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王建威:坚守初心三十载——记河北省望都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建威

时间:2024-05-23

施丽黎

他,30年来奔波于田间地头,踏遍了望都县每寸土地,为20多万农民送去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他曾登上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被农民朋友称为“亲兄弟”。他就是河北省望都县农业推广研究员王建威。

怀揣让家乡小麦增收的梦想,王建威经过不懈努力考上了河北农大邯郸分校农学系作物专业。1992年6月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望都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这里真正踏上了农业技术推广之路。“我的工作主要是推广科研院校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机具、新设备,实现节水、节药、节肥、提质、增效,让农民增加收入。”从助理农艺师到农业推广研究员,从“小王”到“老王”,王建威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王建威跑遍了望都县每一个村庄,亲眼见证并推动了县里农业突破与发展。30年来,他带领全局技术人员奔赴全县8个乡镇,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送技术。他从农大聘请专家,组成培训团,为农民讲解田间实际操作技能和肥水管理技术。

如今,儿时的梦想早已实现,望都县每亩小麦平均产量508.5公斤。“2021年6月17日,在老家南张庄村,我负责技术和品种的30亩小麦示范田,采用矮秆、节水、高产的‘马兰1号’小麦品种,运用缩行匀播种技术,实打实收3.5亩,又一次创造了保定市小麦最高亩产纪录——797.7公斤。”王建威兴奋地说,他下一步目标是创造河北省最高亩产纪录。

如何让农民增收,是王建威始终关注的话题。2011年望都县被列为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县,王文村被列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当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一乡一特一高校,一村一品一专家”的发展理念,王建威被派到这个最困难的村,负责调整农业结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民意,王建威吃住在村内,做了大量调查走访,后来发现老百姓大多愿意发展大棚西红柿产业,就是苦于缺技术,怕钱打了水漂儿,所以都在等待观望。在他苦口婆心劝说下,65户村民答应尝试发展大棚西红柿。他用自己所学技术,没日没夜地奋战,大棚种植西红柿当年就见了效益,每个棚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从开始的65户很快发展到240户,共460个大棚。

不仅如此,在王建威的带动下,在望都县及周边县市推广泡椒80万多亩,实现增收8亿元;推广硬果番茄35万余亩,实现增收12亿多元;与河北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促进粮食蔬菜科技成果转化15项,增加经济效益3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30年来,王建威累计为农民朋友“传经送宝”近3万次,培训农民6万多人次;为全县引进推广小麦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5个,蔬菜新品种56个,选育辣椒新品种3个,主持制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一项,省级技术标准一项,市级标准5项。仅在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王建威就带领全县60余名农技推广人员、10余名技术专家开展线上服务、指导和在线诊断,及时解答农业问题120余个,发布服务日志300余条,有效实现了农技指导24小时全天候、跨时空高效服务。

正是这一系列的付出,王建威成了农民口中的“亲兄弟”,成了百姓眼里的“自家人”。30年来,王建威坚守初心满怀对土地的热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一名农业推广研究员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