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永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时间:2024-05-23

彭阔东 刘 丹 林立忠

推进现代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是我国加快探索转变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改革创新战略思维。永泰县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大潮中,只有充分挖掘县域独特的资源优势,并结合不同的产业融合形式,对农业经济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融合,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转变,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才能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永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永泰县域总面积2241平方公里,山多地少,“九山伴水一分田”,下辖9镇12乡,25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38万,经济发展水平在福建省县级市中属于中下游。近年来永泰县先后荣获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优秀旅游县”、“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李乡”等荣誉称号。

2016年-2018年永泰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2016年147亿元、2017年160亿元、2018年185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2016年31:37:32;2017年为29:37:34。

纵观永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为主,特别是以顺向融合方式延伸产业链

以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兴建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基地和农产品销售的电子信息商务平台等,深度发展融合农业产业,深入挖掘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价值,从而达到整个价值链各环节都能增值、农民增收的目的。

永泰县是著名的“中国李乡”,李果种植总面积13万亩,年产量约9万吨,李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约13%,李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永泰芙蓉李”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李果为原料,可以加工成许多休闲食品,如李干、加应子等。

(二)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随着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同时工作和生活压力也不断的加大,人们对于远离喧嚣和放松身心的需求也迅速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同时农业多功能性的开发、产业链的延伸、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促进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能够把有形的生态资源、历史村落庄寨和无形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厚重的历史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通过经营,转化为经济收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永泰县作为福州的“后花园”,积极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有效吸引了周末周边游的客户群。2016年永泰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县有129个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乡村旅游业,其中有14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全县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左右。

(三)通过服务业引领农业产业融合

一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永泰县搭建了县乡两级土地流转平台,农村土地流转率39%,优化了资源配置,激活了生产要素,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是搭建传统的产业融合平台。永泰县2018年举办“永泰庄寨峰会”,2019举办“首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高峰论坛”,通过搭建农耕、庄寨、民俗等各种形式的乡土文化体验平台,拓展乡村乡土文化内涵,促进产业融合。

三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平台。永泰县在第二届中国数字峰会期间展示的数字平台有四个,其中与农业有关的平台就有三个: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乡村振兴平台和数字生态综合管理平台。永泰县还与百度、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合作,共同建立中国首个乡村振兴创作空间。

四是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打造大健康产业平台,大力发展生态养老产业。

二、永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融合程度低、范围窄

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综合性的全流程深度挖掘与开发,需要从农产品的生产种植,到储存、加工、销售以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等各个环节的高度融合,此外还包括新型农业技术的引入、新的农产品经营商业模式的创新等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永泰县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普遍较低,产业融合的范围也普遍较窄。李果虽然是永泰县引以为傲的产业,但是李果产业的融合程度低,大部分依然按照传统的各家各户种植、各自加工销售李果、李干为主,导致内部的低端竞争非常激烈,甚至鱼龙混杂,长此以往,会严重损害已经获得的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如何有效整合农业资源,集聚生产要素,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李果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分散、规模小,缺乏完善规划

由于缺乏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宏观规划,目前,永泰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较小,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特色不突出,导致经济效益不佳;此外,因为缺乏整体规划和设计,一些旅游休闲农场项目先开发后规划,造成区域混乱,降低了其吸引力。同时投资主体以农民为主,缺乏市场论证和发展规划能力,其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造成投资决策随意性和项目开发盲目性等问题。项目同质化还导致内部存在激烈的竞争。

永泰县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永泰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18年接待游客数量突破1000万人次。但是,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占比较小,按照人数计算,仅占3%左右。并且由于乡村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资源分散,规模小,能刺激游客消费的经营项目并不多,大多数停留在采摘、农家饭庄等少量项目上。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

当前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延续了多年的小农经济思维的年龄偏大的劳动者,他们普遍依靠经验进行农业的种养殖生产,对于农业的产业融合、新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都缺乏认识。农业经营组织者大部分都受到利益的驱使,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难免会出现吞噬农业的现象。

只有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才能组织“小农”步入现代化轨道、引领农业现代化生产、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高度快速融合。永泰县农业经营组织数量不少,可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数量不多。

