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3
王佩圣,王桂莲,程 星,王继青
(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大姜又称生姜,属姜科,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在我国作为1年生经济作物栽培,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生姜在我国栽培早、分布广,从全国范围看,山东是生姜生产的主要省份之一,其加工后的生姜出口多国。生姜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病害、虫害,随着重茬连作年限的增加,病害、虫害越来越严重[1],其中虫害以甜菜夜蛾最为严重。
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分布、间歇性大发生的杂食性害虫,幼虫啃食叶肉,仅留叶脉,1~2龄幼虫群集在卷曲的叶片内,啃食完叶肉后可成群迁移,稍受震扰则吐丝落地,有假死性,3龄后分散危害,4龄后食量大增,可食光叶肉,甚至剥食茎秆皮层。在山东1年发生5~6代[2],多发生于7—8月,高温、干旱年份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常和其他夜蛾混发,是生姜上的一种较难防治的害虫。目前,种植户反映市场销售的多种杀虫剂对生姜甜菜夜蛾防治效果较差,且频繁使用的杀虫剂防治效果越来越差,说明甜菜夜蛾已经产生了抗药性[3-6]。为了更好地防治甜菜夜蛾,本试验选用在生姜上登记的虫螨腈悬浮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茚虫威悬浮剂、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对比试验,同时对幼虫防治效果和叶片受害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进行对比,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供试药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由山东省联合农药工业有限公司生产;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由青岛恒丰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15%茚虫威悬浮剂,由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由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
试验地位于青岛莱西市朴木前水口村,其地势平坦,常年种植生姜、大蒜,多发生甜菜夜蛾危害。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设11个处理,药剂浓度分别为:667 m2有效成分用量3.0、4.0、5.0 g的240 g/L虫螨腈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用量0.3、0.4、0.5 g的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667 m2有效成分用量3.0、4.0、5.0 g的15%茚虫威悬浮剂,667 m2有效成分用量2.0 g的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空白对照(CK)为清水,每个处理重复4次,小区面积15 m2。施药时,生姜植株高约1 m,且此时甜菜夜蛾以低龄幼虫居多,还有部分卵及少量的高龄幼虫;施药时间为08:00—10:00,采用AGROLEX SPRAYER JACTO HD400 16 L背负式喷雾器进行一次性常规喷雾,喷雾时将喷头对准心叶和上部叶片喷淋,尽量在生姜植株顶心部位多积累一定的药液,667 m2用药液量为45 kg。
采取5点对角线取样法,每点调查20株,每个处理重复4次,取样点距地边1 m以上,以避免边际效应。施药前及施药后7、14 d和21 d分别调查虫数,施药后14 d调查心叶和顶3叶的受害叶片数。对传统的幼虫防治效果和叶片受害防治效果2种调查方法进行对比。防治效果=[1-(CK0虫数×PT1虫数)/CK1虫数×PT0虫数]×100%,其中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喷药前和喷药后虫口数;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喷药前和喷药后虫口数。
叶片受害判定标准:叶片出现半透明薄膜状“窗孔”或被虫咬出孔洞就视为叶片受害。叶片受害率=(调查叶片数-处理未受害叶片数)/调查叶片数×100%;叶片受害防治效果=(对照叶片受害率-处理叶片受害率)/对照叶片受害率×100%。
采用Excel 2013软件和IBM 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使用Duncan's测验(P<0.05)比较各处理间防效的差异显著性。
由表1可知,药后7 d,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处理防效最好,为97.60%;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的防效次之,为82.56%;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除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外)。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与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较低,均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表1 不同药剂对生姜甜菜夜蛾的幼虫防效比较
由表1可知,药后14 d,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处理的防效最好,为98.19%,高于其药后7 d的防效,且与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个处理和15%茚虫威悬浮剂的3个剂量处理的防效均与药后7 d的变化不大,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个剂量处理防效下降明显,说明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的防效、持效性均最好,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次之,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第3。
由表1可知,药后21 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开始下降,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处理的防效达91.7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次之,防效为75.43%;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4.0 g处理、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为5.0 g处理的防效较好,分别为63.90%、60.35%,均与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差异不显著。
如表2所示,药后14 d,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处理的叶片受害率最低,为7.08%;且叶片受害防效最高,为86.1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和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的叶片受害防效次之,分别为71.05%和65.39%,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4.0 g处理的叶片受害防效为62.45%,与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差异不显著。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3个处理的叶片受害率均较高,且叶片受害防效均不理想。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后叶片受害率及其防效比较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67 m2施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2.0 g处理防治生姜甜菜夜蛾效果最好,667 m2施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和667 m2施15%茚虫威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5.0 g处理效果次之,这与吉训聪等[7]报道相一致,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3个浓度处理效果均较差,说明生姜种植区常年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害虫已经对其产生了抗药性。生产中长期单一施用一种药剂会增加害虫的抗性,针对甜菜夜蛾,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药剂对甜菜夜蛾的虫防效要高于叶片受害防效,但2种方法中同剂量处理的防效趋势是一致的。低龄甜菜夜蛾幼虫群聚在卷曲的姜叶内,且幼虫有假死性,叶片受到震扰就会掉落,调查虫口是一种费时、费工的工作;所以,在评价药剂的田间药效时,可采用叶片受害防效来替代幼虫防效的方法,省工、省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