,在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规范审计监督行为、回应“谁来监督审计机关”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并规定了各级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单位和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的监督责任,健全强化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运用机制。这个修改坚持权责相符原则,有利于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着独立性、公信力的挑战。当下很多单位财务人员也是审计人员,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混编在一起,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削弱,审计人员没有相关责任制度约束,缺乏相应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审计部门工作职能发挥不充分,审计工作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受到弱化。

进入新发展阶段,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对各行各业变革推动也在逐渐加深,传统的事业单位审计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如传统审计方法注重审计财务报表数字,检查、函证等仍广泛用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实地盘查;另外,很多单位使用审计方法单一,在一项工作内容中不能综合利用多种审计方法,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低,不能适应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为遏制消除腐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应放在单位资产状况摸底、国有资产配置及资金管理审计上,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单位财务抗风险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审计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有关财务收支数据预判风险。

开展高质量内部审计工作,必须确保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发挥自身职能。事业单位不仅要根据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规范开展工作,而且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与发展目标,完善内部审计机制,厘清审计工作内容,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抓好审计结果运用。如果不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计工作制度,将导致审计评价机制与监督机制不系统、不规范,可能使单位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三、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建设内容

(一)建立新制度衔接内部审计新理念

一是审计实施单位应该深入学习贯彻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充分认识新制度的重要意义,全面掌握新会计制度准则,准确理解各项规定和具体要求,确保新会计制度在审计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二是全面审计资产财务基础数据,根据新的会计制度衔接处理规定,做好制度实施前准备工作,归类统计资产数据,进行财产清查,全面摸清家底;确定资产折旧年限,为费用摊销、计提折旧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梳理结转结余资金,按照衔接规定重新分类。三是根据审计法规要求,设置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科目体系,建立常用凭证的“双分录”模板,做好会计信息系统基础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

(二)建立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在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方面,通过研究分析新会计制度,注意与传统审计制度之间的“审计盲区”,促进内审体系进一步规范,细化审计操作流程,强化内部审计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全面性。要从制度上明确在党政一把手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升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明确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资质要求,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为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随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在会计主体、管理内容、职责范围、监管手段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调整,进而完善了会计计量方法,使单位资金状况能更准确掌握,会计管理工作质量会更高。在新会计制度指导下,会计核算方法及科目运用进一步细化,例如在资产管理工作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长期往来款项确认坏账准备等,能更加准确反映出各类资产的价值。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随着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建立拓展内部审计业务和工作方法

为了提升单位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预判资金使用风险,避免单位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可以结合新的会计政策,把内部审计业务范围拓展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务管理支出等方面。此外还要注意提高科研经费利用率,实现合理配置资源资金,开展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重点科研项目审计。

事业单位审计一般分收入审计、支出审计、预算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强化了预算审计内容,合理调整审计类别,增加了政府预算收支审计等事项。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工作的完整性,需要加大预算审计工作力度,增加各类资产审计内容。在审计工作中针对两套科目体系,需严格按照新的会计制度要求,着重在财政补助收入、科研课题收入、自筹资金收入、事业支出、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等方面进行审核;所涉经济业务会计处理应严格按资金来源、项目核算、功能分类、部门核算要求进行审核。在平行记账处理,以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坏账准备计提等处理上是否正确规范,都要重点逐项审计,以避免出现没有按新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出现收支混乱的问题。

(四)建立内部审计独立性工作机制

内部审计独立性是指内审人员能够独立执行开展审计活动,不受外界干扰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行客观公正审计。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内审工作失去独立性,就不可能保证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内部审计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新会计制度的出台,对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出了新要求。强化落实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事业单位需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不能隶属于其他职能部门,有必要的话,也可成立审计委员会,以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为强化审计独立性提供组织保障。同时要配备有资质的负责人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在选用审计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其业务水平,还要考察其政治素养、价值观念,确保其能应对复杂的审计环境,严格执行审计回避制度,规避审计人员与被审计部门有特殊利益纠葛而影响客观公正开展工作。

在开展内部审计中,事业单位要确保审计人员工作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影响,能够客观、公正地出具审计报告,注意在制度层面加强建设:一是内审人员不能参与单位业务经营、财务工作和其他影响工作独立性的活动。二是赋予审计人员一定的处罚权,保证其在规定权限内能够独立行使职权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强化审计责任追究,确保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四是单位领导要全面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各部门职责与人员配备情况,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五)建立内部审计公信力工作机制

内部审计公信力是审计部门通过自身行为获取社会公众信任、响应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其实现途径可以从审计实践中来获取。坚持依法行政,是提升审计部门公信力的基本保证。要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增强执法意识,不断提升执法水平,通过聘请审计监督员、审计公示、审计结果公告、审计回访、审计举报、双向承诺等方式,促进依法履职行政,培育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审计作风。坚持求真务实,是提升审计部门公信力的基本要求。要树立科学审计观、民本审计观、责任审计观,以主动作为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要着力在抓规范、抓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抓薄弱环节、抓关键领域、抓常规工作、抓基础业务、抓热点难点等环节,使审计工作真正贴近需要,符合实际。坚持独立监督,是提升审计部门公信力的基本前提。审计监督是审计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性,审计服务是审计监督的客观需要和本质要求。审计监督与服务是统一的,监督是服务的基础,服务是监督的升华,加强二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审计部门公信力。

(六)建立内部审计预警纠错机制

事业单位为了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强化主动免疫功能,特别是在“四资一项”“三重一大”管理方面,必须建立起主动防疫预警和及时纠错机制,内部审计部门可以提前预警,事前预防不良经济行为,解决审计工作中存在的“秋后算账”问题,同时,要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惩戒力度,让内部审计工作有威慑力和警示作用,保证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审计科学预警机制:一是单位领导要定期指导审计预警工作,通过保障编制经费、加强人员培训、配备必要设备解决预警工作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建立内部审计预警机制,确定内部审计预警的范围、目标、基本原则及具体措施。三是建立动态监测系统,实施工作跟踪审计,对单位在建项目实行季度、半年度、年度预算执行审计,跟踪监督项目实施情况,动态监测重要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同时还要建立纠错反馈机制,随时捕捉经济异常情况,把脉财务动向,监督预警纠错。根据预警机制提示的风险,及时向各个部门反馈纠错情况,落实内部审计工作各部门工作职责。审计人员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提升专业素养,增强内部审计系统抗风险能力,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差错与损失。

(七)建立审计人员履职能力提升机制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理解新修订的审计法,准确掌握其精神实质和工作要求;要切实依法履职尽责,规范审计行为,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审计结果有效运用。审计人员不仅要对工作内容有高度认识,还要具有保障服务意识和职业态度,以及多方面专业知识和才能。要认真履职尽责,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促使审计工作质量不断提升。

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审计法倒逼审计单位在审计理念、工作制度、工作方法、独立性、公信力、监督预警、队伍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建设。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负有对本单位财务收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内部控制、风险监管等监督的重大职责,要强化责任担当,建立独立、权威、全面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和现代内部审计新模式,助力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创新实践不断深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