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周敏李 栾 婵
2019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从被发现到世界范围内传播,对我国的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共中央早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提出“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可见党中央对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一直以来都保持关注。2003年“非典”疫情让全球损失了590亿美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范围更广泛、持续时间也更长,造成的经济影响必然也更大。这类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不可预知性,对国家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人民生活秩序以及生命安全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因此探究各个行业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中的作用具有必要性。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大量援助资金和物资,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政府会临时出台诸多政策,都需要审计实时跟踪并发挥其监督、建议和评价职能去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合法、合规且高效开展,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实现特殊时期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治理优化提供基础保障。本文拟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状况,在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计特点的基础上,探究审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的作用。
中共中央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将突发公共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生态环境破坏、财产损失、社会危害等危及公众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性和突发性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国家审计应当着力于救援物资的监督,促进救援款物及时准确的发放到需要的地方。同时要加强对相关领导干部权力使用过程的监督以及对救援款物数量质量的监督,通过监督职能助力疫情防控进程,为人民群众、救援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督促每一份资源发挥其作用。总体来说,突发审计最终的目标是抑制代理人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直接目标是发现这两类问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区别体现在它强调审计时机的准确,要求审计能够尽快跟踪应急事件的过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影响范围广,涉及到的责任部门众多,包括医院、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等,因此从不同层级和类别的部门获取审计资料,不仅需要投入更多的审计资源,而且在协调各个部门上也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费用。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必然对审计结果公告产生需求方面的影响,社会公众对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更高,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更加增强了公众对信息透明度的迫切追问,这对审计结果公布时效、内容、形式产生了新的要求。
2020年2月7日,审计署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指出:“各级审计机关要把做好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监督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根据对各大审计机关网站上的了解,各级地方审计机关均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审计小组。国家审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要从信息、行为、制度三个维度发挥其作用,实现风险防控目的。
1.保证款物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危害性大、发生时机无法预测、传播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往往需要人民群众、政府和其他组织齐心协力,为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防控提供助力。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同样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在疫情期间受到众多资金和医疗物资的援助。社会公众将救援物资委托于公益组织和政府部门,政府与公益组织作为代理人管理上级政府的财政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审计机关的介入,发挥其监督职能,通过对款物的监督实现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质量的保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通过对防控资金的总体情况、拨付情况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审查和监督,促进其规范管理,提升其使用效率,从而降低疫情进一步恶化的风险。
2.强化防控相关信息披露质量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审计经济学理论,由于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的存在,公众无法直接了解款物的动态信息,无法确认款物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然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特殊时期,社会公众对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信息需求明显增长,审计通过发布阶段性审计结果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与此同时,本文认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也十分重要。与国外审计结果公告相比,我国的审计结果公告明显在内容及形式上都更为简略,这就必然导致审计信息被二次利用和研究的有用性下降。通过提升防控相关信息披露质量,使得政府行为更多地受到社会监督,督促其积极有效履行受托责任,达到控制突发公共事件风险的目的。
1.督促防控政策的执行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会临时且及时地出台一些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和政策。例如对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的管理规定等,为防止部分地区领导对于疫情防控工作没有保持足够的关注,引发疫情进一步扩散,审计机关介入监督各级地方政府对防控政策执行的真实性和执行力度。审计的监督不仅有利于防控政策的落实,而且能够通过审计调查取证,发现地方政府在防控政策执行具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改进意见,与地方政府共同把关,促其高质量、高效率、合法、合规的政策执行过程,避免出现诸如暴力防疫、过度防疫等不恰当行为。
2.评价领导干部责任履行效率效果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领导干部起到引导和决策作用,其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也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领导干部应对疫情没有保持积极的态度,在发现疫情的时候,隐瞒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导致群众没有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急剧增加,疫情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机关透过考察领导干部履责情况,对其决策行为和防控行为进行调查,进而评价是否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是否存在故意截留物资、积压物资的行为,是否存在消极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行为。同时,针对在特殊时期表现优秀的领导干部,也应当客观评价其政绩,通过评价功能的发挥,形成对防控责任人的外界压力或者是外界引导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履行好受托经济责任。
1.检查应急防控机制的健全性和运行有效性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审计机关有必要通过审查和调查,发现已有应急管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提请责任部门整改,不断增强应急管理体系制度的实践可行性。审计对制度完善能够更好地发挥治理和管理的长期效用,同时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奠定了制度基础,为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增加了保障力度,有效抑制疫情发生反弹的风险,减轻疫情对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等影响。此外,笔者认为国家审计应当尽可能地运用好风险导向模型,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严防重大系统性风险。
2.嵌入风险防控机制
***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调机制和风险防控责任机制。2020年2月14日,***总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完善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防控机制不能没有审计。建议在风险研判机制、评估机制、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中嵌入审计机制,使审计在防控重大风险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合前述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本文认为,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审计中需要发挥审计监测和预警作用,强化系统重要机构的审计监控,加大疫情中后期国家政策执行跟踪审计,加强疫情防控款物审计力度,赋予不同层级责任单位特别是责任人的特别风险处理权,把握最佳风险应对时机,切实提升审计结果公布的效率和质量。最后特殊时期应当增加审计结果报告频率,以及丰富审计结果公布形式,解决社会公众处于信息盲区,关注舆论引导问题,提升信息透明度等,也有利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