(四)外部环境不完善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外部环境主要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主要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机械化设备使用受限、水利灌溉不便等。农民、家庭农场或者农业合作社无法承担这些基础设施的投资,他们即使能承担,因为开发成本过高,也会望而却步。软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面对融资难的问题,即使国家有大量的税费优惠和农业补贴政策,但是许多经营主体缺乏长远规划的启动项目,没有启动资金,融资非常困难。二是公共和社会化服务,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推广都难以及时在基层农村落地,能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也只有极少数经营主体。

永泰县因地质构造影响,境内多山,地势险峻,这样的地形从客观上,制约了硬件环境的改善。而软件环境的改善才是最为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目前国内大部分区域都存在这样共同的难题,需要逐步发展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

(五)“消费导向”缺失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农业生产需要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消费者是市场的最终裁判,再好的规划和设想,如果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消费者开始重视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品牌、关注产品质量安全;在产品的选择上呈现多样化的需求。正确的细分市场,进行精准市场定位,锁定目标市场,实行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是新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挑战和机会。终端消费最终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这也造就了永泰农业生产以种植业,特别是李果、青梅、油茶、林间中草药、绿茶等为主,李果和绿茶都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是耳熟能详的农产品品牌几乎缺失,甚至当地消费者对其认知程度都很低。

三、对永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产业经营水平和融合程度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挖掘本地资源禀赋、深入分析市场环境,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竞争优势,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此来提升农村产业经营水平,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在各个优势农产品品种中打造一个或者多个知名的品牌来带动产业发展,推进产业融合,改变农业生产小规模零散经营的局面。产品品牌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促进产品销售,而且能大大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品利润,提高农民收入。通过品牌的拉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和融合程度。福州闽侯县的“大世界橄榄”和“贝奇野菜”就是相对比较成功的案例,也值得永泰县深入学习和借鉴。

至于更深层次的引导或激活需求,增加创新供给,培育新市场,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对于永泰县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也要高瞻远瞩,开始逐步重视和尝试发展。

(二)整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

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古朴庄寨文化为魂,以田园乡土体验为路径,深入拓展农业的功能,将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乡土特色餐饮业等立体渗透、相互提升,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拉动消费升级。

一是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是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基石。永泰县相关部门在制定规划时要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要避免盲目行为和短视行为;要做到相对集中,防止散乱没有规模无法吸引游客;要有序发展,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

二是要发挥特色。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庄寨文化等特点,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同时在一条线路上,还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设计若干风格各异的景点,开发各种具有乡土特色的项目和美食,让游客兴致盎然,乘兴而归。

三是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增加“消费点”。鼓励农民通过服份合作、土地入服等多种商业合作模式,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增加刺激游客的“消费点”,传统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刺激游客消费的项目并不多,大多是村民售卖一些零食饮料和家庭作坊加工的农产品和土特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农民收入。只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创新导入消费刺激点,才能真正发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

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休闲度假的游客,大部分都是自驾游,交通便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农村公厕、自来水、停车场、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都会影响游客的数量和质量。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火车头”。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大力发展农业的种植、加工、流通和销售,同时高度重视在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不仅仅把农民的资源当做外部要素,更要把他们当成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龙头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企业的发展、更多分享发展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民只作为农产品生产者,只能享受初级农产品种养环节利润的模式,保证参与各方都能公平公正的分享产业融合带来的利益。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形成“样板”效应。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种养数量增加和品质升级;带动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带动当地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最终提升农业价值链、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美丽乡村。

(四)改善外部环境

一是要加强道路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平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下良好的硬件基础。

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推动财政、金融、税收、投资、保险等相关配套政策在农村有效落实,要真正落到实处,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要真正能借助这些政策加快产业融合。通过创新的模式,大胆尝试开展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通过扩大农村抵押物的范围、设立农村融合发展基金、开展产业链融资、各种形式的资金补助、小额免抵押贷款等多种创新融资方式,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资金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的范围,对涉农保险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保险企业对农业的支持。

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农业高校的合作,推送农户参加由高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育一批既懂农业生产技术又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注重提高农民参与融合发展所需的技能。积极引入农业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含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